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记忆中的星光:光明日报65年文艺作品选萃

记忆中的星光:光明日报65年文艺作品选萃

  • 字数: 42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 作者: 彭程
  • 出版日期: 2014-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1265784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432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光明日报创刊65周年到来的时候,我们捧出这套“光明日报65周年纪念文集”,向那些难忘的岁月致敬。向光明口报报道过的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贤达致敬,向一代又一代为光明的事业呕心沥血的前辈报人致敬,向65年来陪伴光明日报、关爱光明日报的读者朋友致敬。
本文集共五分册:《光明日报65年大事记》《我们的光明之路――光明日报65年口述实录》《光明日报65周年纪念画册》《思想的历程――光明日报65年理论文章选萃》《记忆中的星光――光明日报65年文艺作品选萃》。
彭程编著的《记忆中的星光(光明日报65年文艺作品选萃)》精选了光明日报历年来部分有影响的文学作品。这些文章,不少虽面世已久,今天读来,仍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意蕴悠长。遗憾的是,篇幅昕限,遗珠之憾难免。
目录
茅盾: 颂“朝阳”
刘绍棠:一顶轿子(小说)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张天翼:他们和我们(小说)
黄药眠:夏天的青岛
吴祖光: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齐白石老人
艾青:海边诗抄
严文井:春节忆父亲
田汉:十万英雄人民的功绩――我为什么写“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俞平伯:哀念郑振铎同志
老舍:小相声一则
吴晗:明代的科举情况和绅士特权
巴人:叠砖歌
闻捷:访保加利亚诗抄目录
茅盾: 颂“朝阳”
刘绍棠:一顶轿子(小说)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张天翼:他们和我们(小说)
黄药眠:夏天的青岛
吴祖光: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齐白石老人
艾青:海边诗抄
严文井:春节忆父亲
田汉:十万英雄人民的功绩――我为什么写“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俞平伯:哀念郑振铎同志
老舍:小相声一则
吴晗:明代的科举情况和绅士特权
巴人:叠砖歌
闻捷:访保加利亚诗抄
杨朔:除夕童话
秦牧:古战场春晓
丰子恺:黄山松
梅兰芳:理想的范本――《武松打店》
吴伯箫:延安的歌声
叶圣陶:荒沙的改造
沈从文:从文物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
王力:关于胡子的问题――答沈从文先生
叶君健:玫瑰
黄永玉:教子篇
杨沫:较为的忆念
季羡林:马缨花
韦君宜:最后的访问――悼念作家李?人
黄宗英:妇道人家――探泉小记之二
王安忆:老师
曹禺:看话剧《丹心谱》
吴组缃:林冲的转变
峻青:秋色新赋
马烽:忆赵树理同志
荒煤:忆何其芳
贾平凹:结婚(小说)
黄裳:不解
雷抒雁:小草在歌唱――悼张志新烈士
李健吾:青春常在的古希腊悲剧
李季:有一个李文元
张洁:拣麦穗
冰心:一衣带水寄东邻
茹志鹃:五月的最后一天
姚雪垠:大地春光上笔端
玛拉沁夫:叮咚,叮咚..
唐?:一件小事――悼茅盾同志
谌容:在有吉佐和子家里作客
巴金:现代文学资料馆
沙汀:《庐隐传》题记
陈忠实:蚕儿(小说)
孙犁:报纸的故事
阮章竞:豫东道上
周而复:一组油画的启示――堪培拉散记
萧乾:悼健吾
施蛰存:也谈东坡中秋词
苏叔阳:杂谈习俗
袁鹰:燕台何处
胡风:纪念赖和先生
魏钢焰:边疆之歌
冯牧:从小说和电影的缘分谈起
冯亦代:我常梦念的小楼
刘白羽:春到零丁洋
贺敬之:悼田间同志
卞之琳:冼星海纪念附骥小识――喜闻发现为《断章》谱曲遗稿的追思
刘心武:这里叶子常绿
邵燕祥:石头城记
严阵:香山红叶
冯至:文艺因缘二则
陈原:汉字问题在海外
黄秋耘:质量第一
臧克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秦兆阳:战时笔记摘抄
草明:悼白薇
刘真:内心的里程
从维熙:海中听海
何为:老屋书简
张承志:荒芜英雄路
陈白尘:他这样走来
郭风:西坝豆腐
金克木:叹逝
碧野:故乡亲人今何在?
汪曾祺:寻常茶话
林庚:读诗随笔
史铁生:纪念我的老师王玉田
公木:忆诗人穆木天
周涛:新疆,新疆!
