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爱默生散文精选
字数: 360.00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作者: 无
出版日期: 2014-05-01
商品条码: 9787550709096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68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
¥3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爱默生散文精选(世界散文八大家)》为蒲隆、柳鸣九主编的“世界散文八大家”丛书之一,它囊括了美国作家爱默生的随笔精华。爱默生是19世纪美国有名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100多年来,他的那些很好随笔、论著都成为脍炙人口的作品。
《爱默生散文精选(世界散文八大家)》供文学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蒲隆(李登科),甘肃定西人,1941年生。1981年获山东大学美国文学研究所硕士学位,此后在兰州大学英语系任教。1994年一1995年作为美国富布赖特学者在哈佛大学从事狄金森作品的研究与翻译。翻译出版过英美文学名著三十余种,包括《爱默生随笔全集》、《培根随笔全集》、 《洪堡的礼物》、《项狄传》、《狄金森诗选》等。
目录
总序:散文的疆界在哪里
选本序:曾被抛弃却依然永恒的精神领袖
一、演讲
美国学者
神学院演讲
自然的章法
新英格兰改革家
二、随笔
自助
爱
友谊
谨慎
英雄主义
超灵
圆
智能
……
艺术
诗人
经验
性格
礼貌
礼物
政治
三、论历史人物
诗人莎士比亚
阅世老手拿破仑
作家歌德
四、游记
赴英航行
安乐乡
悬石坛
结果
附:爱默生年表
摘要
会长先生,诸位先生:
正值我们的学年再次开始之际,我向大家表示敬意。我们的周年纪念日是希望的周年纪念日,也许,还够不上是劳作的周年纪念日。我们共聚一堂,并非像古希腊人那样,是为了角力竞技,是为了演剧诵诗;不像吟游诗人那样,是为了会商爱情和诗艺;也不像英国和欧洲大陆各国首都的我们的同时代人那样,是为了促进科学。迄今为止,我们的这个节日仅仅是一个令人愉快的标志,说明在一个终日忙碌、无暇顾及文学的民族里,还存在着文学爱好。它作为一种不可毁灭的本能的标志也是同样弥足珍贵的。也许这样的时候已经到了:我们的节日应当,而且必将另有用意;这个大陆的慵懒的智能将要从它铁一般的眼皮下觑视,并给世界推迟了的期望填进某种比机械技巧的运用更胜一筹的东西。我们仰人鼻息的日子,我们师从别国、长期习艺的学徒期熬到头了。我们周围的百万民众正拥向生活,不能总靠外国收获的残汤剩饭糊口苟延。大事风起,壮举云涌,被讴歌受赞颂在所难免,自我歌颂也将成必然。谁能怀疑诗歌将会恢复生机,独领新一代风骚?正如天琴座中的那颗明星,如今在我们的天顶光焰万丈,但天文学家宣称,终有一天会成为一颗光照千年的北极星。
依照这一希望,我接受了“美国学者”这个题目,因为时至今日这不仅是习语,而且是我们学会的性质似乎规定好的。年复一年,我们前来此地,拜读他的传记的又一章。让我们考察一番,看看新的岁月、新的事件给他的性格、他的责任、他的希望投上了什么样的亮光。
有这么一则寓言,来自某一段失考的上古时代,它传达了这么一条未经探索的古训,说创世之初,诸神分“人”为“众”,以便人可以更好地自助自立;恰如手被分为五指,可以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一样。
