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西顿动物故事集

西顿动物故事集

  • 字数: 149.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 作者: 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
  • 出版日期: 2014-10-01
  • 商品条码: 978753919272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5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的《西顿动物故事集》篇篇动人,我们从中精选的数篇代表作塑造了一批经典的动物形象,这些也是作家本人看重的名篇,如狼王老暴、白尾兔豁豁耳、爱犬宾果、泉原狐等的故事,它们生动、有趣、细致,带着西顿特有的温柔、幽默,能开阔视野、增长动物知识,滋养孩子们的心灵,促使他们养成爱护动物、善于观察、独立自主、勇敢坚强等很好品质。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Ernest Thompson Seton,1860—1946)出生于英国的南希尔兹,1866年移居加拿大,在加拿大的丛林间度过了自己的儿重时代。他从小就热爱大自然,悉心观察,研究大自然里的飞禽走兽。这一时期对动物的诸多观察决定了他一生的事业。 西顿下决心成为一名博物学家,于是他选择了去英国留学,专攻博物学和美术。1881年,留学结束以后,他重新回到了加拿大,继续观察动物,收集资料。 西顿踏遍了美国全境,他边走边观察动物,写下了大量关于动物的故事。他的作品以动物为素材,开辟了一个独特的写作题材,而且他的作品都是建立在客观的观察和准确的知识基础之上的,都是写实性的记录,这两方面的价值,举世认可。 西顿发挥自己在英国留学期间练就的美术功底,亲自为自己的文章配插图,广受关注。他在晚年创设了美国童子军协会,为社会教育不遗余力。 西顿是一位成功的作家、动物学家、博物学家、风景画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他于1946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逝世,走完了自己辉煌的一生。西顿留下的作品有:《西顿动物记(1898)》《灰熊传记(1900)》《动物英雄们(1906)》等等,还有他的自传《一个艺术家·博物学家的足迹》。