余秋雨:说散文
李瑛:诗三首
韩少功:那年的高墙
斯妤:给梦一把梯子
宗璞:客有可人
牛汉:小栽根儿和我――童年牧歌之一
邓友梅:四合院“入门儿”
梁晓声:关于《浮城》的补白
陈平原:文库文化
铁凝:想象胡同
张中行:杞忧小记
苇岸:大地上的事情
舒婷:三关通衢
周汝昌:?酒曹雪芹祖籍
池莉:一双红拖鞋
公刘:诗歌事业的基石之一
张抗抗:女人和“榆钱”
张炜:水手
赵丽宏:致垂钓者
蔡其矫:梦之谷
霍达:寂寥旗杆屋
端木蕻良:我和来今雨轩
方方:父亲的影集
谢冕:一百年的青春
陆文夫:作家坐家
苏叶:“二十四两”
杨绛:我爱清华图书馆
冯骥才:老街的意义
钟敬文:百岁寄语
蒋子龙:会议经济
曹文轩:写天地之大美
林希:从“人云亦云”到“人哄亦哄”
林斤澜:天意
绿原:漫与三题(组诗)
白桦:记忆中的星光
李春雷:夜宿棚花村
李国文:文学的“粥化”
何建明:玉树,你牵着我的心
陈建功:泛槎泸溪河
陈世旭:惠州烟雨――对一位艺人的怀念
摘要
    一顶轿子
    刘绍棠
    (一)
    张家庄的周万喜老头,是远近闻名的吹鼓手,不管什么歌曲,拿过来就能吹,而且吹得像老早就会一样。他早先在本庄地主朱抓子开的轿子房当伙计,头年土改,分朱抓子浮财时,他不要樟木箱子檀木柜,单挑那褪了色的轿子,他老婆和闺女金枝跟他吵了老大半天,也没拗过他。
    周万喜把桥子抬回家,花些钱买了油彩,把轿子漆得很好好看,又和农会商量好,轿子房出买卖,借用公共的四面大鼓,答应本村嫁娶用轿子收一半钱,又联络了十几个人,轿子房就正式开张了。
    可是轿子房开张好几个月,也没人照顾。
    金枝是妇女会干部,思想挺进步,早就不赞成她爹开轿子房,别庄的妇女干事,见着金枝就闹:“金枝,轿子房开张没有?别人不坐,就留着抬你啦!”说得金枝脸红得像喝了酒一样。
    回到家,金枝就跟她爹说:“劈了吧,这废物东西有啥用?”金枝妈也说:“这吃不了咽不了的玩艺儿,趁早劈了烧火。”周万喜老头子一听就火啦,“娘们家眼窝了浅,等买卖好了,你准得宝贝似的供着它。”金枝妈知道再言语就要挨骂了,只好低头“吭吭”生气,金枝在一旁也搭拉着脸噘着嘴。
    (二)
    旧历年,村里很好热闹,小学生扭秋歌打花棍,一群年青小伙子也闹开了小车会,周万喜把轿子也抬了出去,把的像片摆在里面,吹着喇叭,打着大鼓,跟小车会后面走。
    不少的人指着轿子说:“多好看呀,瞧绣得那鲜火。”周万喜老头了笑着对一群年青姑娘说:“赶明儿你们出门子就用这轿子抬,好不好?”他心里别提多乐了,心想:“返回轿子一露,大伙全看过了,买卖准错不了。”
    当天闹完了,金枝对她爹说:“爹!这回坐咱轿子啦,也算挺光荣的,还不劈了。”周万喜一点不着急,反而笑咪咪的说:“坐了咱的轿子,是个大吉利,往后买卖准旺,哪能劈呀?”金枝没好气的说:“这封建玩艺见不解渴不解饿,要它干吗使?”周万喜说:“谁说不解渴不解饿?等买卖旺了再瞧。”金枝妈也答了话:“如今新派头,谁还坐轿子,趁早别妄想了,还不如那工夫要个大柜好呢。”
    周万喜老头子反倒不言声了,心里可有“一定之规”――拿块破布擦轿子上的灰尘。
    (三)
    庄上几个年青姑娘快要结婚了,周万喜心中暗暗欢喜:“这几档子买卖算是煮熟的鸭子――跑不了啦!”每天早晚没事,拿块破布擦个没完,累得满头大汗也不停手。
    又的过去了,但却没人来定轿子,周万喜心里打了鼓,跟他老婆说:“你去到秀云二俊家问问,她们出门子要是坐轿子,咱们这个收一半钱。”金枝妈慢条斯理的说:“我又不指着轿子活着,我才不去哪,你指着你去呀!你挣八万紫金我不眼热。”把周万喜顶得干翻白眼,说不出来话。
    P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