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I-200战斗机研发历程
随着德国在西班牙内战中使用了装有液冷发动机的Bf109战斗机,并在空战中占据了压倒性优势。一时间装备液冷发动机的战斗机被各国航空界认为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苏联的各个战斗机设计局也纷纷开始研制采用液冷发动机的战斗机。其中拥有代表性的型号当数I-2000
靠前节I-200战斗机的起源
1939年,第24发动机制造厂的米库林设计局开始测试新式AM-35液冷发动机,其起飞功率为1350马力,在海拔4500米高度的优选功率为1250马力。不久之后,米库林设计局又研制出适合高空飞行的AM-35A液冷发动机。在此基础上,米库林又提出为AM-35A发动机应用增压器和中冷器,从而产生了AM-37液冷发动机,其设计起飞功率可达1450马力。米库林计划于1940年在第24发动机制造厂投产AM-37发动机。如果AM-37能顺利投产,将成为当时世界上优选的液冷发动机。
米库林关于AM-37液冷发动机的研制计划得到了航空工业人民委员米哈伊尔?莫伊谢耶维奇?卡冈诺维奇(他是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拉扎尔?莫伊谢耶维奇?卡冈诺维奇的哥哥)的高度重视。卡冈诺维奇立即指示波利卡尔波夫去研究AM-37液冷发动机用于新型战斗机的可行性。1939年7月,波利卡尔波夫正式开始了采用AM-37发动机的新型战斗机的气动外形研究。
在新型战斗机的设计过程中,西班牙内战中的品牌飞行员科佩茨的意见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科佩茨看来,要在空战中取得胜利必须尽快抢占高度优势。在西班牙内战中,I-15和I-16在与德国和意大利双翼战斗机空战时,就充分发挥了高度优势。但是在德国梅塞施米特Bf109战斗机出现后,I-15NII-16就难以获得高度优势了。科佩茨曾经在与波利卡尔波夫的电话中提到:“设计师同志,请设计一种新型战斗机,它要比敌人的飞机飞得更快、更高……”
伊万‘伊万诺维奇?科佩茨于1908年9月19日出生在沙皇俄国皇村(今圣彼得堡市所属的普希金市,1937年为纪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而更名)的一个锁匠家庭。1916年,科佩茨曾在赫尔辛基(今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学习。1918年,全家搬至秋明州的伊希姆市。1925年,科佩茨完成8年级学业后在当地法院担任书记员。1927年,科佩茨加入苏联红军。1928年,他从列宁格勒军事理论学校毕业。1929年,他毕业于卡恰军事航空学校,并留校担任飞行教员。1930年,科佩茨调至斯达汉诺沃(今茹科夫斯基)市的靠前飞行训练大队担任飞行教员。1932年,科佩茨在驾驶R-5侦察机时发生坠机事故。他虽然侥幸逃生,但是莫斯科军区军事法院认定他犯有玩忽职守罪,判处他3年徒刑。1933年2月22日,科佩茨获得特赦,并调至第70独立战斗机旅服役(隶属于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
西班牙内战爆发后,科佩茨于1936年9月自愿赴西班牙参战。至1936年12月,他在空战中击落6架敌机(单独击落2架,与战友共同击落4架)。1937年6月21日,科佩茨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并荣获列宁勋章。科佩茨于1937年6月17日离开西班牙,回国后他的仕途一帆风顺――当年就由一级中尉晋升为上校。1938年2月22日,他被授予准将军衔。1938年6月,他被任命为列宁格勒军区副司令员。1939年12月至1940年3月,科佩茨担任第8空军集团军司令员,并参加了苏芬战争。1940年3月31日,科佩茨第二次荣获列宁勋章。1940年4月,他担任白俄罗斯特别军区空军司令。1940年6月4日,科佩茨晋升空军少将,他也是苏联很年轻的空军少将之一(31岁)。
1941年3月,科佩茨担任西部特别军区空军司令。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国空军对西部特别军区空军的26个主要机场进行了集中突袭。当天,西部特别军区空军的1560飞机损失了738架,其中有528架是在地面被击毁的。1941年6月22日下午18时,科佩茨在他的办公室(位于明斯克)开枪自杀,年仅32岁。苏联优选法院于1941年7月22日缺席判处科佩茨死刑,时至今日这一判决仍未被撤销。科佩茨的遗体至今下落不明,有传言说被埋在明斯克。1985年,苏联拍摄的史诗电影《莫斯科保卫战》中描述了科佩茨自杀的场景。1990年,他曾生活过的伊希姆市一条街道以科佩茨命名。2005年5月6日,伊希姆市的一所中学设立了科佩茨的纪念牌匾。
除了科佩茨之外,西班牙内战中的品牌飞行员拉克耶夫与西班牙内战中的马德里防空司令斯穆什科维奇也在新型战斗机的设计阶段发表了大量个人意见。这两人的观点主要是:新型战斗机应具备高平飞速度、高爬升率、高升限和强大的武器系统这四大特性。
P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