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史题材文学系列研究

历史题材文学系列研究

  • 字数: 27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无
  • 出版日期: 2014-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3126262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53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丛书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历史题材创作和改编中重大问题研究成果。“现代”不仅是连接“古代”与“当代”的桥梁,还是“当代”的摇篮与“原型”:当今历史文学创作所碰到的所有问题,无论是“历史真实”还是“古为今用”,无论是对历史的“戏说”还是“正说”,都在“现代”时期反复出现过。本书认真总结和认识中国现代历史文学的传统与经验,对当代的历史题材创作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童庆炳,1936年生,福建连城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文学语言学部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学术顾问等。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其多项著作曾获教育部和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奖。全国模范教师(2004)、北京市劳动模范(1984)。
吴秀明,1952年生,浙江省温岭市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教育部和浙江省优秀社科成果奖等10余项奖。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200多篇。
刘起林,1963年生,湖南省祁阳县人。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相继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多项课题。出版个人专著多部,发表论文150多篇。
目录
第一章 20世纪50年代初历史剧讨论与历史题材写作规范的初步确立
第一节 “将舞台上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
第二节 探索中出现的偏差与纠偏
第三节 一意孤行的杨绍萱及其引发的大讨论
第二章 20世纪60年代初历史剧再讨论与历史题材写作规范的进一步强化
第一节 政治挂帅背景下一场特殊的学术争鸣
第二节 20世纪60年代历史剧大讨论的来龙去脉
第三节 茅盾的理论整合:《关于历史和历史剧》
第三章 《海瑞罢官》事件:历史叙事政治化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海瑞罢官》的文本生成
第二节 海瑞原型与文本形象
第三节 《海瑞罢官》的启示
第四章 历史小说的创作与发展
第一节 文化转型期的历史小说热
第二节 民族历史“经典图景”的还原
第三节 传统文化现代性的不同探求
第四节 民间记忆的修复与重构
第五章 新历史小说的解构与重构
第一节 新历史小说的源流及文学史意义
第二节 新历史小说的解构及其具体表现
第三节 女性新历史小说的独特言说
第六章 革命历史小说的固守与位移
第一节 从20世纪50年代的神性叙述到80年代的理性修复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精神突围与位移
第三节 “红色经典”改编及与当下对话的可能
第七章 历史文学的价值内核与认知境界
第一节 历史文学价值定位所面临的新问题
第二节 立足精神与审美的价值评判及意义阐释
第三节 历史文学创作主体的精神站位与境界追求
第八章 历史文学的消费主义与世俗化倾向
第一节 消费型叙事与喜剧性英雄形象的塑造
第二节 怀旧情绪与欲望化书写
第九章 历史文学的历史化与史诗性特征
第一节 历史化的精神趋向与局限
第二节 史诗性的文化追求与裂变
第十章 《曾国藩》等:王朝衰变期功名文化人格的发掘
第一节 《曾国藩》:文化精神与时代环境错位的悲剧
第二节 《杨度》:用世文人精神迷误的人生悲歌
第三节 《张之洞》:正史之笔与廊庙之音
第四节 唐浩明创作的主体意识及接受效应
第十一章 《白门柳》:富有文化批判意识的精神探索
第一节 文化批判意识的审美表现
第二节 文化批判意识的艺术效果
第三节 文化批判意识的思想偏失
第十二章 《张居正》:封建时代宰相功业与命运的透视
第一节 宰相权位格局及其人治本质的发掘
第二节 民本与经世视角的宰相功业描述
第三节 契合20世纪中国文学规范的审美优势
第十三章 《莽秀才造反记》:基于历史本真的文化反思
第一节 农民暴动背后的民族劣根性揭示
第二节 王锡彤与知识分子精神之源的反省
第三节 历史原动力描写与深挚的人文情怀
第十四章 《风流宰相谢安》立足佛禅的历史诠释与生命叩问
第一节 叙事角度与立体绘画的视觉效果
第二节 深度对话与繁复历史的简约化拆解
第三节 超验之美与优选灵境的体悟
第十五章 《北大之父蔡元培》:现代人文观照下的历史叙事
第一节 寻找现代新人文与重塑大学理念
第二节 知识分子形象塑造层次及其悲剧性结局
第三节 颇具史化特色的经验写作
结语
第一节 当代历史文学的基本经验
第二节 当代历史文学的未来发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