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陈云

陈云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 作者: 龚青
  • 出版日期: 2014-08-01
  • 商品条码: 978754445654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7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共和国故事”系列丛书自人物的幼年到投身革命,到在战争舞台上叱咤风云,到在建设、改革开放年代”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均有描述,文笔清丽,细节生动,展现了创建、保卫和建设共和国的全景和历程,展现了人物的千秋风采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本丛书是给建国65周年的献礼。
这本由龚青、吕章申编写的《(共和国故事)》是其中一册,讲述了的故事。
目录
贫苦家庭
品学兼优
师生情谊
五四洗礼
商务学徒
领导罢工
“铁窗风味”
发动农民暴动
铲除恶霸
特科岁月
“一个深晚”
一份劳动合同
视察红军兵工厂
参加遵义会议
指挥渡江
不辱使命
第一个宣传长征的人
创建“新兵营”
的座右铭
真理与面子
边币与法币
“丢掉汽车,脱下皮鞋”
“四保临江”
接收沈阳
组建中财委
米棉之战
共和国第一期公债
改造工商业
“黑色”与“黄色”
主持编制“一五”计划
青浦调查
下放江西
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为潘汉年平反
亲切的关怀
尊师重教
拒收礼,不吃请
评弹老听客
俭朴的生活
夫妻之间
父女情深
最后岁月
摘要
    一个人出生后,到了适当的年龄就要上学读书,这在现在的人们看来,是很普通不过的事情了。然而,假如时光可以倒流,返回到60多年以前的旧中国,情形就接近不同了。那时,并非人人有书念,上学读书只是有钱人家子弟的特权,穷苦人家的孩子是上不起学的,而且,反动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采取愚民政策,极力阻止穷人接受教育。即便穷苦人家节衣缩食,勉强把自己的孩子送人学堂,也时常因经济捉襟见肘而中途辍学,处境相当悲惨。
    过去,人们把孩童初入学堂称为“启蒙”或“发蒙”,意思是开启智慧之门,脱离混沌无知的蒙昧状态。8岁那年,舅舅送他到练塘镇一家私塾接受启蒙教育。这家私塾里总共不到10个学生,传授的是《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儒家知识,即所谓“经书”。每天还要学写毛笔字。很听老师的话,他认真读书,用心写字,毛笔字写得很好工整,私塾老师甚为赞赏。
    9岁时,又被舅舅送到练塘镇贻善初等小学读书。这是一所不同于私塾的新式学堂,开设有语文、数学、手工、体育等课程。对这些课程都十分爱好,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学习功课,发奋苦读,所以,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正因如此,学校老师对他十分器重,同学们也很愿意和他来往。但是,是一个很谦虚的孩子,他从不因学习成绩很好而在人们面前趾高气扬,洋洋自得。恰恰相反,他品行端正,待人诚恳,特别是对那些家境贫寒的同学,总是尽自己的优选努力去帮助他们,因而深受同学们的信赖。
    从小就知道体恤大人的辛苦,这一点是他品行端正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每当放学后,他就回到家里帮舅父和舅母做家务,挑水、烧火、洗菜、打扫房屋等,从不让人督促。做完这些家务活后,他便抓紧时间刻苦学习,很少出去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虚心好学和聪明懂事,既让舅父、舅母感到无限宽慰,也受到左邻右舍的交口称赞。他们经常以为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1915年春,从贻善初小毕业。他虽然很想继续念书,但由于舅舅家生活更为艰难,无力再供他读书,只得辍学回家,在舅舅的小饭馆里打杂,照看身体有病的表弟廖霓云。每当看见小伙伴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心里总是十分羡慕。但他知道自己是因为家里穷才上不起学的,因此从未抱怨过。
    像这样聪慧懂事,勤奋好学,成绩很好的学生,只因家境贫寒而被迫忍痛离开校园,虽十分可惜,但诸如此类的悲剧,那时又岂止发生在一人身上!幸运的是,他的苦难身世和聪明天赋,引起了当地有名的教育家杜衡伯的注意和同情。这位好心人在征得了舅舅的同意后,决定免费收到练塘镇公立颜安国民小学高小部上学。这真是喜从天降,终于重返校园了。
    1915年秋,入颜安小学高小部读书。他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更加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所以,尽管他在班里年龄很小,但学习成绩一如贻善初小,始终名列前茅。他能把《古文观止》中的有名篇章倒背如流,毛笔字写得更加漂亮,对风靡当时的各种新思潮可以很快地接受。此外,在学校里依然尊敬老师,关心同学,沉稳懂事,因此他连年荣获品学兼优奖状。P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