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舒芜口述自传

舒芜口述自传

  • 字数: 298.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无
  • 出版日期: 2014-04-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0066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89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许福芦先生编写的《舒芜口述自传》通过“家世和童年”、“从小课堂到大课堂”、“离乱的青春”、“劫后河山”、“平静的日子不平静”、“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问题”、“狱里狱外”、“北京的金秋”等章节,《舒芜口述自传》尽可能完整而又遵从口述者本人的方式记录了舒芜的一生,连同他所走过的时代,一同陈列。
作者简介
许福芦,皖南人,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著有文学作品200余万字,多次斩获解放军文艺很好图书奖。
目录
前记
第一章 家世和童年
第二章 从小课堂到大课堂
第三章 离乱中的青春
第四章 南温泉、白苍山
第五章 劫后河山
第六章 在黎明前
第七章 解放了
第八章 平静的日子不平静
第九章 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问题
第十章 狱里狱外
第十一章 深渊
第十二章 向阳湖畔
第十三章 北京的金秋
附录 舒芜年表
后记
摘要
    曾祖父的著作倒是不少。有一套《柏堂遗书》,装满一个小书箱。记得我很初就是从里面抽出一本《俟命录》,读得津津有味。这是一本笔记,过去的理学家都喜欢写这种随笔似的东西,谈理学见解。那时我抱起这个东西来读,还很有点吃力,半懂不懂的,啃了很长时间,很后也没有读完,但由此却对理学真的产生了一点兴趣。于是,从那以后到处找理学书和一些“学案”之类来看。虽说是胡乱地翻看一气,倒也多少学到几个术语,像“天理人欲”、“人心道心”,像“研几格物”、“主敬存诚”等等,还晓得了有所谓“濂洛关闽之传”、“朱陆异同之辩”。
    这么一来,我也耐不住了,想动手写点理学家式的笔记。先拿出架式,要标举一个什么字,以显示自成一家的决心。标举一个什么字呢?想来想去想出一个“诚”字,可又觉得犯了曾祖父的名讳,不大合适。请教别人,也都说不行,我就只好放下这个“诚”字,再慢慢想,后来一直也没有想出来。
    现在看来简直是儿戏,可在那时,我是极真诚的。我年年跟着祖父给曾国藩叩拜,在学习理学过程中,《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日记》也是常备常读,而且还遵照祖上的家训,躬行实践,希圣希贤,很严格地修养自己,甚至还打算也制定一个“功过格”,每天自我检查,言行善恶、功过是非一一在案,以警策自己,连“善念”、“恶念”都不放过,有点“狠斗私字一闪念”味道,真够单纯的。那时我崇拜没有见过面的曾祖父,也崇拜天天见面的祖父,还崇拜从小就知道是大大有名的外祖父,这三位前辈可以说是我小时候的精神偶像。
    我的外祖父马其昶,字通伯,在文章学问上的名气,清末和民初不论京城还是地方,都是叫得响的。他出身翰墨世家,明代的太仆马孟祯,清代汉学家马宗琏、马瑞辰等人,都是外祖父的祖先。到他这一辈,一直都很努力,在我的曾祖父方宗诚和吴汝纶门下求学,并且经吴汝纶介绍,到武昌求教于张裕钊。所以,早年的学问底子打得很扎实。
    外祖父开始出名,是他三十一岁那年著了一部《桐城耆旧传》,接着就开始讲授经学,先到安庆藩司署讲,后来讲到庐江的潜川书院,很后讲到合肥的李鹤章家,名气越讲越大。他还协助吴汝纶办教育,曾经出任过桐城中学堂监督,也就是校长。光绪三十四年,朝廷诏举人才,安徽巡抚冯煦靠前个就推举我的外祖父。就这样,他进京当了个学部主事和京师大学堂――也就是现在北京大学的教习。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