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苏俄航空史

苏俄航空史

  • 字数: 60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作者: 高飞
  • 出版日期: 2014-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532146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02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7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苏联拥有世界驰名的飞机设计师:米高扬、格列维奇、图波列夫、苏霍伊、安东诺夫……而苏俄航空工业辉煌的历史正随着时间的流逝无可挽回地湮灭。今天仍然留在人们记忆中的苏俄飞机型号也许不到一百个。有人说,遗忘是历史的深渊。如果要从历史的深渊中去探寻逝去的人与物,我们必须去编织一张记忆的巨网。 为了不让苏俄航空目前无人知晓的英杰与功勋坠入遗忘的深渊,《苏俄航空史:二战米格战斗机(上下)》作者高飞撰写这部《苏俄航空史》靠前部《二战米格战斗机》。 米格飞机在冷战时代几乎是苏联航空工业的代名词。苏联空军战后装备的战斗机大部分都是米格设计局的产品,其生产总数甚至超过了冷战时期全世界战斗机总数的50%,这一明星武器几乎左右了当时的世界军事和政治格局。
内容简介
《苏俄航空史》是“高飞军事讲坛”系列丛书之一。这部《二战米格战斗机》是《苏俄航空史》的靠前部,也是靠前外靠前部关于苏联/俄罗斯航空兵的军事通史。本书记载了米格设计局研制的全部活塞式发动机战斗机;记述了苏联航空工业在20世纪30-40年代的发展变迁,特别是在战斗机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记录了米格战斗机在伟大卫国战争中建立的很好功勋,以及苏联品牌飞行员鲜为人知的英雄事迹。书中还介绍了与米格飞机发展相关的政治、军事、历史、工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资料。
作者简介
高飞,笔名高飞天曌、明空、天曌,作家、画家,中央电视台-7频道《军迷淘天下》栏目主持人。1979年生,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现为美国肖像艺术家协会会员、美国航空艺术家协会会员。

2011年,高飞原创军事电视栏目方案《军情大搜索》获得中央电视台全国军事电视节目创意征集很好创意奖。从2011年起,高飞作为主创人员参与了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军迷淘天下》、《战场甲乙方》两档新军事电视栏目的研发,并在中央电视台靠前届节目创意大赛中名列前茅。2013年7月28日,由高飞担任主持人的《军迷淘天下》正式在-7频道播出。《军迷淘天下》也是中央电视台在2013年少有正式播出的创新栏目。高飞以边说边画的创新主持形式,实现了演播室功能的突破,获得了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高飞还参与了《军迷淘天下》栏目的策划,并使该栏目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从2013年起,高飞成为中央电视台-10频道《科技之光》栏目嘉宾,录制了一系列科技类访谈节目。此外,高飞正在进行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的创作,并参与地方卫视军事栏目的研发,且作为嘉宾出镜。

高飞擅长油画、国画、数字绘画、影视撰稿、影视设计、广告设计、展览设计、模型设计。2002年成立军事艺术工作室,致力于军事美术作品和军事图书创作。其军事油画作品曾多次在靠前艺术展览会上展出,并被靠前外画廊等艺术机构收藏。高飞的大量文章和绘画作品发表在《中国国家地理》、《中国科学探险》、《中华遗产》、《舰船知识》、《上海画报》、《航空知识》、《军事史林》、《军事世界画刊》、《军事文摘》、《兵器》、《坦克装甲车辆》、《模型世界》、《航空模型》等媒体。

