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百岁拾忆
字数: 260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 马识途
出版日期: 2014-08-01
商品条码: 9787807680543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60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
¥4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百岁老人马识途的百年故事,汇聚在《百岁拾忆》一书里。
这是他在漫漫其修远的长途跋涉中的跫音。
这是他为追求遥远而朦胧的彼岸而沉浮沧海的回忆。
这是他在近百年间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东鳞西爪。
这是一本他学习巴金说真话的书。他讲的可能不是真理,却是出自肺腑之言。错误的真话远比虚伪的假话要好。
作者简介
马识途,四川忠县石宝寨人。生于穷僻之乡,长于战乱之中。少年负笈出峡,去寻找立身救国之道,浪迹京沪。适寇深国危,爆发“一二一九”学生运动,于是卷入革命大潮,顺理成章地参加了共产党,为自己真诚信仰而未必透彻理解的人类美丽理想而献身,做了职业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做地下革命工作,九死一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在风雨泥泞道上颠踬跋涉了六十几年。虽载沉载浮,历尽艰险,且年届百岁,日薄西山,而初志不改,无愧无悔,犹在漫漫其修远的人生长途中,上下而求索。
虽然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算是科班出身,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见文坛风雨连年,不敢涉足。偶然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一篇作品,便被强拉入文坛,从此经风雨见世面,一发而不可止地发表了百多万字的革命文学作品。并被卷入文坛风波,为此召来无穷灾难,“”中几乎送了性命。“”后朗朗乾坤,余霞满天,于是又旧性复发,老马奋蹄,大写特写起来,一连出版了十多本文学作品。余兴未尽,索性去买了一台电脑来帮忙,把几本想写的书写出来,大有与笔杆子共存亡之势了。
目录
第一章 家世
1.我名叫马识途的由来
2.我属虎,不属兔
3.我出生在马家大院
4.我的父亲
5.扶风记
6.牺牲者:我的大哥
第二章 童年忆趣
1.三岔溪:童年的乐园
2.楼上有“鬼”
3.川江号子
4.茂陵学堂
5.私塾
6.老辈子
7.狐狸精
8.新学
9.赶考
第三章 出川游学
1.走出三峡
2.北平启蒙
3.“九一八”后
4.逃亡上海
5.第一次发表作品
6.第一次知道统一战线
7.第一次坐牢
8.中央大学
9.初恋
10.美梦破灭
11.黑板是白的
12.晓庄三月
13.逃离南京
第四章 九死一生
1.何去何从
2.投身革命
3.我入党了
4.第一个任务:为周恩来物色小车司机
5.第一次经受考验
6.第一篇报告文学
7.第一次犯错误
8.职业革命家
9.撤退的怅惘
10.抗战前线采风
11.差点被自己人活埋
12.急中生智
13.意外重逢
14.奇遇联保主任
15.小交通员
16.老三姐
17.喜从天降
18.生死攸关
19.夜进红岩村
20.周恩来用小车送我“下山”
21.老家避难
第五章 春城隐蔽
1.西南联大
2.自由天地
3.“讨孔”事件
4.闻一多
5.和飞虎队交往
第六章 锦江风云
1.初到成都
2.学生运动
3.一个人的报社
4.首次香港行
5.危险信号
6.特委书记被捕
7.再度香港行
第七章 回家
1.回家
2.“毛主席万岁!”
3.小误会引发的大思考
4.北平报到
5.“天津讲话”
6.实习接管武汉
7.“你们现在的工作就是不工作”
第八章 解放成都
1.初识贺龙
2.第一件大事
3.大战略
4.天亮了
5.贺龙在成都
6.审查
7.差点被暗杀
第九章 当家做主
1.当家难
2.土地改革前奏
3.参观斗地主
4.移风易俗
5.“忠诚运动”
6.反“改组派”
7.粮食统购统销
8.总路线
第十章 转业搞建筑
1.第一项工程
2.白手起家
3.紧急任务
4.陪和打桥牌
5.死计划,计划死
6.计时?计件?
7.批判大屋顶
8.荒唐的建筑
9.上命难违
10.工地烧纸敬香
11.遭遇尴尬
12.中心学习
13.砍树造孽
14.抢救九寨沟
15.草原荒漠化
第十一章 运动再运动
1.“三反”、“五反”运动
2.捉胡风分子
3.内部肃反
4.捉右派分子
5.永远的愧疚
6.李劫人差点成右派
第十二章 三面红旗
1.建行馆
2.成都会议
3.坦荡胸怀
4.“超英赶美”高指标
5.人民公社化
6.七千人大会
7.捉右倾机会主义分子
8.“”逸闻
第十三章 向科学进军
1.建立科学分院
2.自作自受
3.升级
4.脱帽加冕
5.农业学大寨
6.管科学的人不科学
7.无妄之灾
第十四章 下放
1.问个明白
2.还是被撤职
3.偶遇彭德怀
4.捉“走资派”去
5.老右倾
6.三个“一”和四个“第一”
7.山雨欲来
第十五章 十年沧桑
1.大祸临头
2.“你这哪里是检讨的问题哟!”
