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 字数: 34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作者: 无
  • 出版日期: 2014-10-01
  • 商品条码: 978750199672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1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5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共2册)》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
作者孙君、廖星臣重新审视和总结了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理念和主要方法。鲜明提出了“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观点。
在《理论篇》部分,作者从中国传统乡村的特质、城市社区与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困境,以及未来农村的发展趋势等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乡村应该是一个什么模样、当下的中国乡村(包括城市社区)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乡村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从重建乡村生态、修复乡村文化和提振乡村经济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把“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基本理念、重要路径和主要方法。对今天仍在继续推进的乡村建设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实践篇》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悟,通过日记的形式,从农民禀赋、生产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到乡村的人伦道德价值观念和文化的认同,以及农民、村两委、乡镇地方政府和民间社会组织在乡村建设中较色与作用等诸多方面,详细而生动地呈现出了当代中国乡村建设实践过程中真实的乡村社会生态和人文社会环境,尤其是从一个画家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乡村规划、乡村民主与自治以及农村精英在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认识,其中很多的观点都非常新颖和独到,极具现实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孙君,1961年生于中国安徽。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职业画家。曾经当过兵,当过工人,做过老师、校长。1999―2000年在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做志愿者,开始其乡村建设之路。2003年创立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他用艺术家的心态与农民对话,与大地和自然对话,与村民一起画出了一幅幅鲜活的乡村行为艺术作品。
2006年获得“中国拥有有行动能力三农人物”评选提名,2008年获全国优秀慈善工作者称号,2010年获“2009年中国绿色年度人物”称号。
目录
《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理论篇》
第1章 现代文明的超越
——“更像农村”的新型乡村共同体雏形
农村与城市的融合——新型的村庄形态
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重构——新型的生产方式
传统与现代的对接——新的文化认同
物质丰裕与精神富有的契合——新型的生活形态
礼俗与法理的嫁接——新型的行为规范
人与自然的和谐——新型的价值观念
小结
第2章 现代文明起源
——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特质
农本主义——传统乡村社会的经济特征
天人合一——传统乡村社会的生活价值观
伦理本位——传统乡村社会的秩序根本
差序格局——传统乡村社会的人际关系特质
官绅共治——传统乡村社会的治理模式
礼义仁孝——传统乡村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
天地君亲师——传统乡村社会的宗教精神要义
小结
第3章 现代文明的冲突
——当代城市社区的困惑
生存的困惑——高度的文明与环境的危机
信仰的困惑——物质的丰裕与精神的迷失
人际关系的困惑——交通、资讯的发达与人情的冷漠
社会秩序的困惑——健全的法制与道德的缺失
小结
第4章 地方性的丧失
——当代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困境
乡村社会形态在城市化进程中走向畸形——乡村社会形态的异化
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在工业化进程中走向没落——乡村社会特质的终结
乡村文化认同在现代化进程中走向衰亡——乡村传统文化的迷失
乡村社会秩序在现代化的形变之中被打破——乡村核心价值的解体
小结
第5章 修复与重建
——新型乡村共同体实现的路径与方法(一)
修复乡村生态
培育新型农民
小结
第6章 道德与温度
——新型乡村共同体实现的路径与方法(二)
改造乡村社会
倡导三方合作
小结
第7章 郝堂茶人家
——一个基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乡村建设模式
环境改造与文化修复
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
农民与艺术
宗家敬畏与郝堂茶艺
乡村金融与健康生活
外来者与村两委
小结
《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实践篇》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