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

  • 字数: 183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 作者: 无
  • 出版日期: 2014-05-01
  • 商品条码: 978754427036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3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9.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有名指挥家小泽征尔 与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关于古典音乐、关于人生的6次公开课
★ 小林秀雄奖 获奖作品
★ 就像爱一样,好音乐永远不嫌多
★ 感谢春树先生,我得以重温许多回忆,还坦率地说出了心中的话。——小泽征尔
内容简介
音乐大师和名满天下的作家相遇会聊些什么?就是这本小泽征尔与村上春树一起写成的,6堂关于古典音乐、关于人生的“公开课”。
从日本神奈川到东京,从美国檀香山到瑞士日内瓦湖畔,小泽征尔与村上春树在一个个暖茶与点心陪伴的午后,一边欣赏古典音乐,一边畅谈音乐、文学与人生。小泽征尔娓娓道来的传奇经历,令人感动不已;村上春树的谦恭与音乐品味,更让人深深感佩。徜徉字里行间,既能从大师的脚步中汲取人生力量,亦能从妙趣横生的对谈中享受文字之美和音乐之美。
作者简介
  小泽征尔,日本有名指挥家。1935 年生于沈阳。24岁获法国贝桑松国际青年指挥大赛冠军。1961年开始在纽约爱乐乐团担任副指挥。历任芝加哥拉维尼亚音乐节、多伦多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被誉为“世界三大东方指挥家”之一。曾多次来华访问演出,为中国的音乐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村上春树,日本著名作家。生于1949年。29岁开始写作,处女作《且听风吟》获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出版的《挪威的森林》,日文版销量突破1000万册。2009年出版的《1Q84》被誉为“新千年日本文学的里程碑”。2013年4月,《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7天突破100万册,创日本文学历史记录快突破100万册的纪录。写作之余,热衷翻译英语文学、跑步、爵士乐等。
目录
序 与小泽征尔先生共度的午后时光(村上春树)
第一次 关于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
第二次 卡耐基音乐厅的勃拉姆斯
第三次 六十年代的那些事
第四次 关于古斯塔夫·马勒的音乐
第五次 歌剧很有趣
在瑞士小镇
第六次 “没有固定教法,都是在现场边想边教”
后记 (小泽征尔)
摘要
    开始与小泽征尔先生见面聊天,是近期的事。我在波士顿住过一阵子,虽然原本就是个喜欢偶尔欣赏音乐会的乐迷,但和小泽先生并不相识。后来机缘巧合,结识他的女儿征良,通过这层关系,我才见到小泽先生,有了与他对话的机会。起初,我们俩只有与工作毫不相干的私人交情。
     可见这场访谈开始前,我从来没有和小泽先生进行过关于音乐的深入对话。原因之一或许是这位大师事务过于繁忙。考虑到他平日就得时时浸淫在音乐中,相见时也只敢推杯换盏,聊些音乐以外的话题。偶尔谈及音乐,也总是只说到一些零碎的片断。总而言之,他是个十分专注、将全部心力投注于眼前目标的人,一旦放下工作,想必也需要充分的休息。基于这层考虑,我一直避免触及音乐的话题。
     但小泽先生于二○○九年十二月被诊断出食道癌,并接受切除手术(而且是大手术)后,音乐活动受到大幅。疗养和痛苦的康复训练取代了音乐,成为他生活的重心。也不知是否出于这个原因,此后与他见面时,我们竟然开始一点点聊起了音乐。当然,他身体欠安,可一谈起音乐,神情却豁然开朗。就算和我这个门外汉交流,只要能帮他以某种形式重新接触音乐,或许就能帮他转换一下心情。此外,和我这个领域不同的人对谈,多少也能让他感觉轻松一点。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一直是热心的爵士乐迷,对古典音乐也相当钟情,从高中时期就开始收集唱片,而且只要时间允许,便尽量找机会欣赏音乐会。尤其是旅居欧洲时,几乎成天浸淫在古典音乐里。交替欣赏爵士乐和古典音乐,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对我的心灵一直是良好的激励(有时也是祥和的慰藉)。若硬要我在两者中选择一个,不论舍弃哪个,我的人生都不再完满。艾灵顿公爵说过,世间只有“好音乐”与“坏音乐”两种音乐,不论是爵士还是古典,在这方面道理是一样的。各种类型的音乐都能让人享受到“好音乐”带来的纯粹的愉悦。
     有一天,小泽先生莅临寒舍,我们俩放着音乐闲聊。不知不觉间,他聊起了古尔德和伯恩斯坦在纽约演奏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时的轶事,十分有趣。当时我心想,就这么让如此有趣的故事消失,着实可惜。应该找谁录下来整理成文才是。至于这个谁是何人—虽然听来像是朝自己脸上贴金,但到头来浮现在我脑海里的,除了自己别无他人。
     “好呀,这阵子有空,咱们就聊聊吧。”我一提出这个建议,小泽先生便爽快允诺。小泽先生患了癌症,对音乐界和我而言(当然,对他而言也是如此)都是令人痛心的事。然而,我们俩却因此获得了悠然畅谈音乐的宝贵时间,未尝不是因祸得福。那句英文谚语果然不假:乌云背后总有一线光芒。
     只不过我虽是老乐迷,却从未接受过正统的音乐教育,说我是门外汉也不为过。受限于专业知识的匮乏,总要时不时脱口说出一些认知错误甚至失敬冒犯的话。但大师从来不介意,总不忘先认真思考一番,再细心地一一回应我的话,实在让我满心感激。
     我用录音笔录下我们的对话,整理成稿,再请大师阅读和修改。
     “说起来,我从没好好和人聊过这些事。”这是大师看到原稿后的第一个感想,“但我话说得这么随便,对读者可有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