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给理想加点糖

给理想加点糖

  • 字数: 26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无
  • 出版日期: 2014-08-01
  • 商品条码: 9787561188392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14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本《给理想加点糖》的采访和写作历时近半年的时间,也许它不会是一本全息的“留学指南”,无法絮絮叨叨地告诉你出国留学的“一条龙”步骤,但是,它却是一本老实的故事书,至少,给你讲述了几位年轻人在追逐留学梦想时,想到了什么,遭遇了什么,又收获了什么。全书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美国篇、德国篇、法国篇、挪威篇、英国篇、澳洲篇、韩国篇、日本篇、专访、后记。在选取这几位主人公时,作者刻意避开了“高大上”的高不可攀,同时也尽量躲开空喊励志的夸夸其谈,因为那些故事,适合拍电视剧,但是不够接地气。与其给读者们讲一些飘在空中的“光环”,不如来点实在的,还是选取普通人群中的样本,用一段故事记录一次青春的淬炼,让他们或喜或悲的经历来印证“理想”的落地与回归。
作者简介
杨芮:写作人,主持人。曾任上海广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北京大学传播学研究生(在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全国“十大演讲师”。2004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全国演讲大赛总冠军;2006年上海广播电视台“明日之星”主持人大赛总冠军。2004年至今,先后在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福州大学、青岛大学等逾30所知名高校演讲。著有个人作品集《错过了,想念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专访集《给理想加点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等。
目录
第一站 美国篇
关于美国,我们有太多的想象与希冀。跨越12个小时的时差,仿若跨入另一场欢腾的盛典。这里有五光十色的霓虹耀目,这里,也在每时每刻上演着留学生们的喜悲表情。
第二站 德国篇
留学德国,就如同迈进一座博大的殿堂,这里有爱因斯坦的物理笔记、黑格尔的审慎思索还有贝多芬的灵动音符。选择德国,就意味着选择了洋溢挑战的远方。
第三站 法国篇
去法国求学,恰似在青春时节的一场“真人秀”,没有彩排只有比赛,而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你我,都需竭尽全力,才能在法兰西的“秀场”上亮出那份自信的答卷。
第四站 挪威篇
挪威是一片让人“身未动心已远”的童话花园。留学至此,就让时间飞驰,在它的电掣之中,这本厚厚的“记得”,开始为你朗声讲述那些年的过往篇章。
第五站 英国篇
选择英伦,不同的大学所在地会给予你接近迥异的留学体会。在英国的校园里,让内心原有的“固化程序”全部删除,用一弯开放的心怀重新绽放,静等风来。
第六站 澳洲篇
澳洲的星空下,许多异国来的年轻人都怀抱着自己的心愿。他们留学、工作,在合适的时间,他们也愿意选择移居。全心投入吧,要相信,但凡发生的,必有它的道理与玄机。
第七站 韩国篇
这里不只是“欧巴”与“韩剧”,留学于斯的人们还会在大学的沉潜中真正抚摸到学识的温度,透过汉江两岸的变迁,用经历来体证属于韩国智慧的来路与归途。
第八站 日本篇
日本是一个善于向邻邦学习并能融会贯通的“智慧型”国度。留学日本,就好似踩着记忆的脚步回溯,在案头前,我们逐渐了然“学习”背后的风景,还有那些未曾发觉的美好。
特辑 人物专访:
对谈是种碰撞,让思绪迸发,由青春四溢。在我们最为饱满的时刻,就该将“时光”牵引为驹,用“勇敢”武装心智。这场鏖战,还是请牛津、耶鲁的双硕士来为你娓娓讲述。
后记: 故事,或是指南
附录:全球留学100所知名大学官方网站推荐
摘要
    其实美国的交通路线以及超市采购很容易学会,美国的公交车是出了名的准时,没有太多拥挤的队伍,更不用在公交车抵达时就争先恐后地推搡上车,一切都是井然有序。当地的居民不论来自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和种族,都彼此客气,笑颜盈盈。超市购物更是简单,和国内的家乐福、沃尔玛别无二致。只不过在美国,蔬果会比国内贵一些,而牛奶、鸡肉的价格却比国内还要便宜很多。在随后的多个华人聚会上,当地华裔年轻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放心吃吧,这里是美国,我们的食品绝对安全,特别是牛奶。”每当听到这句话,子骏都会觉得心里一阵翻腾。
     美国是一个行驶在车轱辘上的发达国家,几乎家家都有私家车,这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因为汽车是他们出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作为一个穷留学生,子骏当然没有希冀过在美国开车,即便是一辆不到一万元人民币的二手车,他也觉得不该在这个缺钱的节骨眼上浪费任何一毛钱。来美国前的一个星期,爸爸因为担心儿子手头的存款不够,突然从福建给子骏打过来一笔两万元的汇款,那天,子骏在电话里哭了。
     爸妈的存款都是过去二十年的辛苦钱,他们没有太多文化.只能通过贱卖自己的体力来维持整个家的开销。“骏,你别担心爸妈,这次去美国留学,也是咱们家的大喜事,我和你妈脸上有光,腰板也直了很多。你就安心去读书,反正现在有手机、电脑,有事没事给家里报个平安就好。”临行前,老爸在电话里声音有些颤抖地说着,子骏知道,那时候爸妈眼里肯定都噙满了泪水。
     没有人会怜惜你的困境,除非你自己改变。这句话是子骏到美国生活第一周最深切的感受。虽然子骏所生活的社区以外来移民居多,即便每天都会亲切地问声“H0wareyoudoing”,但是美国人更相信“自立”的能力。只要你是一个成年人,就应该对自己的言行、生活、未来负责。赴美之前,子骏只是赚够了留学的学费,而生活费只有第一年的积蓄,这就意味着,子骏不得不做出两件看似不太可能但又必须去做的事情:其一,把原本两年内修完的十门专业课压缩为一年半全部读完,而且为了以后读博士时能申请到更好的大学,这十门课目必须全部都是A以上的成绩;其二,为了能够保证在美国的生活费用不出现问题,必须半工半读,而且还需要先拿到学生工作许可证才行。
     对于一个美国的教育学研究生,平时需要研读的资料包括了人文、心理学、社会学、教学法等多个门类的参考书,两年修完十门课对于很多本地学生来说都是难事,更何况是一年半内要全部通过并且在所有考试和论文中要拿到A类的优秀成绩,这简直是把自己往梁山上逼。一开始,子骏也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太异想天开,直到他在班上认识了来自成都的留学生小莲,一位一边半工半读一边要求自己一个学期内修完五门专业课的“女汉子”。“你不要太心疼自己!真的,有时候人就是总想对自己好一点,这也不敢,那也觉得不可能。这都是自己给自己设限。当这个limit你给得越多,你就越像井底之蛙,永远不知道井口外的世界有多辽阔。既然你都在国内扔下了这么多来美国,还这样给自己设置障碍,那你和留在国内有啥区别?”小莲狠狠地咬了一口汉堡,在学生餐厅里对子骏说。
     是呀,当初之所以选择出国,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考验一下自己,如果身逢绝境是不是也能活下来,并且还要顺顺当当地拿到自己该拿到的。不拼一下怎么行?人家小莲一个川妹子都敢第一个学期就修五门课,而且也是打工不耽误,我有什么理由不行呢?
     就这么定了,一个半学期,十门专业课全部搞定!兼职工作也照样进行,一份工收入不够,那就两份一起做,再不够,我同时做四份。
     P10-P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