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怪诞现象学

怪诞现象学

  • 字数: 35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作者: Theodore Schick,Jr
  • 出版日期: 2014-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006948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1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小西奥多·席编著的《怪诞现象学》是一本教你如何自己找到答案的书,一本教你如何清醒思考、明智行动的批判性思维导论。
《怪诞现象学》中全面介绍了能够提升解决问题技能、使判断更加敏锐的三十多个关于知识、推理和证据的原则,独树一帜地以占星术、魔鬼、特异功能、ufo劫持、通灵术、预言等六十多种流行的怪诞现象和主张为标靶,教授了作者的用于科学评价它们的思维流程“search公式”。
跟随作者一步一步对这些怪诞现象和主张进行拆解,我们仿佛拆掉了隐藏在头脑深处的易于轻信的炸弹,武装了抵御来自无知的诱惑和伤害的利器。面对今天网络时代各种流行的奇谈怪论,我们能够使用“search公式”沉着冷静地与之过招,辨别真伪,从杂乱的信息中获得有效有用的内容。
作者简介
小西奥多·席(Theodore Schick,Jr),美国哲学家。布朗大学哲学博士,现任穆伦堡学院(Muhlenburg College)哲学系主任,“穆伦堡学者计划”项目,林德贝很好教学奖得主。主要研究领域为心灵哲学、科学哲学等。代表著作为与刘易斯·沃恩(Lewis Vaughn)合著的《怪诞现象学》(How to Think about Weird Things)、《做哲学》(Doing Philosophy)等。
刘易斯·沃恩(Lewis Vaughn),曾任《自由探索杂志》(Free Inquiry Magazine)编辑,现为独立学者和自由撰稿人。除了与小西奥多·席合著的几本著作外,还著有《生物伦理学》(Bioethics)、《批判性思维的力量》(The Power of Critical Thinking)等。
张志敏,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延安大学21世纪新逻辑研究院不错研究员。
武晓蓓,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安创新学院讲师。
目录
前言
序言
致谢
第1章 引言:走近怪异现象
1.1 “为什么”的重要性
1.2 从怪异堕入荒诞
1.3 怪异现象集锦
注 释
第2章 不可能之事的可能性
2.1 范式与超自然现象
2.2 逻辑可能性与物理不可能性
2.3 超感官知觉的可能性
2.4 理论与实际
2.5 预知未来 2
小 结
学习问题
评估这些主张。它们有道理吗?为什么有或为什么没有?
讨论问题
实战问题
批判性阅读与写作
推荐读物
注 释
第3章 好论证、坏论证和怪异事物
3.1 主张和论证
3.2 演绎论证
3.3 归纳论证
3.4 非形式谬误
3.5 统计谬误
小 结
学习问题
评估这些主张。它们有道理吗?为什么有或为什么没有?
讨论问题
实战问题
批判性阅读与写作
建议读物
注 释
第4章 知识、信念与证据
4.1 巴比伦人获取知识的技艺
4.2 命题知识
4.3 理由与证据
4.4 专家意见
4.5 一致性与证明
4.6 知识的来源
4.7 诉诸信仰
4.8 诉诸直觉
4.9 诉诸神秘体验
4.10 重温占星术
小 结
学习问题
评估这些主张。它们有道理吗?为什么有或为什么没有? 94
讨论问题
实战问题
批判性阅读与写作
推荐读物
注 释
第5章 从个人经验中寻求真相
5.1 现象与存在
5.2 感知:为什么你不能总是眼见为实
5.3 记忆:为什么你不能总是相信你忆起的事情
5.4 构想:为什么有时你看到了你所相信的
5.5 传闻证据:为什么证言不可信
5.6 科学证据:为什么受控制的研究是可信的
小 结
学习问题
评估这些主张。它们有道理吗? 为什么有或为什么没有?
讨论问题
实战问题
批判性阅读和写作
推荐读物
注 释
第6章 科学及其假冒者
6.1 科学与教条
6.2 科学与科学主义
6.3 科学方法
6.4 证明与反驳假说
6.5 假说的妥适性标准
6.6 神创论、进化论与妥适性标准
6.7 通灵学
小 结
学习问题
评估这些主张。它们有道理吗? 为什么有或为什么没有?
讨论问题
实战问题
批判性阅读和写作
建议读物
注 释
第7章 怪异现象案例研究
7.1 SEARCH 公式
7.2 顺势疗法
7.3 代祷
7.4 UFO 劫持
7.5 与死者交流
7.6 濒死体验
7.7 鬼
7.8 阴谋论
小 结
学习问题
运用SEARCH 方法评价这些主张
实战问题
批判性阅读与写作
建议读物
注 释
第8章 相对主义,真理与实在
8.1 我们每个人创造了我们自己的实在
8.2 实在是社会地建构出来的
8.3 实在是由概念架构建立的
8.4 相对主义者的包
8.5 面对实在
小 结
学习问题
评估这些主张。它们有道理吗?为什么有或为什么没有?
