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 字数: 285.0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无
  • 出版日期: 2014-09-01
  • 商品条码: 978753547339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3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1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宋词三百首(精)》是晚清上彊村民有关宋词的一个选本。这个选本是目前为止最为精典最能体现选家水平和审美眼光的一个选本,现在流行的宋词排行榜前100名的词中,此选本就有80多首。此精华本由宋词专家王兆鹏主编,汇集国内有名宋词专家叶嘉莹,学者周汝昌及一些词学新秀有关宋词的赏鉴之作。名选配名编名析,堪称经典。
作者简介
上彊村民(1857-1931),本名朱孝臧,清代词人,字古微,后改名祖谋,号沤尹,又号疆村,归安(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改庶吉士。历任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纂总校,侍讲学士,擢礼部侍郎。光绪三十年(1904)出任广东学政。后因故辞官,归隐于苏州。工诗词,通格律,著有《疆村语业》等书。又曾编刻《疆村丛书》二百六十卷,汇集唐、五代、宋、金、元人词总集五种,宋词别集一百十五种,馀为唐及金、元词别集。其中,他于1924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是目前同类作品中较具代表性、较精到的选本。
目录
  林逋
长相思(吴山青)
钱惟演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范仲淹
苏幕遮(碧云天)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
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定风波(自春来)
戚氏(晚秋天)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鹤冲天(黄金榜上)
张先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千秋岁(数声鹈)
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
摘要
    晏殊词是从五代词发展而来的,从题材内容上看,其词仍是多写男女相思与离愁别恨。但与五代同一题材的词相比,二者在风格和表现手法上却有明显的差异,晏殊词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上都远远超出五代词人的藩篱。
     试以五代时“专做情语而绝妙”(《人间词话》)的词人牛峤、顾复为例。牛峤《菩萨蛮》(玉炉冰簟鸳鸯锦)一词,用“粉融香汗流山枕”写男女欢会,用“帘外辘辘声,敛眉含笑惊”写这次幽会很可能导致她身败名裂,用“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表明为了爱情获得的哪怕是短暂的欢乐,她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顾复《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写别怨,女主人公在词中埋怨情人离她而去,“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指责情人的负心薄幸使自己独守空房。这两首词都通过对主人公遭际的直接描绘,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顽强执著和炽热的追求,描写大胆直露,感情激烈。
     与此不同,晏殊写爱情与离别,往往不是着意于对男女主人公情爱过程的直接叙述。而是通过创造一种婉妙含蓄的气氛,重在突出男女主人公悠远的情思。这首以“春恨”为题的词,是写女子春夜的相思之情。女主人公以懊悔的心情说年轻时不懂得珍惜感情,在长满绿杨青草的长亭路上轻易分别了。可是离别之后,这分离情景却时时出现在每夜被五更钟惊醒的残梦里,它就像是花朵下三月的细雨,点点滴滴,让人忧愁。那离别的每一寸情感,如今已变成千丝万缕。它无边无际,永无休止。在人类感情生活中,爱情是强有力的,而离别又是那样令人销魂。在这首词中,女主人公与她所思念的人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是丈夫还是情人,她跟意中人轻别的原因又是什么,为何无法沟通等等,都是作品中未说破的背景。在词中更看不到在这情爱过程中两人的激动、欢喜或愁苦,词人只是用“绿杨芳草”、“长亭路”、“三月雨”、“天涯海角”等朦胧的意象和含蓄的语言来概括。可见,晏殊在努力洗去五代词中那些过分浓艳直露的成分,着意避免词的主人公形象的表面化,通过场景的铺垫、气氛的渲染,捕捉人物内心深处那丰富微妙的情绪变化,着重表现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以曲折深婉、含蓄蕴藉见长。
     在五代词风未泯之际,晏殊写男女之情极有品格,思深而不腻,意重而不俗。这不仅表明词人对两性关系超脱不俗的态度,也显示出他在文学主题上有向维护道德靠拢的迹象。这就为同时代及后世词人树立了以深情远韵来抒写男女情爱的典范。(单芳)
     【注释】 肯爱:岂肯吝惜。
     【赏析】 宋子京因此词而得名,正如秦少游之为“山抹微云学士”,他则人称“红杏尚书”。古人极善于把事物“诗化”,连一个仕宦职衔也可以化为非常风雅的称号,传为佳话,思之良可粲然。这佳话指的就是此词的上阕歇拍之句了。但吾人学文,不可贵耳贱目,切须自具心眼,即如本篇传颂千载,究竟好在哪里?难道只一个“闹”字便作成了一段故事?倘如此,“红杏尚书”者,为何不径呼他“闹尚书”?岂不更为一矢中的,直截了当?大约古往今来,落于“字障”的学子,半为此等浅见俗说引错了路头。
     要赏此词,须看他开头两句,是何等的光景气象。不从这里说起,直是舍本而逐末。
     且道词人何以一上来便说东城?普天下时当艳阳气候,莫非西城便不可人咏?有好事者答辩说:当时当地,确实以东城为美。又有的说:只因宋尚书住在东城,所以他不写西城,这自然都言之成理。然而,寒神退位,春自东来,故东城得气为先,正如写梅花,必日“南枝”,亦正因它南枝向阳,得气早开。此皆词人诗客,细心敏感,体察物情,含味心境,而后有此诗心诗笔,岂真为“地理考证”而设置字样哉?古代春游,踏青寻胜,必出东郊,民族的传统认识,从来如此也。
     真正领起伞篇精神的.又端在“风光”二字。P33-3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