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家俭成储

家俭成储

  • 字数: 27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黄沂海
  • 出版日期: 2014-04-01
  • 商品条码: 9787313110664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黄沂海的《家俭成储(储蓄宣传画的故事)》撷取200多幅不同年代的储蓄宣传画,将回望金融历史的视线投注到色彩斑斓的画面,潜心挖掘,将画面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这些储蓄宣传画,既有难得一见的早期钱庄、银号的海报,也有民国老银行广告画,更为丰富的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储蓄宣传画。储蓄宣传画的背后,蕴含着丰沛的历史背景、人文观照乃至审美趣味,为今人研究中国储蓄的演变历程、百姓理财的生态万象以及国家政治经济面貌,提供了由物知史的第一手佐证,力求知识性、史料性与趣味性相得益彰。
本书适合金融工作者、银行历史研究学者、美术爱好者、宣传海报收藏者等群体阅读。
作者简介
黄沂海,作家,上海市银行博物馆馆长,《行家》《银行博物》主编。著有金融散文三部曲《笑看金融》《笑问财缘》《笑点赢家》,收藏文化系列丛书《扇有善报》《扇解人意》《漫不经心》等。在媒体开设个人专栏《阿海作坊》《我本扇凉》《独储心裁》等。
目录

“小”块头有大能量
杜月笙和中汇银行
数风流人物,财星高照
原来就是一个“局”
“小小银行”的生意经
百感“交”集
钞票上的“广而告之”
当“通胀”成为家常便饭
香岛为什么那么“香”
财缘滚滚“奖”不完
海上吹过保险风
?面盆?热水瓶
“折实”是一种智慧
当爱国遇见储蓄
堆金莫如积谷
人民币勿是橘子皮
记忆1959:十年胜百年
“少奶奶”变为“苦出身”
法与天,哪个大
一元钱能够干什么?
豆腐升华了大豆
互助储金会的前世今生
债券的“金边”
无债骨头轻
新旧社会两重天
幸福就是芝麻嫁给盐
字字句句闪金光
周总理来到储蓄所
不拼爹,拼计划
妇女同志一出手
瑞雪兆“疯”年
一句顶一万句
“城市人民公社”乌托邦
性命交关
简易而不简单
有“险”无惊
墙壁上的岁月印记
利息啊利息
向阳院的故事
储蓄最光荣
艰苦朴素是个什么宝
谁操胜“券”
风景这边“读”好
窗花朵朵
看上去很美
祖国的花朵,一家开几朵
滴水成滩
熟视里发现亲切的陌生
算盘一响,黄金万两
排队的误读
能唱会跳储蓄员
要死要活?不死不活……
快乐的扑满
金融与丹青的罗曼蒂克
太“豪”了,就“土”了
红楼梦的理财观
拆不走的“袖珍”情结
日和桃花一样春
后记
摘要
    “小”块头有大能量
     连环画家贺友直画过一幅旧上海钱庄小品,括灵活现,再现了半个多世纪以前沪上钱庄的繁华景象。近日,有闲重读银行博物馆收藏的数帧钱庄老照片,倘若串起来,感觉就是一幅真人版的素描画卷,十里洋场的金融脉动,跃然纸上。
     上海是中国近代金融业滥觞之地。从一个简陋的小渔村,发展成闻名遐迩的繁华商埠,金融因子的潜入,无疑起着激活作用。“商人集则商市兴,财富集则金融裕。”在上海这个善于兼容并蓄的都会里,银行、钱庄、票号、银号等形形色色的机构,曾经交相辉映,演绎着经济屋檐下的金融化妆舞会。
     沪上的钱庄,起源于何时,众说纷纭。有的推测钱庄的起源,属于“明朝那些事儿”。翻开《中国金融发展小史》,就有“明代中期以后出现了私营的钱庄、银号、票号等金融组织”的记载。《旧上海金融业综述》亦称“上海邻县常熟在明万历年问(1573―1619),已有钱肆,估计这时国内外贸易已较发达的上海,不会没有钱庄”。不过迄今为止,比较靠谱的史料,是现存豫园内园中的一块碑文。内同是早年钱业公所的所在地,有一块1921年勒写的碑文中记述:县治北城隍庙有东西二园。西园即明潘恭定豫园,中更芜废,而玉玲珑三峰仅存者;东园一名内园,广袤不逮西园而幽邃过之。乾隆年间,钱业同人醵资购置为南北市总公所,以时会集……一盖自乾隆至今垂=百年,斯园阅世沧桑,而隶属钱业如故。在内同另一块嘉庆二年(1797年)碑记上,还刻着乾隆年间上海各钱庄名录,尚可完整辨认的有82家。
     由此可推,上海早在乾隆年间,即距今200多年前,就已在孕育着金融业“梦开始的地方”,钱庄如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钱业公所也作为业界的统领,崭露头角。
     钱庄的萌芽,用眼下时髦的说法,当数商铺经营的“混搭”效应,与米店、布店、煤炭店等有着牵丝攀藤的联系。上海开埠前,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伴随着商品交换与货币流通,资金借贷应运而生,于是不少商铺也捎带做些资金拆借的买卖。时任钱业公会会长多年的秦润卿曾著文说:实始于旅沪绍人开设之煤炭肆,兼营小规模之存放业务,积之稍久,各方称便,业务目见发达,相继开设者日众,渐次形成钱庄之一专业。此外,早年的书报惯于用“钱米店’’和“钱布店”字样,可见当年有些米店、布店也不甘寂寞,以兼营货币兑换和存放款为副业,做活生意。就这样,经年累月,款项进出日益浩大,金融调度日趋频繁,原先的“带带过”,显然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于是反客为主,副业渐渐地做成了主业,钱庄业顺其自然,得有创业成功之机会。“钱业为百业之首”。钱庄业与工商业有着天然的相互依存关系,钱庄的作用是协助工商融通资金,商业需要的营运资金,有赖于钱庄予以短期的周转。同时,钱庄又靠广大工商业开展存放汇业务,两者唇齿相依,相辅相成。
     手头刚好有几册秦润卿创办的《钱业月报》,其间刊登了不少旧时钱庄的宣传广告,尽管画面简陋,形式雷同,语言朴素,但从方尺之间的图文传递中,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钱庄规模之盛,渠道之广,服务对象之众,真心是“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而且,那时钱庄的经营品种善于推陈出新,散见于广告里的“礼仪储蓄”、“袖珍支票”、“房产信托”、“保管箱出租”之类时令新品,即使放在今天,也是蛮“潮”的哦。
     偶然间,还觅到一张天津裕大银号的日历宣传牌,图中的银元美钞花花绿绿,“钱”程似锦,“土豪”与“洋气”共舞,口彩与愿景齐飞,十分讨巧。其实,这银号和钱庄无甚差别,华北、东北一带多称银号,长江中下游及东南各地则谓钱庄,纯属“山芋”和“地瓜”、“番茄”和“西红柿”之分,因时因地叫法不同而已。最早记载银号的资料为清乾隆二十三年的《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市卖》一书:“钱店、银号,换压岁金银小梅花海棠元宝。”天津早在开埠之前,因其水陆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一度万商云集,钱业繁荣,成为仅……
     P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