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14)

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14)

  • 字数: 465.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无
  • 出版日期: 2014-07-01
  • 商品条码: 978750976189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6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胡正荣、李继东、姬德强主编的《中国靠前传播发展报告(2014版)》是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策划、组织,众多业界资历专家以及海内外知名学者参与编撰而成的年度出版物,也是目前靠前首部研究中国靠前传播实践和理论的专业报告。
本书致力于搭建政府、业界和学界交流平台,融通中外的靠前传播理论创新平台与构建体现当代中国价值的阐释体系,力争成为政府决策的思想库、业界实操的数据库、学术研究和广大传媒爱好者学习的资料库。
本书以“中国靠前传播能力建设”为主题,新华社、人民网、环球时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靠前广播电台、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社、外文局、中新社、中国电影资料馆、蓝海电视台等10多家机构抢先发售系统展示、深入分析了各自领域的靠前传播发展情况;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靠前问题研究所、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等1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讨论了优选传播研究的新范式、打造不错媒体的突破点、跨文化传播以及文化领导权等焦点话题。
作者简介
胡正荣,男,1966年5月出生于宁夏银川市,祖籍河南开封。1982年--1986年在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199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99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新闻学与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客座研究员(2005)、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传播与媒介研究中心Leverhulme访问教授(2006)、新加坡《亚洲媒介》编委、韩国首尔大学《传播研究》编委、英国《优选媒介与传播》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研究(包括媒介发展战略、媒介政策与制度、媒介管理等)、传播政治经济学、新媒介等。讲授课程有“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传播学理论”、“媒介研究”等。发表论文、论著等成果300余万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靠前传播发展新趋势与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中国靠前传播力建设研究”等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主要著作有《媒介的现实与超越》、《优选化、信息化背景下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丛书》、《外国媒介集团研究》、《媒介市场与资本运营》、《西部广播电视发展战略研究》等)、《中国传播论坛―变化中的广播电视》、《世界电视前沿》、《媒介管理研究―广播电视管理创新体系》、《传播政治经济学》等。2000年列为教育部“跨世纪很好人才”,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成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重量人选。
目录
Ⅰ  总报告
1  新理念、新战略、新模式:2014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胡正荣  李继东】
  一  政策导向:新理念的提出
  二  实践创新:新战略转型期的开启
  三  理论探索:一种全球传播能力模式的建构
  四  发展趋势
2  全球传播研究的新范式:多维历史性分析及去殖民化知识建构【赵月枝】
3  打造不错媒体的突破点:主体诉求渠道类型【胡智锋  刘  俊】
Ⅱ  实践篇
4  以海外受众为中心打造国际传播“品牌战略”――新华社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展报告【周宗敏  阎  涛  纪国华】
5  中国网络媒体对外传播发展报告【刘  扬  单成彪  刘  慧】
6  搭建民间舆论平台争夺国际话语空间――《环球时报》在2013【吴  杰】
7  搭建沟通平台传递华文华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组建全球华语广播网十年一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8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跨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9  中央电视台国际传播建设发展现状及战略前瞻【任学安  任永雷】
10  统筹协调转型发展遵循规律培养人才――以《中国日报》为例,浅谈中国媒体国际传播发展思路【高岸明】
11  在传承与发展中寻求新的突破――浅论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实践的发展历程【于运全  张玉宁】
12  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历史、现状与对策【孙向辉  张  岚】
13  BON蓝海电视:构建“全媒体云平台”推动中国内容全球传播【崔  松】
14  2003~2013新闻发言人制度十年历程及前景展望【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  中国新闻发言人研究中心】
15  孔子学院:一种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模式【王润珏】
16  2008~2013中国城市国际传播“黄金五年”与反思【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公共关系研究所】
17  外国精英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唐晓芬  田  卉  周培源】
18  智库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用与实践【郭金月】
Ⅲ  专题篇
19  全球权力转移与文化领导权――葛兰西视角下的国际传播理论研究【张  磊  王韶霞】
20  跨国媒体的跨文化传播研究视角【姜  飞】
21  国际传播能力的界定及其评估【李  智】
22  大数据背景下国际传播的战略思考【黄  廓】
23  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新华社拓展国际传播能力的基本策略【陈  怡】
24  电视国际传播的“化整为零”策略【李  宇】
25  版权输出:做足专业,树立品牌――以华语教学出版社为例【颜小虎  张新华】
26  撕下标签:中国媒体走出去的困惑与努力――以CCTV美洲台为例【马莱佳(格林纳达)  胡笑红】
27  国产电影“走出去”的误区分析【李艳伟】
28  知名职业运动员媒介形象与国家形象――以网球运动员李娜的媒介形象为例【赵京文】
29  传播鸿沟:中日冲突的传播视角【王  】
Ⅳ  境外篇
30  “新媒体总统”巴拉克的形象建构和传播【李  杰  周  亭】
31  俄罗斯媒体展开与政府政策紧密结合的舆论战【吴  非  胡逢瑛】
32  公共政策、规制的市场与国家安全:“依附之路”上的加拿大【姬德强】
33  日本的“文化外交”与NHK的国际传播策略【刘  斌】
34  中亚五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管窥:现状与成因【郑  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