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基金会发展独立研究报告(2014)

中国基金会发展独立研究报告(2014)

  • 字数: 34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无
  • 出版日期: 2014-08-01
  • 商品条码: 978750976235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2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的基金会发展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为基金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之各地纷纷下放非公募基金会审批权限,进一步打开了基金会发展的闸门。基金会在迎来这个重大利好消息的同时,也不断完善自身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芦山地震期间,基金会作为接收捐赠最多的一类民间组织,正以其良好的透明度逐渐赢得社会的信任与支持。
基金会中心网编著的这本《中国基金会发展独立研究报告(2014版)》是中国基金会发展独立研究报告的第四卷,书中回顾了2013年度基金会的发展特点:基金会数量增长创历史新高,关注领域日渐增多,资产和收入也已初具规模。然而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地域分布的两极分化状态依然存在,人才供需失衡影响了基金会专业进程,项目创新能力也亟待提升。总之,在基金会大发展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与国际意义上的“基金会”仍存在一定差距。
在梳理2013年公募基金会的发展中,“转型”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公募基金会纷纷开始了转型尝试,在专业化中寻找新的机遇。面对发展契机,非公募基金会则亮点颇多,尽管“二八态势”的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然而来自民间的力量已不容忽视:非公募基金会作为基金会的主要增长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尤其是近几年企业家纷纷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为非公募基金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逐渐走向多元发展的道路。
此外,针对2013年度的热点事件,我们总结了邓国胜教授关于基金会透明度变化及其理论解释、徐永光先生关于基金会与民间公益组织的合作共赢的阐述及基金会自律联盟的发展历程,力图从多视角展现2013年度基金会发展的近期新趋势。
作者简介
基金会中心网由国内35家知名基金会联合发起,于2010年7月8日正式上线。基金会中心网的使命是建立基金会行业信息披露平台,提供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建设服务,促进行业自律机制形成和公信力提升,培育良性、透明的公益文化。
基金会中心网通过互联网披露全国基金会的联系方式、管理团队、财务状况、公益项目、捐款方、机构动态等信息,提升基金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信息已广泛被政府、企业、媒体、公益组织、学术机构和公众采用,作为制定政策、寻找公益合作伙伴、新闻线索、研究数据和捐款对象的重要参考资源。
近年来,基金会中心网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基金会中心网的成立,入选了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评定的“2010中国公民社会建设十大事件”,以及《半月谈》评定的“中国社会建设十大新闻”;2011年,基金会中心网人选《中国慈善家》评定的“推动中国慈善的十大组织”,并被《南风窗》评为“为了公共利益年度组织”;2012年,基金会中心网荣获中央编译局颁发的“中国社会创新奖”和《南方都市报》颁发的“公益行动奖”等奖项。2013年获《南方日报》“南方致敬公益组织奖”。
目录
Ⅰ  总报告
1  2013年度基金会发展概况
一  基金会增量创历年新高,非公募基金会成主要增长点
二  基金会地域分布呈两极分化状态
三  基金会资产初具规模,但仍存在差距
四  政府补助成基金会第二大收入来源保值增值能力有待提升
五  基金会人才供需失衡
六  传统项目集中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Ⅱ  公募篇:转型·机遇·突破
2  转型中的公募基金会
Ⅲ  非公募篇:成长的力量
3  非公募基金会不平衡现象
4  企业家的慈善理念
5  基金会的“资助之道”——资助型基金会发展分析
6  家族慈善初兴:家族基金会的中国实践
7  多样化:非公募基金会发展新趋势
Ⅳ  热点评析
8  基金会透明度的变化及其理论解释
9  新趋势:基金会与民间公益组织的合作共赢
10  智库基金会的挑战及出路
11  行业自律:4.20自律救灾联盟
Ⅴ  附录
12  2013年基金会大事记
13  新法摘录
14  基金会榜单
致谢
Abstract
Contents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