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偏见疾走 正见缓行

偏见疾走 正见缓行

  • 字数: 16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 作者: 无
  • 出版日期: 2014-05-01
  • 商品条码: 978751331496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00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47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读者》杂志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偏见疾走正见缓行》收录了《读者》创刊三十三年以来小品文中的精粹之作。《偏见疾走正见缓行》由读者杂志社编选。
作者简介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1月,是由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读者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读者》自创刊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读者》杂志发行量从创刊时月发行量3万册到2005年4月份月发行量已达910万册,2006年月平均发行量898万册,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期刊第一品牌”。杂志行销世界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拥有众多读者,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读者》。影响力极广。
目录
论美
爱,首先意味着献给
我的世界观(节录)
走向社会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友谊和个性
我决不随波逐流
低级牢骚·高级牢骚·超级牢骚
下棋
难局
朋友四型
脱口而出
智慧与人品
科学和艺术
妙论男女
旁若无人
七大恶
大小猫洞
把信带给加西亚
好人坏在哪里?
关于崇高
脸与法治
莫须有与想当然
真难得
在古诗里旅行
经典是什么?
左拉与左拉们


我们活在世上不为求人原谅
清白的记录
人走与茶凉
玩什么叫“玩赖”?
经济学能帮多大的忙?
打人有理和自由一种
风格与耐性
道德的理想高度
听说人家外国
野心的权利
理性与人性
选择权是谁的?
……
摘要
    大小猫洞
     金克木
     名人免不了有故事流传,真假难辨。
     大科学家牛顿有个传说是:他养了两只猫,一只大,一只小。他为便利猫的出入,在门上开了两个洞,一小,一大。他认为大猫不能进小洞,可不知道小猫能进大洞,开一个洞就够了。这故事是笑学者脱离生活实际,还是笑科学思想方法认死理,不灵活?
     牛顿爵士的家世并非贫寒。三百年前,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这故事靠不住。
     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点道理。开一个猫洞是从人的一方面想,一洞可以两用。若从猫的一方面想呢?一有紧急情况,两猫不能同时进出,势必大的要挤了小的。而且——
     大猫:这是我的洞,允许你用,要以我为主。
     小猫口头称是,心中不服。
     若是各有一洞呢?那就不一样了。
     大猫:你看我的洞多么辉煌。我可以让你也利用。
     小猫:谢谢。我的玲珑小洞也可以供你用。可是你进得去吗?
     双方平等了。各有所得,各霸一方。
     故事里的牛顿不可笑。他是从猫一方面考虑的。洞是供猫用的,不是供人用的。对人说,一个洞的效率高。对猫说,两个洞更方便。牛顿讲科学,尊重客观,不由人的主观,考虑事情全面。
     无独有偶,中国也有个关于门洞的名人故事。
     话说当年齐国宰相晏婴名满天下。据说他曾经当使者到楚国去办外交。楚国人要给他一个“下马威”。因为晏子身材矮小,便在国门之旁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大使从小门进。晏子不肯,说,到什么国进什么门。到狗国才钻狗洞。我来到楚国该进什么门?进大国的大门,还是进小国的小门?楚国人不肯自认小国,只好请他进大门。没开谈判先吃了败仗。
     当时只有三个大国:西是秦,东是齐,南是楚。既是外交访问,晏大使必非一个人。代表齐国出访自然有一些随从组成外交使团,骑马乘车,前呼后拥,晏子决不能一个人徒步走来。大使个人的高矮显不出来。而且城墙不是纸糊的,另开一门也不容易。这故事靠不住。
     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
     楚人:门是供人走的。大人走大门,小人走小门。门以人为准。
     晏子:门是国家的城门。大国的城大,城门也大。小国的城小,门也小。门以国为准。
     这又是从两个不同坐标出发看人和门的关系。
     事实上,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贵宾来到,大开中门迎接。来“告帮”的,“求情”的,普通人,都得从侧门出入,先到门房挂号等候。仆役丫环就只能走后门了。 最古的大学叫做“泮宫”。祭孔夫子的“文庙”有三个大门并列。进门便是泮水池,上有三座桥,中间的桥直对“大成殿”。只在本地有人中了状元时才能开正中的大门,由状元走过中间的桥去祭孔。不出状元,就不能开正门,无人走这“状元桥”。门的大小一直是和进出的人的名位身份相连的。不出状元,地方等级就低。
     现在的北京大学的大红门是原先的燕京大学修的,仿照“文庙”的格式。不过“状元桥”上走的人不限于状元,中门大开,人人可进了。
     人人走桥,未必想到是什么桥。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
     1997年第10期
     P55-5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