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老外眼中的中国家教

老外眼中的中国家教

  • 字数: 18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冯伟
  • 出版日期: 2014-05-01
  • 商品条码: 97875639383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6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老外眼中的中国家教》讲述了在老外眼中中国的家庭教育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老外们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两者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让孩子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想法,从而与孩子建立友谊,让孩子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反省,给孩子多一些希望,让孩子充满信心,这就是老外教育孩子的真谛。中国父母们,爱孩子就让孩子的快乐多于痛苦,爱孩子就让孩子露出坚强的笑容,爱孩子就给孩子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吧!
《老外眼中的中国家教》由冯伟编著。
作者简介
冯伟,200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成立江苏鸿骐幼儿教育中心。201O年考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同年江苏鸿骐教育学院正式挂牌,出任院长。2013年获得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成立江苏鸿骐教育集团,出任董事长,旗下拥有16所幼儿园、9所学院。
目录
第一章  老外眼中的中国家庭
第一节  孩子怎么可以说什么是什么/
第二节  父母怎么可以包办孩子所有的事情/
第三节  奶奶爷爷成为孩子的保护伞/
第四节  父母竟然可以肆无忌惮地打骂孩子/
第五节  孩子的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第二章  我们的孩子需要独立大胆的个性
第一节  孩子从小就是一个人睡/
第二节  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找原因/
第三节  孩子接近可以独自去旅行/
第四节  自己玩冲浪真刺激/
第五节  对不起,我不这么认为/
第六节  大胆争取喜爱的东西/
第七节  自己的事情就应该靠自己/
第三章  我们的孩子能力比分数重要得多
第一节  自己动手制作可爱的圣诞礼物/
第二节  玩具汽车坏了。孩子自己修理/
第三节  思考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
第四节  孩子的时间他们可以自由支配/
第五节  孩子的朋友年龄段跨度很大/
第六节  犯错了。那就勇于承认/
第七节  敢质疑,才有超越的能力/
第四章  我们的孩子需要平等与尊重
第一节  孩子可以直呼我们的大名/
第二节  人的生死只不过是平常事/
第三节  宝贝,这是我们的不对/
第四节  孩子要参加家庭事务讨论/
第五节  有异议,不妨进行辩论/
第六节  你我平等,我无权打你/
第五章  我们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
第一节  孩子做家务我们要付费/
第二节  孩子,把钱存起来吧/
第三节  让孩子养成记账的习惯/
第四节  孩子要自己挣钱买汽车/
第五节  一块儿吃饭,大家AA制/
第六节  我们的财产不一定归孩子/
第六章  我们的家教中没有“溺爱”的字眼
第一节  不喜欢吃饭,那就饿着/
第二节  即使哭闹也一样不给你买玩具/
第三节  犯错不改,关禁闭就免不了了/
第四节  孩子要钱,我们不一定就会给/
第五节  孩子是家庭的一员,有的事孩子要做/
第六节  孩子有责任照顾好自己/
第七节  世界很残酷,有些事没人能替孩子做/
第七章  我们是这样爱孩子的
第一节  蹲下来和孩子轻声交流/
第二节  孩子的问题,父母会耐心解答/
第三节  我们和孩子一起去晨练/
第四节  孩子,我们是你优选的朋友/
第五节  我们一定会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
第六节  我们以孩子为骄傲/
第七节  我们关注孩子的快乐要多一些/
第八节  我们会多花时间陪陪孩子/
第八章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讲究法则
第一节  归属法则: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第二节  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第三节  管理法则:管束孩子是我们的责任/
第四节  力量法则:父母要学会以理服人/
第五节  声音法则:倾听孩子的声音/
第六节  兴趣法则: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第七节  榜样法则: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
摘要
    **节孩子怎么可以说什么是什么
    “来到中国,**件让我感到惊讶的事情竟然是一个女人背上背着大大的包,怀里还抱着八九岁的女儿爬长城,”来自英国的妈妈宝拉说道,“可能是小女孩儿爬累了吧。”宝拉说她从来没有这样对待过自己的两个孩子,即便孩子也有过同样的要求,但是她认为这种要求很不合理,所以,根本没有必要满足孩子。而在中国,似乎孩子的要求就是“圣旨”,在父母看来是那么的“至高无上”。宝拉继续说道:“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中国父母把孩子称作是‘小祖宗’了,在中国,孩子真的可以说什么是什么。”
    在老外眼里中国父母总是习惯纵容孩子,不管孩子提出怎样的无理要求,父母都会竭尽全力地去满足孩子的要求。爬长城的时候,父母要拿着所有的包,不管是吃的还是喝的,都会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孩子只需要开心游玩即可。即便是这样,如果孩子喊“累”,父母也会无条件地抱起孩子。即使父母此时也已双腿乏力,仍会将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老外不会这样做,他们在出去游玩之前就会和孩子讲好一切,比如出发前,孩子要背上一个小背包,装好自己可能要用到的物品;在途中,如果孩子累了,他们会集体停下来稍作休息,但优势地位不会将已经八九岁的孩子抱在怀里,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很累了,为什么要满足孩子这种不体谅别人的要求呢?
