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义)放下自在

(义)放下自在

  • 字数: 2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巴蜀书社
  • 作者: 方圆正行
  • 出版日期: 2014-03-01
  • 商品条码: 9787553103952
  • 版次: 1
  • 页数: 354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放下自在》一书,是四川中江白塔寺方丈方圆正行(释海空)长老,根据部分修行人的思想、德行、行持方法及作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困惑,应用当今现代信息传媒技术,以“博坛”为道场,用文字为交流的载体,与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思想讨论、交流与传递,从而提高对教理、教义、教规及传统文化在学修方法上的认识。
该书共收录博文三百余篇,文体多样,有律诗、绝句、填词、杂谈等,涉猎广泛,寓意深刻,针对性强,结合人们的现实思想、社会认识、生活琐事、学修上的疑惑进行探讨。
作者简介
释海空长老:
中国靠前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
靠前易经易象联合总会副会长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河南省文化产业研究会名誉会长
中国佛教协会理事
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四川南充市佛教协会会长
四川德阳市佛协咨议委员会
河南省云台山万善寺方丈
四川省中江县白塔寺方丈
四川省南充市栖乐寺方丈
河北省盐山县净业寺方丈
四川省南充市政协委员
四川省中江县政协常委
河南省修武县政协委员
目录

前言
相见即是缘
因果
成就之道在于勤
立心无我  有容乃大
一切善法皆是觉行
自性清净是觉悟的源泉
觉海慧行
与人方便  自在其行
放下执著  圆融无碍
境生万象  克心归原
后记
摘要
    当我们遇到逆境、困难,与诸多不如人意的时候,才去对治与克服,已是被动的局面了。智者种因培福,具慧愿行,培养福德善缘;顺境现前,利益相随,就如意吉祥常伴了。古人云:菩萨畏其因,凡夫畏其果,正是我等明悟之要矣。
    【评释】
    正剑2095:师父开示,如何对治逆境、培置顺境。行者未培具资粮时,善缘不聚,随业未消,逆境现前,无处治之方,无消业之力。民谚日: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可叹!菩萨能知因识果,凡夫迷恋于尘。古人云:菩萨畏其因,凡夫畏其果。我等谨遵师训,乃吉祥常伴,顺境相随矣。
    这是迪儿:师父已经开示得很清楚了,既然知因识果就尊师行教,修心修思维,尽优选努力种因培福,发愿并行愿,培养福德善缘,增长智慧,自然也就能克服困难障碍,变被动为主动,转逆境为顺境,过上如意、自在的好日子。这样开心快乐的生活人人向往。
    虹化910:菩萨畏其因凡夫畏其果,佛子守戒并非束缚,乃知其果苦,故从因上下手戒之。不杀生得长寿无病报,不偷盗得资财富饶报,不邪淫得相好庄严报,不妄语得真实信用报,不饮酒得聪明智慧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乃积福慧命之途,祸福本是自己造,三世因果当深信。若不在因上下手,等到业果成熟则悔之晚矣。
    居功具德与行善积德,对行者来说是定道资粮,福德慧命的基础。人间善恶一念之间。功德心向何如,贫富贵贱尽心而为,智愚高低随性而显,非地域境象属之,皆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善巧妙使,行愿功德圆融无碍矣。在寺观庙堂之中培福积德易,若不了道,损福败德更易。汝当世事择应,发心标识于菩提道中耳!
    【评释】
    这是迪儿:不论贫富、智愚、地位高低,发心尽力间居功具德、行善积德是定道资粮的基础。惜福的同时,以稳固不变的道心善始善终且善巧圆融的坚持行下去。平日里常反观自身的心境是否平静开阔,言语行为是否恰当得体,多总结多动脑。
    虹化910:人间善恶一念之间,起心动念业已随生。一切唯心造,造恶由心,积福也由心,但视如何抉择而定,放纵私欲则损福,反省净意则积福。欲望易察时尚能转念,欲望隐蔽时,却往往打着光鲜的口号,给私欲找到美好的借口。我等佛子当深信因果,体悟无常,勤修戒定慧,善护身口意,自净其意,资粮具足自然见道定道。
    诸法因缘而生,诸事因缘而行。缘具则生,缘尽则灭,古人如是云云。因此培福惜缘很好重要。因为种子缘为条件,因缘和合而生结果。所谓“生”,是后天的愿行,无愿无行是“生”不出结果的。有人躺在“因缘”的包厢里,无愿无行期盼生出“结果’’,实乃荒唐矣!惜缘虽然重要,愿行更为重要,学人当运习耳。
    【评释】
    真语林:昨日的愿行是基础,当下的行愿是关键,只要我们能真正将佛陀的真精神和与我们具缘契机的法教,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身心一如以三无分别之心对境时自净其意、善运妙施,因缘合和果自生。
    寂玉1985:无中不能生有,画饼岂能充饥?无愿无行却妄想成就,这不是痴人说梦吗?师父的开示如雷贯耳,惊醒多少做着美梦、妄念横生的无明众生。
    世上有一种人不相信因果,什么都敢干,什么都能干!因为不计后果,就什么都无所畏了。这种人不是自作聪明便是无知的白痴。然因果是任何人都避不开的,信与不信都如此。所以,能知因识果而施愿妙行方为智者也。凡事寻因证果,普愿力行,善巧融通,善始善终,果报尽现无疑矣。
    【评释】
    寻找忘忧草1: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凡夫无明,自以为是,随意造作,自受苦果而不知缘由。佛菩萨明宇宙人生真相,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护身口意三业,知因识果而施愿妙行,得大安乐自在。愿我等众生凡事寻因证果、普愿力行、善巧融通、善始善终,不负上师三宝出生入死救度之悲愿。
    寂玉1985:假使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因缘汇聚时,果报还自受!如能知因识果,必然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遇到事情也能淡定从容,坦然面对。不怨天尤人,反观自照,明悟自心。
    “业力”这两个既庆幸又可怕的字伴随人们的一生。谁也难免其中。“恶业”胜者一生灾祸不离、清贫潦倒、运行逆驰、事事障碍、苦不堪言。“善业”丰者一生繁荣昌盛、富贵显达、运行通泰、事事吉祥、乐自于怀。善恶业各殊其示,尽在人行造化之中。举手投足之间,身口意行之时,无不随业而生。君当慎耳!
    【评释】
    正思惟修:业力是指个人过去、现在或将来的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的集合,业力的结果会知名品牌现在及将来的经历,业又分为:善业、恶业、无记业。而心是善、恶业的知名品牌者,所以我们今生的顺境或者逆境都是我们个人造做的结果,所以我们应该善护自己的身口意三业。
    正剑2095:三世因果由业定,六道轮回因缘生。善恶皆由行人造,起心动念省慎行。六根六尘勤拂拭,自性清净了愿行。弘化佛业如是果,善业相伴佑吉昌。谨遵师训持精进,止恶扬善慎言行。佛法难闻今已闻,珍福惜缘觉今生。坚信业力真如性,忏业消灾了道行。
    求学1941:恶业有恶报,善业有善果。善恶果报差,不是上帝降、不是他人与,尽在己造化。起心动念时,身口意行间。自是主宰者,立心在当下。深信因果律,践行于言行。依教奉行:守住心、把好门、管住嘴,一步一脚印,实修实证,断烦恼、开智慧,解脱痛苦有保证。P39-4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