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

  • 字数: 26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美)安东尼.汤森(Anthony Townsend) 著;赛迪研究院专家组 译
  • 出版日期: 2015-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864819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3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未来》被成思危、郭为、罗振宇、尚军鼎力推荐!智慧城市是中国城镇化浪潮下的一个重要命题,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化与智慧城市首次全方位对接《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未来》写出智慧城市的典范样板,全面阐述互联网时代的城市化思想理念!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城市化和无所不在的数字技术之间的交集,以及在这种交集中应该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如何引导这些历史性的力量融合,发挥其优选到效应造福人类。
作者认为我们要把关注到重点放在开发未来城市所使用到技术上,我们既不能不重视也不能轻率使用技术。广义的智慧城市应涵盖社会到方方面面,包括效率和优化、社会互动和体验、参与和民主。当然,前提是它必须是安全的,但又不能过度变成监控室。作者主张自下而上到人人参与的建设模式,以历史视角和全球视野俯瞰城市蓝图。在书的最后得出一套能更好地指导我们计划和设计到原则。
作者简介
安东尼.汤森,硅谷未来研究所主管,该机构为产业和政府提供咨询服务。他长期致力于研究新技术对城市和公共部门的影响,以及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经常就智慧城市、政府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系统在全球各地进行演讲。此外,他还在纽约市、旧金山市、首尔市等世界多个城市担任城市规划顾问。
目录
推荐序 XI
序 言 XVII
引 言 001
城市化与无处不在的数字技术 /001
科技:发展智慧城市的一剂良药 /005
草根阶层的斗争: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 /007
地球:布满城市实验室的闪烁星球 /009
城市的自我毁灭性基因 /011
新公民秩序 /014
智慧城市:值得奋斗的事 /016

第一章 千亿美元的机遇
司机可以提前知道拥堵情况,建筑物能自动降低耗能,电力系统可以移峰填谷控制供电……这不是未来,这就是现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越来越有感知力,由钢筋、混凝土建成的城市中有庞大的计算机神经系统。这是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的巨大机遇,也是挑战,但没有什么比智慧城市更值得让人去做了。智慧城市,简而言之就是我们所居住的城市。
会思考的建筑 /024
21世纪的第一个新兴产业 /031
扭转大局的力量:从传统电力到智能电网 /034
第四项公共事业—互联网 /042
无约束:从有线到无线 /048

第二章 无法预测的未来
智慧城市的建设问题是否能接近依靠强大的软件,通过搜集数据、预测来建立未来城市的模型?控制论认为利用技术,未来将是明确的、可预测的、什么都可以知道。但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最准确的预测模型也只是在无限趋近于现实,并不等同于现实。未来的变数太多。里约热内卢贫民区的孩子们用乐高玩具搭建的社区甚至要比IBM通过大量计算得来的更为精准。因为他们来自最底层,知道他们自己想要的一切。
IBM:从人口普查公司到蓝色巨人 /061
镜像世界:感应设备、可视化设备和云计算 /068
心理历史学家视角 /073
IBM城市模型vs贫民窟男孩模型 /088

第三章 智慧城市的蓝图
人类和科学世界处于平衡状态,良好的体验、规划、优选的技术再度回归,这便是未来智慧城市的蓝图。我们从排斥汽车到接纳经过了漫长的选择和斗争,如今战火延续到了互联网,至今我们仍在摸索如何利用互联网建设智慧城市……城市发展的历史也是不断适应新技术发明的过程,而解决这一难题的专享途径是发动所有公民参与建设和创新。
田园城市 /094
以汽车战争为鉴 /098
互联网:改变了一个时代 /106
全民参与的智慧城市建设 /110

第四章 开源的大都市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运转轨迹,一场由公民黑客、艺术家和企业家掀起的新兴运动已如火如荼地开始了。开源软件和数据更是为建设智慧城市创造了无限的可能。世界各地也都意识到了普及Wi-Fi的重要性。如今,你每到一处,无论是咖啡馆还是商场都可以享受Wi-Fi所带来的便捷上网方式。市民将有更多的渠道深度参与到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中。
高手在民间:公民黑客崛起 /122
天上掉下的馅饼—免费Wi-Fi? /128
市民手中的微控制器 /135
第五章 向智慧城市迈进
城市实质上是社交网络交流聚合的产物,也是帮助人们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的搜索引擎。健康、可持续的智慧城市应该如同一个开源的软件,可以供市民参与建造和持续改进。通信网络加快了社会化进程,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化媒体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等很多好的想法。但显然,寻找途径将产业工程与公民黑客有机结合仍然是创建智慧城市的关键和难点。
公民自助的城市 /156
社交应用:智慧城市的杀手锏 /162
最基层的问题:产业工程与公民黑客如何联手? /167

第六章 移动互联时代的智慧城市
在迅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中,贫富差距是否会进一步拉大?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否能改善贫困或是带来新的经济契机?是否应该作为评判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正确与否的标准?移动通信业的迅猛发展为解决贫困问题带来了曙光。贫困地区极有可能通过移动设备缩小经济差距,更重要的是缩小思想的鸿沟。
助推:以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促进发展 /178
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 /182
用大数据把脉全球 /186
通过技术脱贫 /189
从数字鸿沟到数字困境 /194