    老外眼中的中国父母是极具“包容力”的,即便孩子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他们也能够很宽厚地满足孩子所有的无理欲望。中国父母会允许孩子做出很多荒唐的事情。
    一位美国父亲说道:“孩子想吃什么,父母就会想办法给孩子买到,父母为什么要这样溺爱孩子呢?我真的无法理解为什么中国父母会这样对待孩子,这不是在帮助孩子成长,而是在让孩子讨厌成长,阻碍孩子的成长。如果我的孩子在不合适的时间要求吃某些很难买到的东西,我是不会满足他这种无理要求的,并且还会跟孩子讲明道理,‘现在已经过了吃饭的时间,你想吃的东西爸爸不知道去哪儿给你买,如果你还是想吃,那就自己出去买吧,或者明天在我回家之前提醒我,我会给你带回来。”’
    宝拉是一个喜欢到各国游玩的人,她说在她的家庭中,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孩子不会因为年龄小而受到特殊照顾,她更不会像中国父母那样,将孩子宠上天。以下几点是宝拉讲述自己面对孩子要求时的观点:
    **,孩子年龄还小,他们的思想还很不成熟,说出的一些话,一些要求,都是不够理智的。作为父母的我们是思想理智和成熟的成年人,我们有必要帮助孩子来确定什么事情是能做的,什么样的要求是合理的、可以被满足的。因此,当孩子提出要求之后,我会告诉自己,这个要求是合理的,可以去满足孩子,或者这个要求是不合理的,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帮助的,我要纠正孩子的思想,即便他会不高兴。
    第二,孩子是需要慢慢独立的,因为我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如果孩子所说的或者是所要求的,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没有帮助,那我是不会去做的。有时候不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他不开心,甚至让他大哭大闹,即便是这样,我还是会狠心地对待他。孩子不是“温室的花朵”,我们没必要保证孩子时时刻刻露出微笑。
    第三,我们和孩子有同样的权利和地位,因此,我没有必要放弃自己的权利,更没有必要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损失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在我们眼里,孩子和大人一样,虽然他们需要比较多的照顾,但是他们绝非拥有“小祖宗”的地位。如果孩子说什么,我们就要满足他、响应他,那么孩子会觉得在家庭中高人一等,可是走入社会后,根本没人会满足他们高人一等的需求,他们自然就无法适应社会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了。
    第四,孩子毕竟是孩子,作为妈妈的我,不会事事都跟孩子计较,但是在一些原则问题上,我会和孩子去商讨或理论。比如,在上学的问题上,孩子有责任完成他这个年龄段应该完成的学业,即便他哭喊着不去上学,我也不会允许的。在私人爱好问题上,我喜欢游历,喜欢去各国旅游,我会告诉他们,我要去做什么,孩子没有权利去阻止我,因为我的孩子都在十岁上下,他们已经能够照顾自己的生活了。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