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回归荒野

回归荒野

  • 字数: 27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 陈祥军
  • 出版日期: 2014-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302669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1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陈祥军编著的《回归荒野——准噶尔盆地野马的生态人类学研究/生态人类学丛书》在大量田野调查和文献研习的基础上,运用生态人类学和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普氏野马回归故乡后的野放过程,以期通过研究一个物种的恢复过程,为其他濒危物种的恢复及保护提供本土个案基础,其间野马、人与环境复杂的互动关系,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于我们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有着警鉴意义。同时,《回归荒野——准噶尔盆地野马的生态人类学研究/生态人类学丛书》作者指出一个物种的恢复工程往往涉及社会、经济、生态、文化、政治以及国家、地方、集体或个人利益等深层问题,因此一个物种能否真正回归荒野有时候不仅仅是一个生态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文化问题,甚至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社会文化问题比生态问题更加重要。
作者简介
陈祥军,本科(2000)、硕士(2007)、博士(2010)分别就读于新疆师范大学外语系、新疆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学专业、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人类学专业。现就职于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人类学、牧区社会及影视人类学,先后在《开放时代》《内蒙古社会科学》《新疆大学学报》《新疆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目录
导论  物种恢复的跨学科理论研究视角
第一节  为何研究野马
第二节  跨学科研究的尝试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第四节  深入野马的故乡——准噶尔盆地
第一章  野马的消失与回乡之路
第一节  野马消失荒野之路
第二节  野马回归故乡之路
第二章  野马恢复野性与重返荒野之路
第一节  野马恢复野性之路
第二节  野马重返荒野之路
第三章  利益群体面临的问题及互动关系
第一节  野马中心的麻烦
第二节  卡山保护站的无奈
第三节  哈萨克牧民的困境
第四节  野马中心、卡山保护站与牧民的关系
第四章  牧民社会与野马野放
第一节  游牧的自然与社会环境
第二节  牧民生计与环境的变化
第三节  牧民生活与野马野放
第五章  利益群体与环境:认识、需求与矛盾
第一节  地方政府部门对卡拉麦里环境的需求
第二节  牧民对卡拉麦里环境的需求与态度
第三节  三方在自然环境资源利用上的复杂关系
第六章  野马与家畜及野生动物的关系
第一节  野马与家畜的冲突
第二节  野马与野生动物间的竞争与共存
第七章  野马野放实践的跨学科认识
第一节  野马野放的生态人类学认识
第二节  恢复生态学与生态人类学结合的思考
余论与结语  物种价值、可持续发展与野马野放
第一节  物种价值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第二节  野马野放跨学科研究的意义
附录  田野记录——冯刚 卡拉麦里 蒙古野驴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