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的七张面孔

人的七张面孔

  • 字数: 28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作者: John Gottman
  • 出版日期: 2014-03-01
  • 商品条码: 978721305862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5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如何扭转令人头疼的人际关系现状?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约翰·戈特曼、琼·德克莱尔编著的《人的七张面孔(人际关系背后的心理奥秘)》被媒体誉为“人际关系领域拥有价值的一本书”。作为人际关系领域大师级人物,约翰戈特曼在20年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人际沟通方法可以帮助你建立更好的人际联系,全面提高你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质量,不论是和伴侣、孩子、兄弟姐妹、朋友,还是和同事。
《人的七张面孔(人际关系背后的心理奥秘)》建立在广泛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参与人员超过3000人,是一份来自西雅图人际关系研究所的心理学报告。书中揭示了大脑中的“7张情绪面孔”,指出了沟通中要提防的“6只黑手”,以及如何通过不经意的线索,捕捉人际沟通细节的技巧。通过真实的数据和卓有成效的练习工具,本书帮你全面改善身边所有的人际关系。
作者简介
约翰·戈特曼
享誉世界的“婚姻教皇”
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西雅图人际关系研究所所长,从事家庭关系方面研究长达40年,婚姻关系、人际关系研究领域的很好专家,被媒体誉为“婚姻教皇”。
人际关系领域最杰出的心理学者
4次荣获美国心理健康研究院科学研究者奖章,并获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杰出科学研究者奖章、美国家庭治疗学会杰出贡献奖、美国心理协会家庭心理学分会会长奖章。
与罗杰斯、荣格齐名的心理大师
2007年,美国具有相当权威性的刊物《美国心理治疗网络》及《美国心理学家》杂志评出20世纪最后25年,美国心理治疗师眼中拥有有影响力的10位心理治疗大师,戈特曼赫然在列,与卡尔·罗杰斯、卡尔·荣格齐名。
琼·德克莱尔
 编辑,在育儿、心理学与健康等领域进行研究与写作。
目录
第一部分 建立关系,从沟通开始
  01 沟通邀请:完美人际关系的起点
    沟通邀请:完美人际关系的起点
    一次一步:从普通同事到挚友
    转折点:三种沟通回应方式
    无果的尝试
    人际关系危机:情感沟通缺乏的后果
  02 3种沟通回应:测测你的沟通邀请能力
    情感需求:沟通邀请的真面目
    沟通邀请的伪装:为什么像雾又像风
    积极回应:很好的沟通邀请
    回避:无意伤害的沟通邀请
    拒绝:糟糕的沟通邀请
  03 沟通中的6只黑手:阻碍人际关系发展的症结
    第一只黑手:心不在焉
    第二只黑手:口“剑”腹“蜜”
    第三只黑手:口无遮拦
    第四只黑手:宣泄不当
    第五只黑手:执拗暴躁
    第六只黑手:避而不谈
第二部分 人际关系背后的七张面孔
  04 7张情绪面孔:人际关系背后的心理秘密
    7个情绪指令系统
    影响情绪指令系统的因素
    了解自己的情绪指令系统
    付诸实践
    情绪指令系统VS沟通邀请
  05 隐秘的过去:影响人际关系建立的情感历史
    探秘情感历史:发现情绪反应的原因
    家庭情绪观:情绪表达方式之源
    情感逃避:一道人际鸿沟
    持续伤害:情感软肋
  06 不经意的线索:捕捉人际沟通细节的技巧
    辨别不同的面部表情
    关注肢体语言
    触摸:亲密关系信号
    谈谈你的感觉
    学会倾听最重要
第三部分 建立完美的人际关系
  07 寻找共同意义:建立信任和支持的基石
    “异”中求“同”
    成为梦想发现者
    个人梦想,请不要躲闪
    倾听他人的梦想
    信任和支持
    调整常规活动
  08 无处不在的沟通:学以致用的人际关系法则
    夫妻:获得幸福婚姻的法则
    父母与子女:培养亲密关系的法则
    朋友:赢得长久友谊的法则
    兄弟姐妹:保持和谐相处的法则
    同事:提升工作满意度的法则
后记 美好瞬间收集者
摘要
    西雅图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员工正面临一个让他们头疼的问题,这个难题很普遍:他们无法与上级顺畅沟通交流。在酒吧里,他们的对话很可能这样展开:
     “约瑟夫是我见过的最冷淡的人。”
     “对,对!有一天,我在他的办公室里看见一张小男孩的照片,我问:‘这孩子真可爱,是你儿子吗?’他只回了句‘不是’。”
     “就这些?”
     “是呀,当时我就想:‘不是你儿子,那他是谁?你侄子?继子?教子?”’
