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高龄创业有何不可?梦想不止折腾不息
当时我感觉做儿童营养液应该有很大的市场,但很多人都劝我别再逞强了,都快奔五的人了,还折腾什么呢?但你们知道一个4Z岁的中年人,在面对他一生中可能是*后一次的机遇时,是怎样的心情吗?
——宗庆后在娃哈哈年会上的发言
背景分析
宗庆后的家族颇有来头,其祖父是张作霖手下的财政部长,其父宗启?也在国民党政府中任过职,但前两辈的辉煌并未惠及宗庆后。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失业,母亲王树珍作为小学老师的工资也十分微薄,宗庆后兄妹5人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虽然贫困,但宗庆后的父母并没有放松对子女的要求。一次,宗庆后的弟弟看到别家的小孩吃零食,十分羡慕,就站那不动,一直看着。母亲王树珍看到之后便把5个孩子都叫回家,立下规矩:看见别人吃东西必须立刻走开,决不允许站在边上看着别人吃。王树珍希望他们从小懂得“人穷,志气不能穷”,她还叮嘱宗庆后除了自己做到,还要监督两个弟弟。
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宗庆后渐渐形成自立自强、永不服输的性格,并慢慢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条成功之路——虽然这咸功离幼年的他还十分遥远。初中毕业后,宗庆后便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挖盐、晒盐、挑盐的工作。随后,他又调到了绍兴的茶场。虽然他也和其他年轻人一样渴望去做点不一样的事。但当时的环境使得他在农村一待就是15年。
1978年,已经33岁的宗庆后终于借顶替母亲工作的机会调回杭州,由于文凭不够,所以他只得在校办厂做推销员。这之后近10年时间里,宗庆后辗转于几家校办企业,一直没有闯出什么名堂。不知不觉,宗庆后已经40多岁,一般人到这个年纪优势地位不会再去奢望什么成功和事业,但宗庆后埋在心里的火种一直未曾熄灭。
1987年,宗庆后和两名退休教师一起,承包了一个校办工厂,并组建了一个小型的经销部,主要负责给附近学校送文具、棒冰等小东西,他*小的一笔生意仅仅挣了一块钱。青春年华的消磨换来的是宗庆后更加拼命的付出,他整天骑着三轮车去送货,风雨无阻。
送货的过程中,宗庆后发现很多学生都有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的问题,这也是家长们*为关心的问题。他立即从中嗅到了机遇的气息,*终决定抓住这个机遇搏一把。很多人劝他别再折腾了,但他知道这次再不搏,可能这一辈子就真要蹉跎到老了。1988年,宗庆后力排众议,借贷14万元组织科研人员开发出中国**款定制儿童饮用的营养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
有了牌子和产品,剩下的就是广告宣传了。此时,宗庆后显示了自己在销售和广告上的天分,他在全国首先推出“实证式”广告:让中国营养学会来推荐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并有针对性地打出“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口号。虽然当时宗庆后手里只有10万元流动资金,但他面对电视台高达20万元的广告费毫不犹豫地签了合同。
果然,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因为填补了市场空缺,有营养专家推荐,再加上迅猛的广告攻势,很快就传遍了浙江,甚至全国。订单络绎不绝,提货车居然还一度造成交通拥堵。宗庆后乘胜追击,将自己的销售人员派向全国,进一步加强广告攻势。*终,娃哈哈在当年创造了488万元的销售成绩,几年之后这一数字便蹿升至4亿元,宗庆后带领娃哈哈完成初步原始积累。
拓展透析
宗庆后的创业故事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两点启示:
一是童年生活不仅会深深影响一个企业家的性格,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成败。回顾我们自己的一生,我们也能从童年的生活轨迹中找出取得今天这些成就的端倪。虽然宗庆后的童年生活略显枯燥,但我们不难看出,正是那段艰苦而漫长的磨炼,锻炼出他在中年创业时显露出的那股狠劲和执着。对一个创业者来说,遇到机遇并不难,难的是即使冒着巨大的风险也决不放走机遇。因为机遇带来的回报是未知的,而账面上的欠款和工人工资的缺口却是已知的。如何权衡取舍,需要的决不仅仅是审慎的计算,自幼养成的性格和精神在很多时候更能决定*后的结果。这一点从很多成功企业家身上都能得到很好的印证。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