第七章 智慧城市谁来主导?
一座城市想要真正跻身智慧城市的行列,一定要具备的世界很好的宽带基础设施。一方面,政府和公民黑客们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政府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公民黑客开发更多的城市应用程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适时适当的多开放一些公共数据将为城市带来质的改变;另一方面,公民黑客们应该多了解来自产业的需求,这样才能把他们的天赋和技术放在有价值的应用程序开发上。
引导民间开发应用程序 /206
由数据驱动的管理 /213
政策的局限性 /219
用智能技术改造农村 /224
智慧城市的领跑者:政府、企业还是公民? /231

第八章 智慧地球
斯德哥尔摩城内提供的导航耳机兼具GPS和答疑功能,它甚至能让盲人在该市的生活畅通无阻。德国的移动停车应用程序因其需要下载不同城市的对应软件而惨败。每座城市都是独一无二的,未来的智慧城市应用软件一定是本土化的,为你量身订制的。简单的复制智慧城市模型一定会失败,可以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生活的智慧城市,在每个公民的大脑中。
下一代APP:为你量身订制 /239
本地建设,全国推广 /244
全球通病:简单复制智慧城市技术 /251
长路漫漫:城市建设须因地制宜 /256

第九章 大数据时代的难题
没有完美的软件,也没有无瑕疵的智慧城市。无处不在的漏洞确实会造成恐慌。一次法院系统的错误通知,便造成了2012年发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重大堵塞。我们确实应该担心不可预测的漏洞风险,智慧城市一旦崩溃,社会一旦失控,如何修复,谁来负责?
智慧城市的漏洞 /265
智慧城市的脆弱性 /269
不可忽视的监控问题 /279
想象难以想象的场景 /285

第十章 通往智慧城市的线路图
将市民的需求置于首位,不仅是建造城市更为恰当合理的理由,也是找到更经济、快捷、更合适的技术去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市民充分参与建造过程,不仅可以更有效地解决棘手的城市建设问题,而且可以使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更好地为市民所接受。我们需要制订一套新的智慧城市公民原则来指导。这套原则不仅需要根据我们对城市以及与城市相互促进的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理解上来制订,同时,也要根据现状不断改善。简单而言,我们需要通过科技,也需要文化来绘制前进的线路图。
智慧城市的首要原则 /296
像普及电力那样普及网络 /298
城市操作系统 /300
开放数据 /302
透明化建模 /306
将风险降至大力度优惠 /308
城市规划师:规划领域的杂家 /312
要有长远的眼光 /314
慎用众包 /318
人人参与建设 /319
城市科学 /321
慢数据:大数据中缺失的关键数据 /326
致谢 331
摘要
    草根阶层的斗争: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
     20世纪30年代开始,以罗伯特.摩西(Robert Moses)为首的一群人开始围绕汽车这项新发明重建城市。摩西是个专断独行的技术专员。他是城市总规划师,并且是个“政治掮客”(罗伯特.卡罗史诗传记的标题)。众所周知,他对接手时已被各种建筑堆砌得面目全非的这块纽约 “画布”十分不满。他在谈到那个时代崭新的首都城市时说:“在空白的石板上你可以随意描画,纵情规划出新德里、堪培拉或巴西利亚,但是在规划一座建筑过多的大都市时,你不得不大刀阔斧地劈出一条路来。”30年间,摩西在多个纽约市属政府机构任职,还在其他地方担当过顾问。1939年,在纽约市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通用汽车第一次展示了美国中产阶级驾车出行的美好愿景,而摩西通过他的工作将这样的愿景变成了现实。为了未来的发展,他将25万多纽约贫民的房屋夷为平地。
     今天,一些新的公司取代了通用汽车领头羊的地位,正引领着我们走向崭新的理想社会,但这个理想社会的实现依靠的不是道路网络,而是数字网络。这些公司并不需要在社区之间铺设高速公路,它们希望通过计算机和通信实现城市的“软转型”。IBM在世界各地的机场打出这样一则广告:“司机们不必身处交通堵塞路段就能知道交通堵塞情况。”“在新加坡,更加智能化的交通系统预测交通阻塞的准确率达90%。”科技更新换代如此之快,以至于我们可能再也不需要像摩西那样修路架桥了。
     对高科技产业巨头来说,智慧城市可以弥补20世纪设计的不足,也为应对21世纪的挑战做好了准备;同时,它又是一场崭新的工业革命,以应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意外后果。交通拥堵、气候变暖、亚健康,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在幕后进行计算。传感器、软件、数字网络和遥控器将使我们现在手动操控的东西实现自动化。在未来,现在的浪费将转变为高效能,不确定的事和风险将得到预测及预警,犯罪和不安因素将得到监控,现在需要排队才能得到的政府服务将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获得。19世纪的信息技术革命使管理数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成为可能。而这次革命则有望实现掌控人口数达到1 000万、2 000万、5 000万甚至1亿的城市,这样的规模是以往不可想象的。
     在近十年的发展即将告一段落的时候,智慧城市的潜在市场价值将超过1 000亿美元,全球有很多大公司都想在这个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一些工程集团通过构建全球管控体系一跃成为巨头:IBM创立时只是一家为1890年人口普查生产制表机的小公司,西门子从为德国城市提供电报电缆服务起家,通用电气用人造光源照亮了美国的城市。还有一些后起之秀,比如互联网的“管道工”思科。对这些企业来说,成功地向人们推销智慧城市的概念可以带来几十年的持续增长。西门子首席执行官彼得.罗旭德(Peter L?scher)在2011年登上了《福布斯》(Forbes)杂志封面。他在滔滔不绝地讲述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提供基础设施的前景时,将世界各地企业家的希望总结为一句话:“这是一个空前巨大的机遇。”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