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好好混

好好混

  • 字数: 28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作者: 董月玲
  • 出版日期: 2014-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531053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9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不同的心理温度决定着不同的生存状态。
我们,不想要等待,因为生命不能倒着走;
我们,拥有自己的青春温度,只因梦想在跟我们招手。
你的青春有几℃?
内容简介
不同的心理温度决定着不同的生存状态。
以前,人们都说青年时,犹如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求学、择业、恋爱、结婚、买房、生子等等这些人生的大事,都要人在年轻时,短短的十来年间完成。而如今的年轻人,更像是站在人生的米字路口,社会提供的机会和选择更多,经历的困惑和挫折也多,压力山大了。
本书所描述的就是不同社会阶段、尤其是当今社会青年的生存状态和心灵成长。他们中有两年搬7次家的“北漂”;有因无房无车不招“准丈母娘”待见的小白领;有靠收破烂为起点创业的研究生;有被老师劝其退学的“坏女孩”;有经常自问“明年的今天你干什么”的小老板;有超越了小我转而帮助他人的都市金领……
他们几乎都经历过困惑痛苦,经历过挫折失败,甚至苦苦地挣扎过,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自轻、不自贱,不抱怨、不放弃,不甘心做“屌丝”。
他们仍心存感激和梦想,他们是一群想明白了、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奋青”。他们拥有各自的青春温度,希冀他们能让你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命热度,寻找到自己活着的意义。
作者简介
董月玲: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资历记者,曾获“《南方周末》致敬之年度特稿写作奖”,已出版《活法》《独身旅行》《别喊我老外》等。
目录
说人话 讲故事
北京梦寻
2013 好好混
因为我们一无所知
拒绝当一个标准产品
从晨跑开始
破解美国「高考」
大力度优惠起点
黑熊改变了我的生活
特殊回报
谁认得非洲的酋长
只要你自己不放弃
擂响人生这面鼓
电影不是造梦的
明年的今天你干什么
留下大栅栏
站在镜头前
为了一万个村
稀缺的本能
心中有歌唱给谁
辛村来了志愿者
摘要
    说人话讲故事
    几年前,章桦在北京大兴替人打理小发廊,在发廊隔壁的咖啡店里,她认识了李京红。李京红给她的靠前印象并不好,一个留长发的男人,穿着黑衬衣、黑牛仔裤。不像大款也不太像艺术家,看不出是好人还是坏人,感觉怪怪的。“他点了一杯咖啡,只坐了一刻钟就走了,还给了我们一人一百块钱。几个女孩吓坏了,不知道他有什么企图。”
    做梦也没想到,这个一身黑衣的神秘男人,用一台Dv摄像机改变了她的命运。
    “我们是这样看不起自己,别人也是这样看我们的”
    章桦是浙江衢州人,家乡大坑村,是一座大山环绕的村子,翠竹满坡,溪水清流,但用章桦的话说“就是一个穷山沟,特别想出来”。16岁时,章桦靠前次离开大坑村,在绍兴一家纺织厂当了一年女工。
    章家没男孩,有4个女儿,她爸教育姐妹们打小就要自立,自己上山砍毛竹,挣学费,还要求她们每人学会一门手艺。
    章桦跟二姐章微学了美发,又在镇上开了一间叫“姐妹”的小理发店。后来,俩人又把店开进城里,到了衢州市。
    章桦那年18岁,姐姐21岁。知道是两个乡下女孩开的发廊,地痞流氓常来捣乱,赖坐在店里不走,特烦人。晚上姐俩也不敢住在店里,怕有人砸门。
    “乡下人和城里人区别还是很大的,一开口就能听出来。他们就欺负你,瞧不起你。”这样,姐俩去了更远的昆明。
    1997年正月十五,章桦独自来到北京大兴。在大兴的小发廊里,她一个人要干店里所有的活儿,洗、剪、吹、烫。因为只有她一个人,每晚9时就关门。发廊隔壁是家咖啡馆,开店的是个东北来的女孩,章桦没地方去,天天晚上过去帮忙、聊天,这样,她在咖啡店里遇见了李京红。
    晚上,章桦回到租住的房子,开门就傻了:屋里进了贼,阳台的玻璃窗被砸烂,一地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一夜,3个同住的女孩说什么也不敢再待在屋里,可在北京又没熟人。情急之下,章桦想起了只见过两次面的李京红。
    一个小时后,李京红真的开车来了。在大兴他有一处一居室的房子。放下3个女孩,告诉她们放心住,他就走了。这事让章桦挺感动,也改变了对李京红的印象。
    “我那会儿的心态就是:我们是一群被社会淘汰的人,一群没文化的人,干着卑微的职业,我们是这样看不起自己,别人也是这样看我们的。还没遇到过像他这样的男人,不但没歧视、嫌弃我们,还帮我们。”
    2000年,章桦去深圳开了一家自己的发廊。发廊在通往沙头角的路边,只有二--来平方米,开门冲着一条大马路,抬头就能看见梧桐山。
    店一开张,李京红拎着一台DV摄像机来了,对着她们拍。章桦不知道他想干什么,认为他拍着玩,玩几天就走人。但李京红一直没走,还是天天拿着摄像机对着她们。章桦后来听人说,这会儿的李京红企业倒闭破产,只带了一千块钱开车到深圳,正处在事业迷茫、没有目标时期。
    突然有,李京红跟章桦说:我要搬来跟你们一块儿住,我没钱交房租了。章桦不同意:我们都是女孩子,你一个大男人进来住,多不方便。深圳这么热,我们的房间又没空调,不能住。
    “你们就别把我当男人看。不让我住,我可就流落街头了。”章桦知道他到深圳一年多,没有任何收入。想想当初自己困难时人家帮过,他的人品也不错,很后只好同意了。
    李京红拿来一张凉席,铺在客厅地上,睡了。
    “我们能上电视?我根本不相信,保证不可能”
    开始,发廊妹们对拍摄感到新鲜,面对镜头时会装装斯文,做点掩饰。但时间长了,镜头对着谁谁烦,尤其是店里生意不好,人心情不好的时候。
    同一条街上,大大小小的发廊有30多家。除去6万元的转让费,章桦的发廊每月乱七八糟的开销要1万元,还不包括人员的工资。店一开张,章桦就感到重重的压力。
    章桦想靠自己的手艺,把发廊经营好。但是,不太可能,好多人就认为只要是发廊,里边肯定带服务。一些男客人,进门就问有没有小姐。
    心烦意乱时,冉看李京红还拿着摄像机对着自己的脸拍,章桦气儿更不顺。“拍!拍!拍!天天窝在发廊里拍,有什么好拍的,能拍出什么名堂啊。”
    开始大家叫李京红“李哥”,后来直呼其名。再后来不但不让他拍,还骂他、打他,很后章桦想把李京红赶走。
    发廊的生意越来越萧条,每天客人稀少。下午,李京红又背着章桦带着洗头妹们出去玩、逛商店。章桦到店里时,一个洗头妹也没有,只有理发师一人,说那个李京红又带她们玩去了。章桦听了心里蹿火,发誓这次一定要把他赶走。P5-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