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AK-47枪王之王

AK-47枪王之王

  • 字数: 305.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 作者: 沈剑锋
  • 出版日期: 2014-10-01
  • 商品条码: 978751680403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2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沈剑锋编著的这本《AK-47枪王》讲述了枪王——AK-47突击步枪的传奇故事。
本书首先从AK-47诞生的战争背景入手,以小战争介绍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二战,进而引出AK-47及其发展、变化。随后,从AK-47参与的战争入手,介绍了数十场世界重大战争,深入挖掘AK-47战争内涵,它是民族之枪,是正义之枪,是自由之枪,同时也是邪恶之枪。很后,本书介绍了AK-47本身所产生的文化效应及当今世界上与AK-47相关的文化现象,展示了AK-47的独特文化。
作者简介
沈剑锋,80后,福建泉州人,中文系毕业。酷爱军事,尤喜枪支,对AK-47情有独钟。
目录
第一章AK-47之父:草根天才卡拉什尼科夫
“穷二代”的理想——机械师
弃技从军战纳粹
疗养生“机”
AK-47横空出世
历史记录强“枪族”
AK品牌风靡全球
“绝世枪王”绝世
第二章AK-47:战争之枪
苏军失败的反思:必须要有新武器
AK-47的抄袭风波
AK-47:因为简单,所以经典
AK-74枪族:世界上很优秀的枪族
俄罗斯爆出惊雷:AK-47生产公司宣告破产
第三章AK-47:民族之枪
越南统一战争:AK-47一战成名
古巴卫国战争:AK-47大显神威
安哥拉解放战争:AK-47功不可没
莫桑比克民族战争:AK-47战绩显赫
几内亚比绍自由战争:AK-47立功无数
老挝民族战争:AK-47再创辉煌
第四章AK-47:自由之枪
巴以战争:AK-47是民族利器
克罗地亚独立战争:AK-47缔结了和平
波黑战争:AK-47带来了民主
十日战争:AK-47为和平开路
第五章AK-47:正义之枪
第四次中东战争:AK-47尽显威力
格林纳达岛战争:AK-47无处不在
索马里维和:AK-47对阵M16
科索沃战争:AK-47上演善与恶
第六章AK-47:邪恶之枪
波兹南事件:AK-47枪口对准国民
十月事件:匈牙利改革受挫
布拉格之春:AK-47终止改革
阿富汗战争:AK-47下的死亡
索马里海盗:装备AK-47劫船
车臣战争:AKM尽显威力
第七章AK-47:国际之枪
波兰:PMK-DGN-60
南斯拉夫:M70式
东德:MPiKM
朝鲜:98式突击步枪
以色列:加利尔步枪
伊拉克:“塔布克”系列
南非:R4与R5
第八章AK-47:人气之枪
反苏总统:阿明命丧AK-47枪下
和平总统:萨达特成为AK-47枪下亡魂
世纪大盗:张子强用AK-47犯罪
民族斗士:阿拉法特拿AK-47革命
塔利班头目:马哈苏德高举AK-47战斗
“反美英雄”:本?拉登缴获的战利品——AK-47
反美信徒:萨达姆最钟爱的武器——AK-47
反美斗士:查韦斯不灭的信仰——AK-47
第九章AK-47:文化之枪
别样美酒:AK-47伏特加
2012科技新宠:AK-47手机
乐界传奇:北京AK-47乐队
游戏玩家:AK-47是公认的利器
影视盛宴:英雄与恶棍的最爱
篮球名人:AK-47瞄上了美国球队
留名青史:俄罗斯建AK博物馆
时尚潮流:水晶AK-47步枪
第十章AK-47:时代之枪
AK-47与M16的较量
印度:恐怖分子与政府都用AK-47
巴基斯坦特种部队:装备AK-47
美海豹特种兵走私AK-47
AK100系列
后记未来的枪王:AK-12?
