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论商标与商誉

论商标与商誉

  • 字数: 3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 李阁霞
  • 出版日期: 2014-08-01
  • 商品条码: 978751302876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75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4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李阁霞编著的《论商标与商誉》认为我国的商标制度并没有将商誉作为商标保护的客体,而是将商标权作为一种行政授予性权利通过注册程序予以确立,商标法所保护的是商业标记而非商誉。本书提出必须改变这种情况,树立商誉才是商标制度保护的价值目标的观念,应该完善甚至重新构建我国的商标法律体系。
作者简介
李阁霞,女,1975年生,山东莱西人。烟台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2003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攻读法学硕士学位,2010年继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知识产权法学博士,长期从事知识产权法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在《知识产权》《法学杂志》《烟台大学学报》等各家期刊和出版物上公开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商标与商誉溯源
第一节 什么是商标
一、商标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二、“商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商标的功能及商标法的目标
第二节 什么是商誉
一、商誉概念的起源与内涵
二、商誉的类别
三、对商誉的评估
第二章 商标与商誉关系的历史发展及理论梳理
第一节 商标与商誉的历史融合
第二节 商标与商誉关系的理论梳理
一、标记财产权还是商誉财产权
二、商标制度的核心价值――消费者利益还是所有人商誉
第三章 商誉与商标权的获得与处分
第一节 商誉与商标权的获得
一、商誉与使用获得商标权
二、商誉与商标注册
第二节 商誉与商标处分
一、商标转让
二、商标使用许可
第四章 商誉与商标保护
第一节 混淆
一、构成商标侵权的混淆
二、反向混淆
三、售前混淆与售后混淆
第二节 淡化
一、淡化理论概述
二、商标淡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对商标淡化的抗辩
四、对商标淡化理论的简单评述
第三节 联想与混淆
第四节 商誉与商标权用尽
一、商誉与商标权用尽
二、商誉与商标平行进口
第五章 商誉、商标与反不正当竞争
第一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发展
一、普通法系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发展
二、大陆法系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发展
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与商标、商誉的保护
一、混淆
二、虚假陈述与诋毁他人商誉
第三节 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商标、商誉的保护
第六章 中国现行商誉与商标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节 中国现行商誉与商标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不够充分
二、商标侵权判断标准缺失
三、商标“抢注”现象严重
四、优选商标保护制度异化
第二节 对中国商标保护制度完善的建议
第三节 对2013年《商标法》的评介
一、2013年《商标法》对保护商誉作出的努力
二、2013年《商标法》对商誉保护的不足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不正当竞争最初也无法摆脱假冒之诉的,原告要主张不正当竞争,首先,必须证明其优选使用该描述性标记或产品包装,并使消费者将其与特定的产品来源相关联;其次,要证明被告对该标记或包装的使用具有欺诈消费者的意图;当然,原告还需证明原告的利益因为被告的行为而受到或可能受到损害。所以,与财产权理论相比,通过不正当竞争获得救济必须有被告的欺诈意图,而前者则不需要,只要某人对某物拥有财产权,任何人未经许可的使用都构成侵权,无论主观上是否有侵权的故意。
     “标记财产权”理论还无法解释商标的地域性。根据普通法上早期的商标判例,对商标侵权之诉的禁令范围通常限定在某一地域范围内,即禁止被告在某一地域内使用与原告相同的商标但是根据19世纪的财产权理论,财产权是一种对物权(in rem right),一旦某人拥有某物,则其有权在任何地域范围内禁止他人使用或侵害该物,这显然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商标财产权不遵循此原则。当然,这种地域性倒是与欺诈理论或者说不正当竞争理论不谋而合,因为在商品的经营主要在一定地域范围的情况下,原告的消费者不太可能在遥远的地区受到被告的欺诈,原告也不太可能在其商品所覆盖不到的地域范围内受到被告竞争行为的影响。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