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学前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

  • 字数: 35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刘新学,唐雪梅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4-08-01
  • 商品条码: 978730317868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3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2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学前心理学(第2版)》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按照国家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幼儿教师资格考试要求编写。在充分借鉴靠前外很好学前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对我国学前教育特点与规律进行分析的前提下,由多位具有丰富学前心理学教学经验的教师共同完成。 
内容简介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学前心理学(第2版)》力图将抽象的基础知识简明化,使其内容贴近实际,融入生活,适合学生;将经典理论与近期新研究成果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理论水平的提升,突出实用性与操作性。在编写体例上,强调案例的运用,每单元均以故事或经典实验等引入;在主文中设置有情境案例、拓展阅读、相关链接、思考与练习等栏目,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可读性强。
目录
第一单元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l
学习目标/1
情境案例/1
第一课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2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2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2
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4
第二课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
一、观察法/6
二、实验法/7
三、问卷法/8
四、测验法/8
第三课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9
一、生物因素/9
二、社会因素/10
第四课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l 3
一、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l3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14
三、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15
四、华生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16
五、斯金纳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l7
六、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l8
七、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l8
八、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20
九、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20
练习与思考/21
第二单元胎儿期的发育/22
学习目标/22
情境案例/22
第一课遗传和环境/23
一、遗传基础/23
二、进化论观点/25
三、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6
第二课胎儿发育/27
一、胎儿发育过程/27
二、产前问题/31
三、畸胎诊断/32
练习与思考/33
第三单元学前儿童的感知觉/34
学习目标/34
情境案例/34
第一课认识感知觉/35
一、感知觉的概念/35
二、感知觉的分类/36
三、感知觉的规律/40
第二课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45
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45
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49
第三课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52
一、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52
二、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及感知规律在教学中
的运用/53
练习与思考/56
第四单元学前儿童的注意/57
学习目标/57
情境案例/57
第一课认识注意/58
一、注意及其外部表现/58
二、注意的种类/59
第二课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61
一、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61
二、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66
第三课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68
一、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68
二、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防止/69
三、审慎处理幼儿多动现象/70
练习与思考/71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的记忆/72
学习目标/72
情境案例/72
第一课认识记忆/73
一、记忆的概念/73
二、记忆的分类/73
三、保持与遗忘/76
第二课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80
一、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80
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87
第三课学前儿童记忆的培养/89
一、记忆敏捷性的培养/89
二、记忆持久性的培养/90
三、记忆准确性的培养/91
四、记忆准备性的培养/91
练习与思考/92
第六单元 学前儿童的想象/93
学习目标/93
情境案例/93
第一课认识想象/94
一、想象的概念/94
二、想象的分类/95
三、想象在学前儿童生活中的重要地位/96
第二课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97
一、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逐步发展/97
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99

三、学前儿童的想象与现实/101
第三课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1 03
一、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l03
二、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l03
三、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l04
四、在活动中训练幼儿的想象力/l04
五、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想象/105
练习与思考/106
……
第七单元 学前儿童的思维
第八单元 学前儿童的言语
第九单元 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
第十单元 学前儿童的意志
第十一单元 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
第十二单元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十三单元 学前儿童的游戏
第十四单元 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
参考文献 
摘要
    短时记忆是记忆的一个重要的成分。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时间不长,而目短时记忆的容量相当有限,一般约为7±2个组块。即,如果不作任何复习,人对感知的信息只能记住5~9个没有联系的单位。短时记忆的容量实际上取决于组块的大小。组块是短时记忆信息加工的单位,它可以是字母、单词、句子、成语、图示甚至更大的单位。
    随着学前儿童信息加工能力的增强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每一个信息单位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多,记忆的容量会逐渐增加。
    3.记忆内容的变化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成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和逻辑记忆四种。学前儿童记忆内容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
    从学前儿童这四种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来看,很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然后是情绪记忆,再后是形象记忆,很晚出现的是逻辑记忆。在幼儿的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学前儿童这几种记忆的发展,并不是用一种记忆简单代替另一种记忆,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例如,1岁前的形象记忆和动作记忆、情绪记忆紧密联系。
    儿童很早的记忆是运动记忆,在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学前儿童身体动作的发展和运动记忆密切相关。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情绪记忆出现。年幼的儿童很容易记住那些富有情绪色彩(愉快或不愉快)的事情。大多数成年人能回忆的四五岁的往事,往往是那些带有情绪色彩的事情。儿童听儿歌或童话故事时往往容易记住很有感情的那些句子,而且保持得特别长久。形象记忆出现在6个月~12个月,比如,婴儿能分辨出母亲和其他人,认识熟悉的玩具等,都是形象记忆的表现。很晚的是逻辑记忆,在1岁左右出现。这与学前儿童语言中枢的发展密切相连。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