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前章
是妈,还是警察
“是你妈。”
“是你妈。”
电话响起时,杜小乐和李春来正在“晨练”。
天还没有接近亮透,光线从靠墙的窗帘边上,聚起淡淡的灰白。一只小鸟,仿佛被屋内的铃声所惊吓,发出尖锐的鸣叫,擦着窗户,扑棱扑棱地飞走了。
两人一起停止了动作,等这恼人的声音自行消失。十秒过后,铃声依然不屈不挠。李春来叹一声,终于颓然倒下。小乐抓起了话筒。
“喂——”
她撇起下巴,伸出食指,指着李春来,那意思表明打电话来的,肯定是婆婆。
果真!
“小乐吗?”赵素棠的大嗓门仿佛就着鼓风机吹到话筒这边,连李春来都忍不住掏了下耳朵。
“春来在不在?”
不等小乐回答,李春来抢过了电话,叫了一声“妈”!
小乐是个幸运儿,又美丽又聪明,家境谈不上富裕,但也从没差过钱。而且性格开朗,三十不到。上学,工作,结婚,交友,居家,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美中不足的,一是婆婆赵素棠,二是亲妈张如芬。
和很多老太太一样,她们都有些难缠,都有些固执己见。唔,即便错了,那也是无辜的,都有着对自尊过分敏感的维护。
张如芬喜欢用别人家的好孩子来举例,赵素棠热衷参与子女的大事小情。她们优选的共同之处是:说不过你时,便立刻掉回枪口,成为那个容易受伤的女人。
两人退休前都在同一家厂里工作。国光厂曾是军工企业,上世纪九十年代,改制时大难不死,留存至今,渐渐变大变强。厂里光在职职工就有三万多。厂区早变成了一个小城市,医院、超市、饭馆、酒店,应有尽有。还有各种活动中心,除了音乐广场,还有绿地公园,那里是好几万退休职工的活动基地。
赵素棠是工人,四十岁不到,丈夫就因工伤亡,从此带着女儿李腊妹和儿子李春来生活。现在跟尚未结婚的女儿李腊妹住在一起。虽然退了休,可家事、友事、邻居事,没一样不让她操心,整日介忙得颠颠屁儿。
退休前,张如芬可是厂里的红人。说起来也巧,她还是和赵素棠同一年进的国光呢。本来都是工人,但她积极要求进步,当了技术标兵,又入了党。
丈夫杜光明,是北航毕业的高材生,退休前已是厂里的总工。他为人随和,不争不抢,工作特别认真,喜欢靠技术吃饭。退休后还能时不时做点项目,赚点外快。所以,从经济上讲,张如芬的家境明显比赵素棠家要过得宽展。
李春来研究生毕业后,在市建筑工程设计院工作,工资一般,可设计费或奖金什么的挺高。
小乐大学毕业,进了离国光厂不远的一家台湾人办的大型食品公司做会计,平时工作不忙,月底几天就要脚朝天。
张如芬和赵素棠十七八岁就认识了,但从没做过好朋友。赵素棠文化不高,年轻时就是大嗓门,喜欢东家长西家短的。后来李春来的爸出了事,她一人拉扯着俩孩子,工资又低,好多年里都是厂里的特顾对象。张如芬对赵素棠有点看不顺眼,倒不是势利眼儿,而是赵素棠身上那种特八婆的气质,让积极分子女干部张如芬不舒服。
赵素棠认为,认识一个人,就要了解对方的所有。包括干什么工作、和谁是朋友、收入多少、存款多少、平时爱吃什么、几点睡觉、爱玩什么、有没有掌握什么人的秘密、和谁关系好和谁不好、是否有什么疾病、很近有没有倒霉事、孩子有啥毛病……她没隐私这个概念,如果你跟她提隐私,她就认为你是看不起人,或是假模假式。她也没啥低俗或高雅的概念,如果你跟她说老婆舌还不如看一两本书,她就会认为你装腔作势,孤家寡人。
偏偏女儿小乐就和李春来好上了,而且偏偏两人一见钟情。要不是李春来这孩子不错,对小乐更没得话说,张如芬哪里能接受赵素棠当亲家母呢?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