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 字数: 155.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作者: 彼得·阿克罗伊德
  • 出版日期: 2014-06-01
  • 商品条码: 978754474578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9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出生于爱尔兰,是戏剧家、小说家、童话家和诗人,英国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王尔德的私生活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他放荡不羁、蔑视伦理道德、艺术至上的主张激怒了正统社会。他与同性密友道格拉斯的父亲对簿公堂,锒铛入狱。两年监狱生活之后,他避人耳目,悄悄来到巴黎,在贫病交加中度过自己很后的岁月,辞世时年仅46岁。
《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奥斯卡·王尔德别传)》用王尔德一生很后三个月的日记的方式,以他自己的口吻,描绘他很后的生活,回顾他跌宕起伏、毁誉参半的一生。
《泰晤士报》评论说:“这本书追溯了文学历史记录吸引人的一位人物起伏跌宕的一生,书中王尔德式的机智、聪明和悲剧俯拾皆是。作家彼得·阿克罗伊德在刻画这位不寻常的人物同时,成功刻画了他的生活、时代和个性。”
作者简介
彼得·阿克罗伊德,英国有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皇家文学学会成员。1949年生于伦敦,先后就读于剑桥和耶鲁。他曾为《旁观者》担任多年文学编辑,现为《泰晤士报》首席书评家。《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奥斯卡·王尔德别传》获1984年毛姆奖。作者的重要作品还包括《伦敦大火》、《霍克斯默》、《艾略特传》、《狄更斯传》等。2003年,他因对英国文学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获得爵位。
目录
《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奥斯卡·王尔德别传》无目录
摘要
    今天早上我又去了一趟圣朱利安-勒-鲍夫埃小教堂。那里的本堂神甫是个挺有意思的人,他总是觉得我好像深陷在痛苦当中。有一次,我正在祭拜的地方跪着,他悄无声息地走到我身旁,向我耳语道:“先生,蒙我主的救恩,您的祷告必蒙垂听。”我说―我没有办法把嗓门压低―我的祷告一直以来都很灵验:这也正是我每天到教堂来哀告的原由。打那以后,他就静悄悄地离开了我。
    圣朱利安有一点不大为众人所知:他其实在自己早年就厌倦了传道生活。他治好伤痛,医好疾病,却横遭辱骂,因为他虽然妙手回春,可人家从此就没有理由再去行乞了。他给人驱魔赶鬼,但这些魔鬼被赶走后,立刻又附上那些围观神迹者的身子。他作出预言,可人们却谴责他在富人之间散布悲观幻灭的情绪。多少次,他硬是被阻挡在大都市的城门之外;多少次,他巴巴地等着神给他一点神迹,但总是一无所获。很后,他放弃了自己的布道事业。“我曾经治过病,作出过预言,”他说,“可是现在我是个乞丐。”这时怪事却发生了:曾经嘲笑过他神迹的人转而对他的贫困顶礼膜拜起来。他们对他寄予同情,在同情当中,他们又把他当成了圣人。他的神迹早已被忘到了九霄云外。这种圣徒很对我的口味。
    早上我离开了小教堂后,三个英国人从我身旁走过。对这种邂逅我早已见怪不怪了,所以只是摆出了惯常的姿态。我走得很慢,尽量不朝他们的方向看。在他们的眼中,我已经成了罪的活化身,既然如此,我也就给他们一个台阶,任由他们不急不忙地打量我。他们走出一段距离,和我本可相安无事,但其中却有个人回过头来,冲着我喊起来:“瞧!那不是王尔德夫人吗?瞧她那妖里妖气的样儿!”我一步不停地继续往前赶,脸上却已火烧火燎。他们转过丹东路的路口,我就加快了步子,急匆匆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至此,我的情绪已经被有效破坏。在我执笔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手还在不住地抖。我简直成了哑剧中报忧不报喜的恶神卡珊德拉,人人喊打,饱尝滑稽演员的杖责和小丑的拳打脚踢。
    在我受审的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里,有人给我送来了一封信。信里只有一幅史前怪兽的画像。这就是英国人对我的看法。对了,他们还想把我这头怪兽给驯服了。他们把它关押了起来。奇怪的是,当我被释放的时候,伦敦郡的市政会怎么就没有把我给聘过去,然后把我从炮筒里发射出去,或者安排我在蒂伏里玩杂技?怪兽般的模样才是令人毛骨悚然的―贝拉斯克斯在画那些侏儒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这一点―但丑陋和悲惨的模样则微不足道。
    很简单的教训我们是很后才学到的。我就像塞墨勒,一心要看到神,结果却被烧死,我没有渴求名声,结果却为名声所毁。我在想,在我大红大紫的那些日子里,我本可把自己彰显在世人面前,而世人却把自己彰显在我面前。不过,虽然控告我的人折磨过我,把我像一条下贱的狗一样流放到荒野,他们都没有摧毁我的精神―他们办不到。自从我乘坐拉上了帘子的马车离开雷丁监狱的大门之后,我已经得到解脱了,在我当时还没有想到的多个方面得到了解脱。我没有了过去。过去的成功已经无关紧要。我的作品已经被人淡忘:用我作例子来教育罗梅克家的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再也不会有那些剪报了。我就像个无助地躺在薇薇安脚下的巫师,哀叹“此生何在,此生何益?名既废弃,誉亦无存”。想到这,我心中涌出一种奇特的愉悦。如果真像朋友所说的那样,我成了印度教教徒一般消极的人,那是因为我已经悟出了生命美妙的无情。我其实只是一种“结果”罢了:我生活的意义全存在于别人的脑子里,并不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
    因此,英国人把我当成囚犯,而朋友则一如既往地把我看成殉难圣徒。我都不在乎:通过这种亦正亦邪的结合,我成了艺术家的完美典范。我代表了很多种人:既是极尽荣华的人中翘楚所罗门,又是饱尝辛酸的苦命人约伯。我体验过了快乐的虚幻,也品味过悲哀的真实。我的生活已经圆满了―有过如日中天,也有过一败涂地,我不再发展,但我拥有了与之相应的自由。我就像华伦夫人,只是职业有所不同而已。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