蒲隆,原名李登科,甘肃定西人,1941年生。毕业于西北师大外语系,后在中学教书15年。1981年在山东大学美国文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此后任教于兰州大学英语系。1994~1995年作为美国富布赖特学者在哈佛大学从事狄金森的研究与翻译工作。后译成《狄金森全集》。翻译出版英美文学名著近30种,其中包括索尔·贝娄的《洪堡的礼物》、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弗吉尼亚·吴尔夫的《岁月》、约瑟夫·康拉德的《吉姆老爷》、劳伦斯·斯特恩的《项狄传》、约翰·厄普代的《兔子歇了》、格特鲁德·斯泰因的《软纽扣》、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托诺-邦盖》等。
目录
喀伦泡之王老暴
豁豁耳,一只白尾兔的故事
宾狗,我的爱犬的故事
烈马墨黑枣红驹
男孩与猞猁
跑侧对步的野马
吉妮之死
红颈毛,唐谷松鸡的故事
诚哥儿――小狗成长记
泉原狐
巫利,一只黄狗的故事
白驯鹿传奇
摘要
    喀伦泡优选者老暴
    喀伦泡是新墨西哥北部的一片大牧区。那儿有丰美的牧草,成群的牛羊,还有绵延起伏的高坪和银蛇般蜿蜒的流水,这些流水很后都汇入了喀伦泡河,整个地区就是因这条河而得名的。但在这一带威震四方的大王却是一只老灰狼。
    老暴,墨西哥人又管他叫大王,是一群出色的灰狼的头领。这个狼群在喀伦泡河谷残杀洗劫已经很多年了。所有的牧人和牧场工人都对老暴很好熟悉,而且,不管他带着他那些忠实的帮凶出现在哪儿,牛羊都会吓得失魂落魄,牛羊的主人也只能无可奈何干生气。在这群狼中间,老暴论身材高大无比,论狡诈和强壮也毫不逊色。他在夜晚的叫声老少皆知,所以很容易同他的伙伴的声音区分开来。一只普通的狼,哪怕在牧人的营地周围叫上半夜,充其量也不过是秋风过耳,但是当大王低沉的嗥叫声回荡在山谷里的时候,看守人就要提心吊胆,惶惶不安,眼巴巴地挨到天亮,才敢去看看羊群又遭受了什么严重的祸害。
    老暴统帅的那一群狼数目并不多,这一点我始终不大明白。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一只狼如果有了像他那样的地位和权势,总会随从如云,前呼后拥。也许这是因为他只想要那么多狼跟随,或者是他暴虐的脾性妨碍了他那个群体的扩大。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老暴在他当权的后半期只有五个追随者。不过,这些狼中的每一只都威震四方,其中大多数的身材都比一般的狼高大健壮,特别是那位副统帅,可真算得上是一只巨狼了。但即便是他,无论看个头,还是讲勇武,在狼王面前都是小巫见大巫了。除了两个头领,狼群里还有几只也是超群绝伦的。其中有一只美丽的白狼,墨西哥人管她叫“白姐”,想来该是只母狼,可能就是老暴的伴侣。此外,还有一只动作特别敏捷的黄狼,按照流行的传说,他曾好几次为狼群捕获过羚羊。
    待会儿你就会知道,牛仔和牧人们对这些狼真是了如指掌。人们常常看到他们,而听到他们的次数更多,他们的生活和牧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牧人们却巴不得除之而后快。在喀伦泡,没有一个猎人不愿意出一笔相当于很多头牛的好价钱,来换取老暴狼群里随便哪一只的脑袋。可是那些狼好像受到了神鬼的保佑,人们尽管千方百计地要捕杀他们,但都无济于事。他们蔑视所有的猎手,嘲弄所有的毒药。至少有五年光景,他们接连不断地要喀伦泡牧民进贡,很多人说,没有一头牛是不行的。这样估算下来,这群狼已经杀死了不下两千头很肥壮的牛羊,因为大家都知道,每次他们总是挑优选的下手。
    人们认为狼老是饥肠辘辘,因此就饥不择食,这种旧观念对于这群狼接近不适用,因为这伙强盗总是毛色光滑,体质健壮,吃起东西来挑剔得不得了。凡是老死的、有病的或是不干不净的动物,他们连碰都不肯碰一下,就连牧人宰杀的东西,他们也绝不沾边。他们挑选的日常食物,是刚刚一周岁的小母牛,而且只吃比较嫩的部位,老公牛和老母牛,他们根本瞧不上眼。虽然他们偶尔也逮个把牛犊子或小马驹,但是很显然,这群狼并不欣赏小牛肉或马肉。大家也知道,他们对羊肉也不热衷,虽然他们时常杀羊取乐。1893年11月的夜里,“白姐”和黄狼就杀死了两百五十只羊,但一口肉也没有吃,一目了然,他们这么干纯粹是为了开心取乐。
    这些只不过是很多故事中的几个例子而已,我可能还要重复强调这群恶狼为非作歹的劣迹。为了消灭这群狼,人们每年都试用许多新招,可尽管人们竭尽了全力,这群狼还是活得越来越健壮。人们出了一笔很高的赏金,悬赏老暴的脑袋。于是有人采用了几十种妙诀,投放毒药来捕捉他,但全都被他发觉并避开了。他只怕一样东西,那就是枪,他心里明白,这一带的人个个都带枪,因此从来没有听说过他向人发起攻击或跟人对峙的事情。的确,这群狼的既定方针就是:在白天,只要发现有人,不管距离多远,撒腿就跑。老暴有个习惯,他只允许狼群吃他们自己杀死的东西,正是这个习惯一次又一次救了他们的命。他嗅觉敏锐,能发现人手的痕迹或者毒药本身,这就保证了他们能够万无一失。
    有一次,一个牧人听见了老暴耳熟能详的战斗呼号,便蹑手蹑脚地溜了过去,发现喀伦泡的这群狼正在一块洼地上围攻一群牛。老暴远远地蹲在一个土岗子上,“白姐”和其余的狼正拼命要把他们相中的一头小母牛“揪出来”。可是那些牛紧紧地挤在一起站着,牛头朝外,以一排……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