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基于政府年度工作报告的官员问责机制实证研究

基于政府年度工作报告的官员问责机制实证研究

  • 字数: 15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杨君
  • 出版日期: 2014-10-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370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4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中国特色的制度背景下,如何让地方官员做出可信的政策承诺和提供全面的政府信息? 地方官员为什么会做出可信的政策承诺和提供全面政府信息?地方官员政策承诺和工作汇报的特征与内在驱动因素是什么?地方官员政策承诺的提出、获得授权以及事后工作汇报的主要途径是什么?这些问题都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也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官员问责机制研究、上市公司年报研究、制度经济学可信承诺研究的近期新成果,以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政府工作报告为例,系统地对中国副省级城市GAR的政策承诺可信度和信息披露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治理绩效以及制度背景和政策建议展开研究,为创新我国地方官员问责机制、完善中国特色的地方官员治理体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和平台。
作者简介
杨君,男,汉族,副教授,1976年出生于四川省仁寿县,先后就读于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中山大学政务学院,2011年6月获管理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2年12月开始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教于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要研究领域:公共组织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官员政策承诺行为分析,公共部门信息披露制度研究。曾在《中国行政管理》,《中山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第二节研究思路、样本选择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研究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问责与地方官员治理
第一节有关问责含义的文献述评
第二节国内学者“官员问责”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节官员问责的错位与回归
第三章可信承诺及其实现机制
第一节有关可信承诺与治理绩效的文献评述
第二节有关可信承诺实现机制的研究述评
第四章地方政府政府工作报告的制度背景分析
第一节中国地方官员政策承诺的自主性空间
第二节GAR的渊源与运行流程
第五章GAR政策承诺可信度和信息披露质量的测量及其差异性描述
第一节政策承诺可信度和信息披露质量测量的相关文献综述
第二节GAR政策承诺可信度和信息披露质量的指标分类与赋值
第三节GAR政策承诺可信度和信息披露质量的差异性描述
第六章GAR政策承诺可信度和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治理绩效
第一节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二节变量定义与描述统计
第三节回归分析结果
第七章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改进基于GAR的中国官员问责机制的政策建议
第三节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摘要
    从中国特色的“问责”概念来看,狭义的“问责”虽然最初只是针对出现重大失误的例外情况,但也逐渐把注意力投到了政绩不佳的常态诉求。狭义的责任则反映了民众对于掌握公共权力者的人性的必要怀疑,而广义的责任体现了民众对于公共权力的积极期待。其中,王柳等分析了绩效评估与问责制的互动关系:实现责任不仅仅是政府的管理目标,而且还蕴含了实现良好治理、沟通政府与社会的工具价值,问责制建设也从政府的被动应对转化为政府积极的认识和主动的要求。面对行政体系的新变革,绩效评估也以多元化的评估主体、公民需求导向的评估体系、不断增强的制度化、法制化水平,积极探索政府管理的创新,为新时期政府问责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徐元善等学者看来,“绩效问责”拓宽了“行政问责”的内涵:在绩效问责制下,“无过”并不能成为逃避责任的借口,政府官员还会因为未达到应有的绩效水平而被追究责任。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绩效问责对官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行政问责制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