高飞是位多产的军事作家,已先后出版军事专著15册。2000年在海潮出版社出版了《T-34——红色魔鬼战车》、《P-51——美国野马式战斗机》。2001年在明天出版社出版了《世界品牌武器库》(6卷,分为《飞机》﹑《舰船》﹑《坦克》﹑《装甲车》﹑《火炮》﹑《枪》)。2002年在明天出版社出版了《世界反恐武器装备库》(3卷,分为《陆军》﹑《海军》﹑《空军》)。2012年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苏俄航空母舰史》(2卷)。2014年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苏俄航空史——二战米格战斗机》(2卷)。上述图书出版后受到读者广泛欢迎,销售数量及码洋在同类图书中名列前茅。其中《世界品牌武器库》先后重印多次,码洋超千万,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2002年度全国很好畅销图书奖。
目录
《高飞军事讲坛系列丛书 苏俄航空史 二战米格战斗机(上)》
第一编  米格战斗机的起源
第1章  米格前传
第一节  监狱中的“战斗机之王”
第二节  战斗机双雄
第三节  不成功的尝试
第四节  I-180战斗机与“战斗机之王”的没落
第五节  试飞员契卡洛夫
第六节  契卡洛夫之死
第七节  波利卡尔波夫的落伍设计――I-190双翼战斗机
第2章  I-200战斗机研发历程
第一节  I-200t钱斗机的起源
第二节  第1飞机制造厂的“政变”
第三节  米格设计局的雏形
第四节  航空工业人民委员沙胡林
第五节  “第四帝国”案件
第六节  第1飞机制造厂的新领导班子
第七节  I-200项目上马
第八节  米格设计局的诞生
第九节  米格飞机的诞生与米格一3的由来
第十节  米格-1 AM-37
第十一节  IP-201火力增强型战斗机
第十二节  枪炮设计师之死
第3章  米格-3的“心脏”
第一节  德国“血统”
第二节  M-34液冷发动机
第三节  AM-35系列液冷发动机
第四节  第24发动机制造厂厂长哲兹洛夫
第4章  投入生产
第5章  改进试飞
第一节  苏联空军科学试验研究院的试飞
第二节  苏联空军科学试验研究院院长菲林少将之死
第三节  后续改进
第二编  边境作战中的米格战斗机
第6章  装备部队
第7章  边境作战
第一节  西部特别军区空军的首战
第二节  波罗的海军区空军的首战
第三节  基辅特别军区空军的首战
第四节  敖德萨军区空军的首战
第8章  在不同的方向
第9章  一切为了前线
第一节  战时生产
第二节  战时训练
第三编  莫斯科保卫战
第10章  对地攻击
第一节  打击地面之敌
第二节  七英雄
第三节  战术侦察
第11章  飞行性能评价
第12章  保卫奠斯科《高飞军事讲坛系列丛书 苏俄航空史 二战米格战斗机(下)》
第四编  在各条战线上
第13章  国土防空
第一节  列宁格勒防空作战
第二节  沃罗涅日防空作战
第三节  斯大林格勒防空作战
第四节  高尔基市防空作战
第五节  1943年莫斯科防空作战
第14章  高空作战
第15章  苏联海军的米格战斗机
第一节  黑海舰队的米格-3
第二节  波罗的海舰队的米格-3
第三节  北方舰队的米格-3
第四节  太平洋舰队的米格-3
第16章  战斗中的试飞员
第一节  第401战斗机航空团团长苏普伦
第二节  第401战斗机航空团团长科基纳基
第三节  第401战斗机航空团品牌飞行员库比什金
第四节  第402战斗机航空团团长斯特凡诺夫斯基
第五节  第402战斗机航空团团长格鲁兹迪耶夫
第五编  米格飞机评价
第17章  苏联飞行员眼中的米格战斗机
第18章  德国人眼中的米格战斗机
第六编  不停息的战斗
第19章  第二次生命
第20章  结束生产
第21章  停产后的战斗
第七编  鲜为人知的米格战斗机
第22章  米格-3的改进型
第一节  米格-7战斗机
第二节  米格-3 AM-38战斗机
第三节  米格-9(I-210)战斗机
第四节  米格-9E(I-211)战斗机
第五节  米格-3U(I-230、“产品D”)高空截击机
第六节  I-231(“产品2D”)高空截击机
第23章  未投产的米格螺旋桨战斗机
第一节  米格-5远程重型战斗机(DIS-200、“产品”)
第二节  米格-5(“产品IT”)远程重型战斗机
第三节  I-220(米格-11,“产品A”)战斗机
第四节  I-22l(“产品2A”)战斗机
第五节  I-222(“产品3A”)战斗机
第六节  I-224(“产品4A”)战斗机
第七节  I-225(“产品5A”)战斗机
第24章  米格-13(1-250、“产品N”)混合动力战斗机
第一节  冲压式喷气发动机领域的探索
第二节  液体火箭动力战斗机领域的探索
第三节  意大利的压气机式喷气发动机
第四节  喷气推进技术研究院的冤案
第五节  “喀秋莎”火箭炮的真正
第六节  I-250项目上马
第七节  厂家试飞
第八节  第二批原型机
第九节  国家验收试验
摘要
    