     “他这人就那样,不过他的工作能力很强,听说他要当我们的负责人,我还觉得挺兴奋的。”
     “他是挺聪明的,可是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还没建成那个网站呢!”
     “是啊,他与人交往的能力太差了!你有没有注意到,其他经理都不愿搭理他。”
     “是呀,真烦人!本来我们在公司就没什么地位,还指望他把我们的声音传递给上层领导,让我们日子舒服点呢。可他从来不问我们的意见,甚至连日常问候都没有一句。”
     “还记得我们刚搬进新办公楼的时候吗?他取消了独立办公室,还说让我们增进沟通!简直就是胡说嘛!”
     “别说了。伙计们,我觉得他也挺可怜的。”
     “他可怜?为什么?别忘了,人家可是有股票认购特权的人。”
     “不过我觉得他也想当一个好领导,只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做。”
     “是吗?你怎么知道的?”
     “我也不知道,我猜的。也许他已经知道我们对他不满意,更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不过,我想他一定想当个好领导。”
     再看另一个例子。45岁的克丽斯汀是一位广告公司经理,她的母亲被确诊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克丽斯汀非常想照顾自己的妈妈,可是她与母亲家隔了好几个州。妈妈与她的姐姐爱丽丝住得比较近。下面是姐妹之间的对话:
     “妈妈怎么样了?”克丽斯汀关心地问。
     “只要保险公司把她的医药费支付了,她就能好很多,”爱丽丝说,“她整天念叨这个。”
     “去年12月份就这么说,保险公司还没有赔付?”
     “没有,上次的住院费还没有付,我刚才说的是这次住院的医药费。”
     “这次住院?什么意思?”
     “我没有告诉你吗?”
     “告诉我什么?”
     “上个月,妈妈又住院了,医院给她做了些检查。” “你怎么不告诉我呀?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
     “当时又忙又乱的,即使给你打电话,也只能拨通你的语音留言,语音留言从来也没找到过你。再说了,你住在东海岸,也帮不上忙呀。”
     “可是,我跟你说过,要是妈妈再犯病,一定要给我打电话。”
     “她现在又没事,医院给她用了一种新药,现在好多了。我们都处理好了。没必要担心。”
     可是克丽斯汀不但很担心,而且很生气。她告诉自己,爱丽丝也有很多事情要做,并非故意隐瞒。况且母亲目前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姐妹俩需要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否则,克丽斯汀很可能会失去照顾母亲的最后机会。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的话,姐妹俩很可能会在互相抱怨中度过余生。
     现在我们再听听菲尔和蒂娜的故事。菲尔和蒂娜是一对三十多岁的夫妻,他们彼此相爱,工作稳定,有两个可爱的孩子,身边还有很多朋友。在外人看来,他们的生活几近完美,不过他们已经整整6个月没有过性生活了。
     他们二人坐在治疗室内的小沙发上,向我们讲述了问题是怎样产生的。
     “蒂娜的公司当时正在重组,”菲尔解释说,“每天回到家,她都累得筋疲力尽。”
     “那段时间挺难熬的,”蒂娜回忆说,“每天不间断地开会,会上气氛非常紧张,我必须保住大家的工作。回到家后,我还是不能摆脱压力,非常焦虑,不想跟任何人说话。菲尔一直对我很有耐心,但是……”
     “我想帮她,想让她知道一切都会好起来。可是好像我做什么都不对,我们之间好像出现了严重的裂痕。在床上时,我亲她的脖子,抚摸她的肚子,可她一点反应都没有。以前我这么做,总能引起她的兴致,我真的不喜欢现在的样子。”
     “我知道他抚摸我时,如果我没什么反应,他会觉得受伤,”蒂娜解释说,“这让我更紧张了。”
     菲尔很理解蒂娜:“公司里的人都寄望于她,可是家里却有个缺少安全感的男人,因为得不到她的关爱而哀怨,这对她来说肯定挺没劲的。”
     为了维护男人的尊严,菲尔不再尝试,他选择了沉默。“我厌倦了总是被拒绝。”他对治疗师说,“我不知道这样下去我们还能支撑多久,总是被拒绝,总是被人晾在那里的感觉很不好。我当然爱她,但是,我不知道我们的婚姻还能不能继续下去。”“我也受不了,”蒂娜流着泪,沉默了很长一会儿后说,“其实我也渴望性爱,我也怀念以前的感觉。”
     “也许我们可以重新开始。”菲尔平静地说,“我不知道你有这样的想法,以前你从来没有跟我说过。”
     菲尔说得太好了!试图挽救婚姻的人希望婚姻幸福,努力解决家庭矛盾的人期待家庭和美,努力和上司搞好关系的人渴望事业有成。他们都需要与对方进行情感沟通,需要帮助对方意识到双方是彼此联系的。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