这则古老的寓言包含着一个常新而崇高的道理:有一个“全人”――只是部分地,或者通过一种天赋体现在各个具体的人身上;你必须接纳全社会,方能发现这个全人。人不是一个农民,不是一位教授,不是一名工程师,他是全体。人是牧师,是学者,是政治家,是生产者,是士兵。在分工的或者社会性的状态中,这些职能分配给个人,每个个人就要去做这项共同工作中的自己的份额。各干各的,互不干涉。这则寓言的言外之意是,各人要想掌握自己,有时候就必须从自己的劳动中回过身来,把其他的劳动者统统揽人怀中。然而不幸的是,这个原始单位,这个力量的源泉,已经分割成千千万万,而且一分再分,散播开来,结果溅泼成水滴,再也聚不起来。社会是这么一种状态:各个肢体任凭从躯干上截除,于是有了许多行走的怪物招摇过市――一根灵巧的手指头,一截脖子,一副肚肠,一只胳膊肘子,却从来没有一个人。
于是,人蜕变成一件物品,蜕变成许许多多的物品。农夫想到他职务的真正尊严时难得欣喜,因为他只不过是打发到地里去搜集食品的“人”,他看见的只有他的斗和车,目无他物,于是他沦为农夫,而不是农庄上的“人”。商人很少给他的工作赋予理想的价值,而是为他的技艺单调的常务所苦,灵魂受制于金钱。牧师变成了一种形式礼仪;律师变成了一部法规汇编;机械师变成了一台机器;水手变成了一根船缆。
在这种职能的分配中,学者就是被委派的智能。在正常情况下,他是“主动思想的人”。在沦落的情况下,当他成为社会的牺牲品时,他就容易成为一个单纯的随想客,或者,更不像话,成了别人的学舌鹦鹉。
把学者看作“主动思想的人”,关于他的职责的全盘理论就包含在这一观点中了。自然在用它所有的恬静的、告诫的画面诱导他:过去在教导他,未来在邀请他。其实,每个人不就是一名学生吗?万事万物不就是为了这名学生的利益而存在的吗?说到底,真正的学者,不就是**的老师吗?然而正如那句古训所言,“万物都有两个把儿:当心切勿抓错”。在生活中,学者也常跟人类一起出错,从而丧失了他的特权。让我们看看他在校时的表现,并且就他接受的主要影响将他考量一番。
一、对心灵的诸多影响中*早的、*重要的非自然的影响莫属。每一天,太阳照耀;日落以后,黑夜降临,繁星闪现。风永远在吹,草总是在长。每一天,男男女女在交谈,在观看,也被观看。面临如此壮观的景象,学者应当伫立凝神,遐思悠悠。他必须在自己的心灵里确定景观的价值。对他而言,何谓自然?上帝的这张网绵延不断,不可理喻,无始无终,然而总有循环往复的力量回到自己身上。就此而言,自然绝像学者自己的精神,他永远都找不到它的始,它的终――它是那样浑然一体,那样无边无际。在遥远的地方,当自然辉煌闪耀,星系连着星系,像光芒一样射出,向上,向下,没有中心,没有周边之时――无论以巨大的整体,还是以细小的微粒,它也是急着向心灵表白自己,开始分门别类了。对年轻的心灵,每一件事物都是单个的,独立的。不久,它发现怎样才能把两件事物并到一起,并看出了两件事物,一个性质;然后是三件,再后是三千件;受到自己的一体化本能的压迫,它继续糅合万物,消除异常,发现在地下的蔓延的根柢,凭什么对立而远离的事物融会聚合,凭什么茎上能长出花朵。它很快得知,从历史的曙光初现之日起,对事实的积累和分类一直在进行。然而何为分类,不就是察觉这些物体不混乱,也不怪异,而是存在着一条也是人类心灵的法则的法则吗?天文学家发现几何学――人类心灵的一种纯粹的抽象,就是对行星运行的测量。化学家发现物质中无处不有比例和纯概念性的章法;科学不过是在*不相干的部分中发现类似,找出同一。雄心勃勃的灵魂在每一个顽固的事实面前坐下;逐一将一切奇异的结构、一切新颖的能量,分出类别,归出法则,并继续借助洞见,激活组织的每根纤维,自然的各个边缘。
这样,对他,对岁月穹窿下的这名学童有了这么一种提示:他和这穹窿是同根所生,一个是叶,一个是花;同脉共振,同气相求。那根为何物?不就是他的灵魂的灵魂吗?――一个过于大胆的思想、一场过于狂野的梦。然而当这种精神的光芒将来揭示了更加凡俗的诸多自然现象的法则之时――当这名学童学会崇拜灵魂、发现时下的自然哲学只不过是灵魂的巨手的初步摸索之时,他将会像盼望一位动人的创造者那样盼望一种不断博大精深的知识。他一定会看到自然是灵魂的对应,二者处处投契:一个是印章,一个是印迹。自然的美就是他自己心灵的美,自然的法则也是他自己心灵的法则。于是自然变成了他量度自己成就的标尺。他对自然多一分无知,就对自己少一分掌握。总而言之,古训“认知自己”与今嘱“研究自然”*终变成了一个箴言。P2-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