摘要
    AK因为卡拉什尼科夫而享誉世界,而卡拉什尼科夫则因为AK举世闻名。卡拉什尼科夫创造了AK,AK则缔造了亘古未有的轻武器神话。这是举世皆知的事实。
    但是,我们的伟大英雄、AK-47之父卡拉什尼科夫是如何缔造他的AK帝国与书写他的传奇故事的呢?如果按部就班,我们就得从伟人的呱呱落地那一刻开始说起,但如果我们这样做,恐怕是不合情理的、效果可能也是不理想的。
    熟悉伟人,我们多数是从其事迹或者功劳上开始,而不是从其出生开始的。换句话说,我们是因为伟人做了些什么事情,或者创造了什么东西而认识伟人的。所以,要认识枪王之父——卡拉什尼科夫,我们优选从AK-47说起。
    按照一般推测,AK-47应该是出自一位精通武器的行家或者是资历专家之手才合乎情理。但是,出乎意料的是,AK-47的设计者卡拉什尼科夫,也就是我们的主人公是草根一枚。
    他没有高学历、高职位、高知名度等“三高”,而是一个十足的技术“草根”。他既没有高学历,也没有很强的专业技能,更不是武器界知名的人物,是武器界毫不起眼的小人物。
    卡拉什尼科夫,1911年11月10日出生于苏联哈萨克斯坦东南部阿拉木图的远郊库里亚的一个农民家庭。
    阿拉木图是享誉优选的。首先,它是中亚靠前大城市,也是中亚地区的金融、科技和教育文化中心。其次,它还是风景独特的旅游城市,两面环山,气候宜人,没有雾霾,环境优美,是优选绿化优选的“花园城市”之一。很后,它是历史性的城市,苏联解体宣言就是在该地发表的。
    但是,一提库利亚,就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是远离阿拉木图的远郊农村。据卡拉什尼科夫说,他的故乡在阿尔泰草原深处,旁边是洛克捷夫卡河,是一个偏僻闭塞的小地方。
    在这里,没有阿拉木图的繁华,有的只是早出晚归的农民与现代化不搭配的矮小建筑物。简单地说,该地是一个环境原生态、民风朴实但贫穷的地方。卡拉什尼科夫就是出生在这里的一个农民家庭。
    虽然,苏联早已经是社会主义,虽然库利亚小村庄也插上了苏联国旗,但该地民众还是过着祖祖辈辈习惯过的生活,做农活的做农活,生孩子的继续生孩子,丝毫没有现代城市生活与计划生育的概念。
    在多子多福的自然生育思想之下,卡拉什尼科夫一家人口众多。卡拉什尼科夫有18个兄弟姐妹。这俨然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之中,卡拉什尼科夫排名第七。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但也是一种“负担”。且不说孩子日后的前途问题,单说生存就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由于卡拉什尼科夫一家世世代代务农,只能依靠几亩田地来艰难地维持生活。现在要养育十多个孩子,卡拉什尼科夫的父母感觉压力巨大。
    人多,资源少,卡拉什尼科夫自然得不到优选的照顾与教育。不过,生存依旧在继续。岁月如梭,在懵懵懂懂之中他告别了幼年时光,进入了童年时期。没多久,他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上学去了。
    家境不好,吃不饱、穿不暖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卡拉什尼科夫的聪明才智。凭借自己的聪明好学,卡拉什尼科夫成功地进入十年制学校学习(这个十年制相当于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
    在学校里,卡拉什尼科夫一边学习,一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当时,由于没有游戏机,没有电脑,甚至连像样的科普读物都没有,加上要做农活,学生的业余生活很单调。但卡拉什尼科夫却迷上了技术。
    小时候,他就喜欢拆卸东西、设计一些东西,并痴迷不已。所以,除了放学后要帮家里做农活外,他一心扑在了学校技术小组里。在这里,他尝试了各种小发明,“成果”不少。但也有失意的时候。据他回忆说,他们曾试图制造一台永动机,但是花费了许多精力之后,却没有成功。
    虽然实验失败了,但他却有效迷上了机械制造与发明。就在这个时候,一样近代化的工业产物进入他的视线——蒸汽机车。
    虽然蒸汽机车已经于1814年造出来了,到20世纪20年代,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闭塞的库利亚却没有通蒸汽机车,自然,卡拉什尼科夫也就没有机会目睹近代机器。
    直到1936年,他才看见蒸汽机车,才知道蒸汽机车为何物。庞然大物蒸汽机车及其运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此,卡拉什尼科夫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搞机械设计。
    不过,就在他读九年级,并梦想着日后继续深造学习,搞机械设计之际,他的人生发生了变化。由于各种原因,他辍学了。此后,他几乎没有再接受过专业化的教育,也就是说他优选的学历是初中结业。
    梦想折翅,这对他的打击是不言自喻的。面对命运的“捉弄”,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他,该何去何从?他的境况跟当今大学毕业生一样:是先就业再择业,还是先择业再就业?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