3.珍稀动物展览
4.家散人亡
5.永远不能忘记的人
6.形势大变
7.厕所所长的勒令
8.躲进小楼成一统
9.百日之灾
10.又被“专政”
11.只好做帮衬
12.“取替代”
13.反复辟回潮
14.“走资派”还在走
15.老章程又来了
第十六章 重大转折
1.这一天
2.真相大白
3.阴魂不散
4.回忆党校生活
5.醍醐灌顶
第十七章 出国考察
1.它山之石
2.大吃一惊
3.黄教授的感慨
4.“家”和“长”
5.奥妙何在
6.零星点点
第十八章 为人民行使权力
1.到省人大常委会
2.怪话
3.彭真的肺腑之言
4.和违法行为斗争
5.艰难的民主法治进程
6.我的体会
7.宪法修改
第十九章 文坛往事
1.我不想当作家
2.我忽然成为作家
3.创作生涯
4.《清江壮歌》
5.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
6.不准流泪
7.“执迷不悟”
8.创作复苏
9.文艺春天
10.无为而治
11.复兴传统诗词
12.研究郭沫若
13.让子弹飞
14.学习巴金说真话
15.学书法
16.终身成就与终身遗憾
后记 遥远的彼岸
摘要
我父亲这一辈人从祖上几代人析产下来,所得田产不多,度日艰难,可父亲是四兄弟中的老大,养家有责,于是他把田产分给了三个兄弟,自己只承接了祖上传下来的一个叫“扶风记”的烧酒坊。说是烧酒坊,其实只有一块刻有“扶风记”三个字的牌子和一堆破烂的酿酒家什,还有就是一张制酒曲的秘方单子。虽如此,父亲却决心白手起家,恢复祖上传下来的烧酒坊。
父亲所经历的艰难创业过程,听他说起来,真是让人感受极深,震动很大。父亲还请到了原来在酒坊酿酒老师傅的单传弟子“牛囡”,又让曾由他资助上过学懂算账的账房先生陈孔柱负责经营,几年辛苦,命名为“马家糟房”、但仍然挂着“扶风记”招牌的酒坊开了张(糟读cao,据说四川的很多糟房都读此音,大概是怕犯“糟糕”的忌讳吧),并且烧酒质量好,小有名声。传说我们马家糟房的烧酒,只喝二两就能醉倒人。我家在几个乡场上开的小酒铺,卖的就是这传说中二两就能醉人的“烧老二”。
我们马家糟房的酒之所以香醇醉人,秘诀就在父亲藏有的那张酒曲秘方。我小时候就看到过父亲有一张视为珍宝的发黄且有些破损的纸片,也见他在每年夏天,把按秘方配好的各种药材铺在屋后小石坝上晾晒。那些药材大约有一百几十种,在石坝上铺了一大片,其中还有蜈蚣、毒蛇、蝎子、蛤蚧、蚂蚁等虫豸。晒药材时,父亲是不准人近前去看的,待药材晒干以后,放在铁碾里碾细,和上酒米粉,做成酒曲子,洒进几种粮食蒸的糟子里,发酵煮酒。
父亲还有一个秘诀,就是一定要保持酒的纯度,他不准自己的酒坊和开在乡场上的酒铺卖“过河酒”。这里所谓的“过河酒”,就是指一些小糟房在赶场背酒过河时,暗地往酒桶里掺水后再卖出的酒。父亲始终认为,做生意就在一个“诚”字上,不能去赚黑心钱。
与此同时,为了方便到酒坊来买酒的人,父亲还不准家里养狗。至于他坚持在马家糟房挂“扶风记”的牌子,是不是想借古代大有声名的马援(汉朝有名的伏波将军,是陕西扶风人)的招牌,来提高自家酒坊的声誉,我就不得而知了。总之,他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白手成家,这大概和他一直教导我们的“胆大心细,智圆行方”有关系吧。
父亲开的烧酒坊,虽然经营有方,站稳了脚跟,但是获利并不大。考虑到靠这点钱要让我们三兄弟都“读出来”(就是读书成才的意思)是不可能的,当时,父亲做出了一个战略性的决定,就是牺牲一个,培养两个。于是他让大哥停了学,跟着陈先生学做生意挣钱来供我和三哥出外读书。
由于卖酒的利润并不大,父亲打起了酿酒余下的酒糟的主意。他发现养猪比卖酒更赚钱,于是建起猪舍,利用酒糟做饲料来养猪。以养猪为主业,酿酒为副业,果然赚钱。但是矛盾又来了,因为只靠酒坊的酒糟做养猪的饲料是不够的,于是父亲又添办一个粉房,用磨好的豆粉制粉丝。于是每天天不亮,我们就听到那匹被蒙住双眼的老马在磨房里磨豌豆转圈圈的蹄声,一直转到半晌午才停止。不过,父亲并不在乎粉丝卖钱,却是用粉糟、泔水和酒糟混合,变成很好的养猪饲料,可以较短时间把猪催肥。因为肥猪上市更能发市,于是他把猪圈扩大,到乡场上收购半大不小的猪仔回来,一槽一槽地养起肥猪来。卖酒卖粉丝成为副业,养肥猪反倒成为主业了。
因为猪场扩大,又出现一个问题,大量的猪粪便怎么办?父亲早想好了主意,就是用猪粪便来栽培那长江河岸沙土地长得优选的果蔗,这种当水果吃的甘蔗在万县、宜昌、沙市一带很时销,每年砍了果蔗,装上大木船,顺流而下到宜昌、沙市一带去卖,可以赚大钱。父亲他们卖了甘蔗回家时,并不把钱带在身上,因为三峡一带抢船的土匪多,不安全。他们把钱交银行汇回,回家后再去取出,又可以扩大家业了。
父亲就是这么造酒、制粉、养猪、种甘蔗、到省外做买卖,颇有点像现在说的循环经济的做法。马家大院这个没落穷困的大杂院里,终于出现一家殷实之家,让我和三哥能走出三峡,去寻求我们各自的救国和安身立命之道。P7-9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