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感天动地

感天动地

  • 字数: 280.0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作者: 乔忠延
  • 出版日期: 2014-07-01
  • 商品条码: 9787506374361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21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乔忠延著的《感天动地(关汉卿传)(精)》系“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之一。关汉卿,元代有名杂剧与散曲作家,其有名代表作《窦娥冤》让后人认识了他。本书作者博览史书、精心研读,以文学的视角,写关汉卿的追求与杂剧相融合、命运与散曲相激荡的一生,用心中的感悟重铸历史的真实。利用传主关汉卿作品中使用过的曲牌作为章节题目,以及在叙述中引用传主关汉卿作于不同时期杂剧、散曲的许多作品文本和经典桥段是本书的两大亮点。
作者简介
乔忠延,男,1950年出生于山西省临汾市城居村。退休前供职于政务部门,现为山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中国作家》、《当代》等报刊发表作品350余万字。作品曾入选百余种全国选本、考卷和教材读本。已由人民文学等出版社出版《远去的风景》、《苍黄尧天》散文集和长篇小说35部。曾获得赵树理散文奖、赵树理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散文很好奖得主。
目录
序幕
铁蹄踏碎科举梦
楔子
第一折/东原乐  尧民歌  感皇恩  青哥儿
第二折/水仙子  甜水令  点绛唇  柳叶儿
第三折/鬼三台  川拨棹  夜行船  豆叶黄
第四折/迎仙客  叨叨令  梨花儿  红芍药
颠沛流离人生路
楔子
第一折/普天乐  庆东原  喜迁莺  醉花阴
第二折/滚绣球  风入松  混江龙  后庭花
第三折/满庭芳  寄生草  搅筝琶  圣药王
第四折/斗鹌鹑  醉高歌  游四门  醉太平
多情未必不丈夫
楔子
第一折/蔓菁菜  贺新郎  端正好  绵搭絮
第二折/鹊踏枝  朱履曲  粉蝶儿  沽美酒
第三折/斗虾蟆  上小楼  醉春风  天净沙
第四折/落梅风  牧羊关  剔银灯  挂玉钩
魂系苍生感天地
楔子
第一折/朝天子  节节高  天下乐  折桂令
第二折/驻马听  太平令  殿前欢  调笑令
第三折/小桃红  得胜令  胡十八  金蕉叶
第四折/哪吒令  乌夜啼  雪里梅  哭皇天
散场
楔子/雁儿落  随煞尾  黄钟尾  步步娇
附录一/关汉卿创作年表
附录二/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第优惠
    东原乐
    南风之薰兮,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
    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浩浩天宇,茫茫大地,隐匿着人们说不清道不明的秘密。自然的奥秘就够人类破解的了,可是,虞舜的歌声又为人世留下新的秘密。
    那,天气肯定格外的晴朗。虞舜的心情肯定和这天气一样,晴朗得万里无云,碧蓝如洗。而且,肯定有风,是微风,还是春天里的微风。微风从南面轻轻吹来,吹来了曾经染绿江南岸的温润,这温润拂在颜脸,轻柔可心。就在这可心的温润里,虞舜走来了,看见了忙碌在盐池里的身影。他们或背,或担,或抬,把白花花的池盐运走,运回各自的部族。看着这情景,他乐从心生,放开喉咙,一曲《南风歌》便回荡在四野。也许,他的歌声只是给劳作的人们助兴,也许歌唱着他已走进盐池,融入那些辛忙的身影。但是,他不会想到,数千年后这歌声仍然在荡漾,荡漾进《史记·乐书》,并由此继续往后荡漾。再过上千年,还会荡漾在一个人的面前,这个人就是关汉卿。
    关汉卿就出生在虞舜吟唱《南风歌》的盐池边上,那地方自古至今或为州,或为县,或为镇,但都一个“解”字相称。这个“解”字,自古至今没人读解(皆),均以“害”相称。初识这“解”字时,关汉卿还忽闪着童真的大眼睛,而要读懂内在的蕴含,则需要沧桑阅历。关汉卿提出问题时,应是金代,这地方属于河东南路辖域,名称解州。为什么家乡这解不叫“皆”,而叫“害”?他这问题若是一般的邻舍长者还真难回答,好在他的父亲是位满腹学识的官吏,尚能圆满作答。关汉卿的父亲是什么官吏?可能是品级过低,史书上没有留下他的名字,甚而连一点点蛛丝马迹也难找到。能够捕捉到的信息是从民间传说里得来的,说他叫关恬。这个名字真实与否无法考证,能够知道的仅是还算文雅,与他书香门第的出身,与他衙门官吏的身份不无相称。
    父亲的回答将关汉卿带到村庄的北面,带到浩渺的盐池。若是用今天的目光俯瞰,敢不敢用浩渺还需要打个问号。但那个时候,在幼小的关汉卿眼睛里,确实是一片浩渺的湖泊。湖泊阔大无际,碧蓝的湖水从村边延展开去,不见边沿,和远处的蓝天弥合在一起。湖边上银装素裹,白茫茫的雪花层层叠叠,高高低低。高的如雪山,低的像雪丘,环绕着碧波荡漾的湖水,活画出一派千里冰封的寒冬景象。然而,不只寒冬如此,即使烈日炎炎的盛夏酷伏,这里也是银雪环湖的隆冬风光。那雪山,那雪丘,不是雪,而是盐,是湖水生成的盐。不知从何时起,就有了这浩浩渺渺的湖水,就有了这能够垒起干堆雪的盐油。
    也许这盐池早早就把美丽和奇妙的感受播种在关汉卿的心域。早晨红日东升,湖水飞霞流红,壮观得如同天色一般。日上头顶,湖水变清,将整个蓝天装进自己的胸怀,就连洁白的云絮也在水中漂游。多么美丽的画卷啊!这画卷不光美丽,还很奇妙。奇妙得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村南有条小河,清澈见底的流水潺潺淙淙,昼夜不停。那水丝毫不成,撩一掬入口淡中带甜。盐湖的水却不是这样,一沾嘴唇就咸,进入口中咸得发涩。同样是水,村南的河水与村北的湖水为何差别这么大?对于现代人来说,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这差别,在当时即使比关汉卿年长的父亲也无法说清其中的奥秘。因而,那风景也就牢牢美丽而奇妙在他的心里。
    关汉卿万万想不到这美丽奇妙的画卷,会蕴藏着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这惊心动魄的故事,潜在着历史文明进程中混沌迷茫的逻辑。那混沌迷茫的逻辑,需要他用生命的行迹去理解,而那惊心动魄的故事当时就鼓荡着他的心旌。那是一场战争,一场屡屡嵌进史书典籍的战争。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中亦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以止雨,雨止,遂杀蚩尤。”
    《战国策》苏秦劝导秦惠王,曾说:“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
    黄帝和蚩尤这场大战,载入的典籍确实不少。要么是“蚩尤作乱”,要么是“蚩尤作兵”,好像挑起事端的就是蚩尤。因而,那结果无论是“禽蚩尤”,还是“遂禽杀蚩尤”,都通情达理,合乎道义。不过,父亲讲给关汉卿的故事不是如此,却是另一种情节。这个情节足以说明,“解”字为什么读“害”。
    这个情节的起因就是那风光如画的盐池。
    P18-2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