第2章I-200战斗机研发历程
随着德国在西班牙内战中使用了装有液冷发动机的Bf109战斗机,并在空战中占据了压倒性优势。一时间装备液冷发动机的战斗机被各国航空界认为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苏联的各个战斗机设计局也纷纷开始研制采用液冷发动机的战斗机。其中拥有代表性的型号当数I-2000
靠前节I-200战斗机的起源
1939年,第24发动机制造厂的米库林设计局开始测试新式AM-35液冷发动机,其起飞功率为1350马力,在海拔4500米高度的优选功率为1250马力。不久之后,米库林设计局又研制出适合高空飞行的AM-35A液冷发动机。在此基础上,米库林又提出为AM-35A发动机应用增压器和中冷器,从而产生了AM-37液冷发动机,其设计起飞功率可达1450马力。米库林计划于1940年在第24发动机制造厂投产AM-37发动机。如果AM-37能顺利投产,将成为当时世界上优选的液冷发动机。
米库林关于AM-37液冷发动机的研制计划得到了航空工业人民委员米哈伊尔?莫伊谢耶维奇?卡冈诺维奇(他是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拉扎尔?莫伊谢耶维奇?卡冈诺维奇的哥哥)的高度重视。卡冈诺维奇立即指示波利卡尔波夫去研究AM-37液冷发动机用于新型战斗机的可行性。1939年7月,波利卡尔波夫正式开始了采用AM-37发动机的新型战斗机的气动外形研究。
在新型战斗机的设计过程中,西班牙内战中的品牌飞行员科佩茨的意见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科佩茨看来,要在空战中取得胜利必须尽快抢占高度优势。在西班牙内战中,I-15和I-16在与德国和意大利双翼战斗机空战时,就充分发挥了高度优势。但是在德国梅塞施米特Bf109战斗机出现后,I-15NII-16就难以获得高度优势了。科佩茨曾经在与波利卡尔波夫的电话中提到:“设计师同志,请设计一种新型战斗机,它要比敌人的飞机飞得更快、更高……”
伊万‘伊万诺维奇?科佩茨于1908年9月19日出生在沙皇俄国皇村(今圣彼得堡市所属的普希金市,1937年为纪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而更名)的一个锁匠家庭。1916年,科佩茨曾在赫尔辛基(今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学习。1918年,全家搬至秋明州的伊希姆市。1925年,科佩茨完成8年级学业后在当地法院担任书记员。1927年,科佩茨加入苏联红军。1928年,他从列宁格勒军事理论学校毕业。1929年,他毕业于卡恰军事航空学校,并留校担任飞行教员。1930年,科佩茨调至斯达汉诺沃(今茹科夫斯基)市的靠前飞行训练大队担任飞行教员。1932年,科佩茨在驾驶R-5侦察机时发生坠机事故。他虽然侥幸逃生,但是莫斯科军区军事法院认定他犯有玩忽职守罪,判处他3年徒刑。1933年2月22日,科佩茨获得特赦,并调至第70独立战斗机旅服役(隶属于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
西班牙内战爆发后,科佩茨于1936年9月自愿赴西班牙参战。至1936年12月,他在空战中击落6架敌机(单独击落2架,与战友共同击落4架)。1937年6月21日,科佩茨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并荣获列宁勋章。科佩茨于1937年6月17日离开西班牙,回国后他的仕途一帆风顺――当年就由一级中尉晋升为上校。1938年2月22日,他被授予准将军衔。1938年6月,他被任命为列宁格勒军区副司令员。1939年12月至1940年3月,科佩茨担任第8空军集团军司令员,并参加了苏芬战争。1940年3月31日,科佩茨第二次荣获列宁勋章。1940年4月,他担任白俄罗斯特别军区空军司令。1940年6月4日,科佩茨晋升空军少将,他也是苏联很年轻的空军少将之一(31岁)。
1941年3月,科佩茨担任西部特别军区空军司令。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国空军对西部特别军区空军的26个主要机场进行了集中突袭。当天,西部特别军区空军的1560飞机损失了738架,其中有528架是在地面被击毁的。1941年6月22日下午18时,科佩茨在他的办公室(位于明斯克)开枪自杀,年仅32岁。苏联优选法院于1941年7月22日缺席判处科佩茨死刑,时至今日这一判决仍未被撤销。科佩茨的遗体至今下落不明,有传言说被埋在明斯克。1985年,苏联拍摄的史诗电影《莫斯科保卫战》中描述了科佩茨自杀的场景。1990年,他曾生活过的伊希姆市一条街道以科佩茨命名。2005年5月6日,伊希姆市的一所中学设立了科佩茨的纪念牌匾。
除了科佩茨之外,西班牙内战中的品牌飞行员拉克耶夫与西班牙内战中的马德里防空司令斯穆什科维奇也在新型战斗机的设计阶段发表了大量个人意见。这两人的观点主要是:新型战斗机应具备高平飞速度、高爬升率、高升限和强大的武器系统这四大特性。
P49-5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