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政府管理主体的行为互动逻辑

政府管理主体的行为互动逻辑

  • 字数: 24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 范广垠
  • 出版日期: 2014-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302850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4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政府管理主体的行为互动逻辑》由范广垠编著。    政府管理者之间的互动行为包括控制、竞争、冲突、合作等形式,是主体际间的行为,互动双方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绝对单向作用的行为是不存在的,现代社会尤为如此。政府管理者的行为互动,是一定制度、组织结构和文化的产物,对政府管理制度和管理绩效产生重要影响。政府管理者的行为互动,是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层政治精英的互动,甚至是国内政治的核心内容,并成为行政文化和政治文化现象的一部分,对宪政层面的制度演变产生重要影响。政府管理主体的互动行为和互动关系,还是之后进一步互动行动,甚至是政府管理行为的原因。互动双方依据各自的位置、职责和情境,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而互动过程中,如何实现权力价值的优选化,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官僚体制内的政府管理主体的行为互动,需要第三方的公平裁决机制,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和民主监督。
作者简介
范广垠,1966年生,安徽明光人。1984年中师毕业,中学任教多年后考研,现为政治学博士,副教授,2012――2013于中央编译局访学。2003年硕士毕业后,于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行政管理系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公共政策、组织理论、消费政治学。在《中国行政管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市政管理》教材,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山东省优秀教材二等奖。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本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应用价值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简要述评
三、相关概念和论域的界定
四、本书的人性假设和基本理论
(一)人性假设
(二)基本理论
五、本书的方法论
(一)方法理论
(二)主要研究方法
六、本书的结构和主要观点
上篇 政治领袖与政府官员:塑造与控制的政治
第一章 政治领袖与政治精英的本色
一、政治领袖与政治家
(一)政治领袖与政治家的概念
(二)道德行为动机的追问
二、关于权力的扩展性认识
(一)权力的内涵
(二)权力的来源
(三)权力的作用意义与权力价值优选化
三、官僚含义及其行为
(一)官僚释义
(二)官僚行为的人性与组织根源
第二章 控制与塑造政府官员的历程
一、塑造与控制政府官员的方式
(一)一般的控制与塑造方式
(二)体制化和人格化的形式
二、权术与互动的双向约束
第三章 小结
中篇 层级之间:主导与相互依赖的游戏
第四章 层级间的矛盾与组织内的解决
一、压制和强制
(一)压制和强制的原因和方法
(二)权势的扩张与毁灭
二、服从与抵制
(一)服从的文化与心理
(二)抵制的产生与方式
三、层级之间的矛盾与解决
(一)层级间相互性行为模式与矛盾
(二)消解矛盾的方式与定义共享
第五章 交换与寻租
一、社会交换
(一)社会交换理论及其旨趣
(二)奖励与惩罚的交换性质
二、层级间的交换及其变异
(一)层级间的交换与人情关系
(二)潜规则与权势
三、层级间的博弈均衡
(一)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的分立与置换
(二)下级的计算与博弈方式
第六章 小结
下篇 同僚之间:竞争、冲突与合作的格局
第七章 同僚间的竞争与合作
一、需要、需求、欲望与资源竞争
(一)客观的需要与建构的欲望
(二)激烈竞争:客观的与人为的
(三)不公平竞争及其影响
二、竞争与合作的格局
(一)竞争、合作的基本形式与资源禀赋
(二)竞争、合作中的联动
(三)整体性政府理论及其协作问题
第八章 同僚间的冲突与管理
一、具有组织特征的同僚间冲突
(一)关于冲突的概说
(二)组织结构与组织管理下的同僚间的冲突
二、我国政府组织内的冲突管理
(一)冲突管理的形式
(二)冲突管理的特点与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第九章 小结
结论
一、行为互动的博弈场
二、官僚组织的内生文化与内在性
三、规则与互动辩证――有组织的无序
四、官僚组织问题的社会解决
五、政府管理主体公开公平互动的意义
(一)关于公平的概念
(二)公平对效率的作用和意义
(三)公平与自由的关系及对自由的作用
(四)公平及于道德建设与社会和谐中的意义和作用
附:“马王之争”案例分析
(一)王金平“关说”事件回顾与分析
(二)“反服贸事件”中的马王互动
(三)“马王之争”影响及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道德是要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并“通常认为道德规范是通过舆论、习惯、风俗、良心来维护的,用来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要求”。道德行为往往以利他的面目出现,似乎道德一直以利他为目的,并靠自己的内心信念维持。许多道德行为使我们感动,以至于我们不愿意去进一步追问道德的动机,不愿做深入的怀疑,如尼采所说,“为他人”和“不为自己”的感情太富于魅力,太甜蜜了,以至无须疑心太重。道德的动机往往并不简单而明晰,要证明道德的动机也是相当困难,于是我们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道德行为的结果上,并以善良的愿望猜测道德行为的动机。可是,道德局面如此脆弱,以致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道德动机。不把问题连根拔起,问题就仍然深埋地下。探讨道德的动机,不仅对于理解道德运行的机制,也对于理解领导者以及政府官员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动机指的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为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因此称为激励。”探讨道德动机,就是要了解道德行为现实的内在冲动,并从中看出是自向的还是他向的利益构成了道德行为的强烈、普遍、持久的感召力和激励力。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