讨论问题
批判性阅读与写作
建议读物
注 释
出版后记
摘要
    本书适合这样的读者——他们凝视夜空或房间的幽暗处,毛骨悚然,目瞪口呆,对一种不能解释但从未停止好奇的体验发出疑问:“它是真的吗?”本书也适合这样的读者——他们已经阅读和听说了不明飞行物、通灵现象、时空穿梭、灵魂出窍的体验、幽灵、鬼怪、占星术、转世轮回、神秘主义、针刺疗法、虹膜诊断学、难以置信的量子物理实验,以及成千上万的其他奇异的事情,并且问:“它是真的吗?”这本书更适合这样的读者——他们就像爱因斯坦一样相信好看的体验是神秘的,他们也像爱因斯坦一样有勇气不断发问,直到得到有关神秘事物的答案。
    本书尽管会提供一些答案,但它主要不是回答这些问题的。本书是关于让你自己找到答案的书——如何检验真理或我们可能体验的拥有影响力、很神秘、很刺激、很令人困惑的难题的真实性。它是关于如何清晰和批判地思考本书所谓“怪异事物”的——所有异乎寻常、令人生畏、奇妙、怪异以及可笑的事,无论是真的还是声称的,它们从科学、伪科学、玄奥、超自然现象、神秘和奇迹里喷涌而出。
    1.1?“为什么”的重要性
    拿起任何一本有关这些话题的书或杂志,它会告诉你某些超常现象是真实还是幻觉,有些奇怪的断言是真是假,可能或不可能。你身边的很多人会欣然为你提供他们对很奇异事物的信念(通常是坚定不移的)。在这些大量的断言里,你听到了许多什么,但很少听到有用的为什么。也就是说,你听到了信念,但很少听到支持信念的坚实理由——没有实质的理由足以证明让你分享这些信念;没有足够可靠的理由表明这些断言很可能为真。你可能听到天真热情的倡议、严厉的斥责、片面的筛选证据、党派路线的辩护、信仰的跳跃、轻率得出的虚假结论、陷入一厢情愿式思考、在摇晃不稳的基础上勇敢坚持主观确实性,但是却看不见好的理由。即使你真的听到了好理由,你可能会很终形成关于一个奇异主张的坚定看法,而不会学到在类似情况下能帮助你的任何原则。或者,你听到了好理由,但没有人费心解释为什么它们是好理由,为什么它们很有可能引向真理。或者,没有人敢回答优选的为什么——为什么好理由一开始就是必需的。
    没有好的“为什么”,人类就没有希望理解所有我们乐意称之为怪异的(或称做别的)事儿。没有好的“为什么”,我们的信念只不过是任意的、与随意选纸牌无异的、没有知识含量的断言。没有好的“为什么”指引我们,在一个信念多如牛毛的世界里,我们的信念也就失去了价值。
    面对怪异现象时,我们尤其需要好的为什么,因为关于怪异事物的陈述几乎总是隐匿在混淆、误解、错误感知以及我们自己相信或不相信的主观愿望的旋涡中。我们判断这些怪异事物真实性的任务不比那些困惑或启发每个科学家的任务更容易:有时很怪异的现象却保证真实;有时很奇怪的断言原来却是真的。优选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从不会忘记,让人惊叹的发现有时就是在经验的边缘、反常现象潜行的地方做出的。
    外星人在劫持我们的邻居。具备超能力的侦探破了案。你的前世是中世纪的马童。诺查丹马斯预言了肯尼迪被暗杀。草药能治愈艾滋病。人或物的悬浮是可能的。读塔罗牌披露人的性格。科学证明了东方神秘主义的智慧。登月是骗局。磁疗行得通。濒死体验证明死后生命存在。水晶能治病。大脚怪在出没。猫王还活着。
    你相信这些断言吗?你相信其中一些或全部只是笑谈, 它们是只有傻瓜才会当真的胡言乱语吗?然而,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为什么你相信或不相信?仅仅相信——没有好的“为什么”——不能帮助我们接近真相。草率地拒绝或接受一个断言不能帮助我们区分实际上很可能真(或假)与我们仅仅想要成为真(或假)的东西。没有建立在很好理由和证据基础上的信念,只能在空中摇摆,除了代表我们短暂的情感或个人喜好外,再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这里提供的是对好的“为什么”的概括。我们尽可能清晰地解释和说明评价形形色色怪异事物的理性探究的原则。我们给出权衡论据和得出根据充分之结论的基本指南。这些原则大部分只不过是老生常谈,常常被哲学家、科学家以及其他任何有志于发现事实真相的人使用。许多原则在各种科学探索中都是基本的。我们表明,为什么这些原则如此有力,如何使用它们,为什么它们首先是好的“为什么”——对于发现什么是真的,什么是真实存在的而言,为什么它们是比其他东西更加可靠的向导。
    我们认为很好需要这后一种解释。你也许听说没有可信的科学证据可以证明意念致动(仅用意念移动物体)。但是你也许从未听说为什么先仔细解释科学证据是必要的。大多数科学家会说,想到一个朋友,接着突然就接到了那个人的电话,这样普通的经验并不能证明传心术(不用五官而进行的心灵沟通)。但是为什么不能呢?只有几个科学家和少数其他人费心解释了为什么。一百个人独自试吃了一种草药,现在信誓旦旦说草药治愈了他们的癌症。科学家会说,这一百个故事构成传闻证据,根本没有证明草药的效用。但是,为什么呢?好答案是有的,但要费力获取。
    答案可以在区分好理由和坏理由的原则中找到。你无须信仰这些原则(或其他陈述)。通过谨慎驾驭理智,你自己就能证明它们的有效性。
    你也不应该假设这些指南永远正确,不可改变。它们只不过是在有人提出丢弃它们的可靠和合理的理由之前我们所拥有的很好指南而已。
    这些指南本不应该让任何人感到惊讶。然而,对许多人而言,这些原则却犹如晴天霹雳,如同使他们看到了一张未知国家的详细地图。即便我们之中那些能坦然面对这些原则的人也得承认,我们很可能每天至少违背其中一个原则——结果是掉到了错误结论的阴沟里。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