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朱自清精品选

朱自清精品选

  • 字数: 296.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 作者: 朱自清
  • 出版日期: 2014-06-01
  • 商品条码: 978750683907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2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朱自清散文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则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和《春》等,是其代表佳作,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很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精品选》主要精选汇编了他的散文、杂文和小说等作品。
作者简介
朱自清,现代有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作写实感。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有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原名朱自华,江苏扬州人。他是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文学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到清华大学任教。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今扬州中学),目.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也曾在浙江省台州中学任教,亲手种下紫藤花,后该花成为台州中学的校花。朱自清祖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佘,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子”,“像被大水洗了―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匕,儿时毕竟是抢先发售的“驿站”。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匕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朱自清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出版他的处女诗集《睡吧,小小的人》。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了《欧游杂记》。并参加了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的活动,本来就是身患胃病的他更是虚弱不堪,终于在贫病之中逝世,年仅50岁。
目录
散文
歌声
匆匆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旅行杂记
航船中的文明
背影
说梦
扬州的夏日
我是扬州人
阿河
白采
荷塘月色
一封信
儿女
……
看花
给亡妇
你我
谈抽烟
冬天
择偶记
清华的一日
重庆行记
南京
潭柘寺戒坛寺
威尼斯
佛罗伦司
罗马
瑞士
荷兰
柏林
德瑞司登
莱茵河
巴黎
三家书店
文人宅
博物院
公园
乞丐
圣诞节
房东太太
温州的踪迹
白马湖

松堂游记
初到清华记
重庆一瞥
杂文
父母的责任
正义
刹那
团体生活
赠言
说话
沉默
买书
很好
北平沦陷那一天
如面谈
论诚意
论自己
论东西
论别人
论青年
论严肃
论气节
论吃饭
论雅俗共赏
论百读不厌
论老实话
小说

笑的历史

 
摘要
    白 采
    盛暑中写《白采的诗》一文,刚满一页,便因病搁下。这时候薰宇来了一封信,说白采死了,死在香港到上海的船中。他只有一个人;他的遗物暂存在立达学园里。有文稿,旧体诗词稿,笔记稿,有朋友和女人的通信,还有四包女人的头发!我将薰宇的信念了好几遍,茫然若失了一会;觉得白采虽于生死无所容心,但这样的死在将到吴淞口了的船中,也未免太惨酷了些――这是我们后死者所难堪的。
    白采是一个不可捉摸的人。他的历史,他的性格,现在虽从遗物中略知梗概,但在他生前,是绝少人知道的;他也绝口不向人说,你问他他只支吾而已。他赋性既这样遗世绝俗,自然是落落寡合了;但我们却能够看出他是一个好朋友,他是一个有真心的人。
    “不打不成相识,”我是这样的知道了白采的。这是为学生李芳诗集的事。李芳将他的诗集交我删改,并嘱我作序。那时我在温州,他在上海。我因事忙,一搁就是半年;而李芳已因不知名的急病死在上海。我很懊悔我的需缓,赶紧抽了空给他工作。正在这时,平伯转来白采的信,短短的两行,催我设法将李芳的诗出版;又附了登在《觉悟》上的小说《作诗的儿子》,让我看看――里面颇有讥讽我的话。我当时觉得不应得这种讥讽,便写了一封近两千字的长信,详述事件首尾,向他辩解。信去了便等回信;但是杳无消息。等到我已不希望了,他才来了一张明信片;在我看来,只是几句半冷半热的话而已。我只能以“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自解,听之而已。
    但平伯因转信的关系,却和他常通函札。平伯来信,屡屡说起他,说是一个有趣的人。有一回平伯到白马湖看我。我和他同往宁波的时候,他在火车中将白采的诗稿《赢疾者的爱》给我看。我在车身不住的动摇中,读了一遍。觉得大有意思。我于是承认平伯的话,他是一个有趣的人。我又和平伯说,他这篇诗似乎是受了尼采的影响。后来平伯来信,说已将此语函告白采,他颇以为然。我当时还和平伯说,关于这篇诗,我想写一篇评论;平伯大约也告诉了他。有一回他突然来信说起此事;他盼望早些见着我的文字,让他知道在我眼中的他的诗究竟是怎样的。我回信答应他,就要做的。以后我们常常通信,他常常提及此事。但现在是三年以后了,我才算将此文完篇;他却已经死了,看不见了!他暑假前很后给我的信还说起他的盼望。天啊!我怎样对得起这样一个朋友,我怎样挽回我的过错呢?
    平伯和我都不曾见过白采,大家觉得是一件缺憾。有一回我到上海,和平伯到西门林荫路新正兴里五号去访他:这是按着他给我们的通信地址去的。但不幸得很,他已经搬到附近什么地方去了;我们只好嗒然而归。新正兴里五号是朋友延陵君住过的:有一次谈起白采,他说他姓童,在美术专门学校念书;他的夫人和延陵夫人是朋友,延陵夫妇曾借住他们所赁的一间亭子间。那是我看延陵时去过的,床和桌椅都是白漆的;是一问虽小而极洁净的房子,几乎使我忘记了是在上海的西门地方。现在他存着的摄影里,据我看,有好几张是在那间房里照的。又从他的遗札里,推想他那时还未离婚;他离开新正兴里五号,或是正为离婚的缘故,也未可知。这却使我们事后追想,多少感着些悲剧味了。但平伯终于未见着白采,我竞得和他见了一面。那是在立达学园我预备上火车去上海前的五分钟。这,学园的朋友说白采要搬来了;我从早上等了好久,还没有音信。正预备上车站,白采从门口进来了。他说着江西活,似乎很老成了,是饱经世变的样子。我因上海还有约会,只匆匆一谈,便握手作别。他后来有信给平伯说我“短小精悍”,却是一句有趣的话。这是我们很初的一面,但谁知也就是很后的一面呢!
    去年年底,我在北京时,他要去集美作教;他听说我有南归之意,因不能等我一面,便寄了一张小影给我。这是他立在露台上远望的背影,他说是聊寄伫盼之意。我得此小影,反复把玩而不忍释,觉得他真是一个好朋友。这回来到立达学园,偶然翻阅《白采的小说》,《作诗的儿子》一篇中讥讽我的话,已经删改;而薰宇告我,我很初给他的那封长信,他还留在箱子里。这使我惭愧从前的猜想,我真是小器的人哪!但是他现在死了,我又能怎样呢?我只相信,如爱墨生的话,他在许多朋友的心里是不死的!
    上海,江湾,立达学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