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输出侧控制的原理与应用

输出侧控制的原理与应用

  • 字数: 9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 孙怀禄
  • 出版日期: 2014-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302937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53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两种输入侧控制方式存在的不足,提出“后馈控制”和“顺馈控制”两种新型的输出侧控制方式和“输出加减器”的概念。分析了黑色被控对象应用输出侧顺馈控制实现“绝对不变性” 所采用的双通道接近补偿原理,并给出了实现过程控制、电力拖动控制、电变量控制三大领域之中的各种物理量控制的输出加减器实例。书中的论述和实例都证明了所提出输出加减器和输出侧顺馈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和通用性及其在技术上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应用前景。输出侧顺馈控制为不同于反馈控制而又优于反馈控制的全新型自动控制系统,它不但避免了反馈控制的一系列不可克服的缺陷,而且还可以突破性地对 “黑色对象” 进行 “双通道接近补偿” 控制,即实现了“绝对不变性” 的“理想控制”,可以使控制系统的输出误差e(t) 恒等于零,而这对反馈控制系统来说,是接近不可能的。它不但可以对工业生产中的过程变量,如流量、液位、压强、温度、浓度、水分、成分、pH值 等,而且也可以对电气传动变量,如转速、转矩、功率等,甚至还可以对电变量,如电流、电压、电功率等进行超高精度顺馈补偿控制。因此,该发明不但改变了“不变性理论” 中的 “绝对不变性” 不能付诸工程实现和实际应用等难题,从而改变了“不变性理论” 以往被冷落的现状,具有理论上或学术上的意义,而且在工程和工业生产控制中具有广阔地应用前景。这是一个具突破性的原始创新项目,接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也是具有发展前途的自动控制高新技术。
作者简介
孙怀禄,又名孙怀录,男,1933年生,河南省平舆县人;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分配到轻工业部造纸研究所工作,后调到北京轻工业学院任教,1970年内迁到陕西省成阳市西北轻工业学院(后改为陕西科技大学)任教;退休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自控系硕士生导师,从事《过程控制》《电气传动控制》《很优控制》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在造纸机传动及其自动化、造纸机定量水分自动控制、纸浆蒸煮过程自动化、机电联合自动控制、不变性理论与“绝对不变性”、输出侧(顺馈)控制及其应用等方面有四十余年的研究。有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申请国家授权专利十多项,多项专利获全奖;此外,著有《造纸机可控硅双闭环自动稳速系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编著教材《轻工生产过程控制工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翻译出版《控制用微型计算机程序设计》(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等,发表科研学术论文数十篇。
孙广清,男,1968年生,毕业于西北轻工业学院自动控制系,后获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感检测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机电联合和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输出側控制及其应用等;申请国家授权专利多项,发表科研学术论文十余篇。
孙月梅,女,1972年生,1995年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从事涡旋式空调压缩机、多种家用热水器等家用电器和本书中一些自动控制装置或样机的研究、开发和设计工作,申请国家授权专利多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输入侧控制及其优缺点
第一节前馈控制
第二节反馈控制及反馋控制系统
第三节机电结合开环或反馈控制的新方法
第二章输出侧控制的原理和优越性
第一节后馈控制
第二节顺馈控制和输出侧顺馈控制系统
第三节输出侧顺馈控制与输入侧反馈控制的比较
第四节顺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第五节输出侧顺馈控制与输入侧反馈控制的对比
第六节输入侧、输出侧、对象取代三种前馈控制的对比
第三章过程控制中的输出侧控制
第一节输出侧控制在流量控制中的应用
第二节输出侧控制在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第三节输出侧控制在浓度控制中的应用
第四节输出侧控制在湿度(水分)控制中的应用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