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诗与汉语智慧

新诗与汉语智慧

  • 字数: 418.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无
  • 出版日期: 2013-12-01
  • 商品条码: 97875641468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2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姜耕玉编著的《新诗与汉语智慧》对20世纪尤其是八九十年代以来新诗的态势与得失,做了深入思考与分析。新诗发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现代隐喻结构的形成,诗意语言对灵魂和生命家园的抵达。而对语言形式的一再疏忽,酿成新诗的世纪缺憾与弊端。《新诗与汉语智慧》中对新诗意识进行反思,提出汉语诗性智慧,并从现代诗性体验中,从今古汉诗的贯通与转换中,从新诗作品及创作实践中,展开具体深入的考察与理论探索。
作者简介
姜耕玉,生于江南东坝镇,长于苏北盐城。主要著作有《艺术辩证法》、《红楼艺境探奇》等七部,诗集《雪亮的风》等二本,大型编著《20世纪汉语诗选》等。《艺术辩证法》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很好成果奖二等奖,并被评为中国图书对外推广交流重点书目。新诗作品《渔舟唱晚》被选入北师大版中学语文课本。
目录
20世纪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
“西部”诗意
80年代诗歌艺术的嬗变:语言形式的强度
沉寂中的诗神
新诗“革命性”对自身的遮蔽
新诗的汉语诗性传统失落考察
关于对非诗化倾向的批评及论争
“看”的视角:诗与思
关于批评的“语境”、“立场”及文本真实
“西安”诗变
诗“回到能指”:汉语诗意及精神生态的消失
寻找:新诗体文本与母语的批评方式
台湾现代派诗的母语情结
新诗的文本意识与形式重建
口语化叙述与汉语音节
“松开鞋带”与“新诗标准”
精神之巢与修辞
新诗的语言意识与汉语诗性智慧
汉语诗性智慧相续相生之基因
资源与转换:现代汉语诗意结构形式的可能
现代诗的隐喻结构
模糊体验:诗的意象性语言
奇妙的联觉意象
抽象的美丽幻象
品或异义:诗意的不确定性
汉语诗歌之源及经验
诗的生命意识
诗人:从“感受者的人”到“创造者的心灵”的实现
诗人档案:从战士身份突人诗人的个体化抒情
诗,为自己吟唱又为人们吟唱
诗形变化:俗而非俗的美学原则
附录诗歌作品18首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