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东西的故事

东西的故事

  • 字数: 33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作者: Annie Leonard
  • 出版日期: 2014-03-01
  • 商品条码: 978721305963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4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5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东西的故事(一件物品的生与死)》最初是一部网络视频,流传甚广。作者跑遍全球40余个国家,历经25年,走访数百家工厂和垃圾场,调查环境问题和生态可持续性问题。搞清楚了一切来龙去脉后,作者给这过程起了个名字——“东西的故事”。这是一本有关于商品的生命周期及分享的书。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或许是时候该重新思考:“我们需要什么?”
内容简介
《东西的故事(一件物品的生与死)》内容介绍:你多长时间换一次手机?多长时间升级一次电脑硬件?那些被你淘汰的东西都到哪儿去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东西从诞生到“死亡”的生命周期至少要经历5个环节:开采资源、生产制造、销售配送、消费使用以及丢弃处理。本书从这5个环节出发,向读者展示了每一件东西所必经的各个阶段,期间的故事发人深省。
作者简介
安妮·雷纳德(Annie Leonard),有名环保人士,被《时代》周刊誉为“环保英雄”。点击量优选的环保短片《东西的故事》制片人,跑遍全球40余个国家,历经25年,走访数百家工厂和垃圾场,调查环境问题和生态可持续性问题。国际全球化论坛及全球焚化炉替代方案联盟的现任理事,曾任草根回收网络、环境健康基金、全球绿色基金印度分会、全球绿色和平组织印度分会理事。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后在康奈尔大学深造,获得城市及区域规划硕士学位。
目录
前 言 森林去哪儿了
第1章 开采资源,原料从哪里来
第2章 生产制造,毒物进,毒物出
第3章 销售配送,是谁在埋单
第4章 消费使用,你能买到快乐吗
第5章 丢弃处理,一场大灾难
结语 用更少的东西打造更好的生活
附录1 改善环境,政府应该做什么
附录2 改善环境,个人可以做什么
附录3 一封写给PVC零售商和生产商的信
说文解字
译者后记
摘要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NIOSH)是一个关注工人安全及健康的政府机构。该研究所认为,在美国,有数百万的工人长期接触一些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致癌物质,并且有更多人很可能还在接触未知的致癌物,因为如今我们工厂中使用的98%以上的物质都未进行过致癌物的检测。该研究所估测,每年在工作中接触致癌物质导致了2万人死亡,4万人患上癌症。而工作中接触的有毒物质能够导致各种疾病,癌症只是其中一种而已,其他疾病还包括心血管疾病、生殖和神经系统紊乱、皮肤问题、包括哮喘在内的呼吸疾病以及其他更多。也许岩石上的蜜糖组合应该重新填写她们的歌词:“我带给挚爱和家人的,不只是薪水……但我也无法告诉你,我到底带回了什么,因为没人愿意费工夫去研究那些我整天在工作中吸入和接触的化学物质。”
     但至少在如今的美国,人们渐渐意识到了工人所面临的风险,而工厂也增加了安全规章。当初,在环境健康人士开始加大对工业化学物质的关注力度时,许多公司都漠然处之,并且将员工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环境保护者“威胁要关闭工厂让他们失业”的误区上。公司经理经常拿这些“工作VS环境”的话题说事。有一段时间,这个话题将工人代表和环境捍卫者分离成了两个团队。最后一切终于水落石出,原来健康的环境和好工作是能够保护工人健康的,它们彼此间是息息相关,互相依赖的。
     这个理解上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我最崇拜的英雄之一――最为伟大的托尼?马扎奇(TonyMazzochi)。他是石油、化学及原子能工人工会的劳工领袖,常被称为劳工运动中的蕾切尔?卡森。20世纪60年代,马扎奇向工人告知了化学毒物的危险,并向公众和立法者揭露了工厂的危险信息。并且最重要的是,他在劳动者和环保主义者之间建立起了联盟阵线,打破了分化孤立这两个强有力的支持队伍的企图。如今关于绿色工作(对工人和地球都有好处的有尊严的工作)的运动,都要归功于马扎奇孜孜不倦的努力。
     想让美国的工厂改头换面、摒弃毒物,还要走上很长的一段路。但与此l司时,我们自扫门前雪时所产生的巨大的副作用,已经出口到了全球最贫穷国家的最为肮脏的生产线上。我几乎在每块大陆上都看到过许多阴暗的工厂,但在印度古吉拉特(ouj~t)的经历却是最惨不忍睹的。印度政府将这片区域称为“黄金走廊”,因为国际投资资金源源不断地涌人了这里,但在我的圈子里,这个地方是所谓的“癌症走廊”,因为在这里遍地都是时刻威胁生命安全的化工厂,其中一些就是从标准更为严格的西方匡I家转移来的。
     1995年,我和我的朋友踏上了火车,从生气勃勃的德里来到了炎热、干燥、灰尘密布的安克讷什瓦(Ankleshwar)小镇。它只是古吉拉特200多个“工业园区”中的一个而已。在那里,触目所及之处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上百座工厂。它们共用相同的道路和发电厂,之后才想起来,它们应该也共用同一座十分简陋的废弃物处理场吧。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恶臭,这是有毒的塑料、石化制品、农药和制药用品混杂在一起产生的味道。在每个工厂之间的空隙处,是工人们都用金属和木头搭建的临时屋。我尽量不去想在每年雨季来临的时候,这些房子会变成什么样子。
     跑过简陋的房子和道路,一路上都是一道一道的小水沟,里面满是臭气熏天的红棕色液体废料。单凭它的样子和味道,我们就能判断出它肯定是有毒的――我同事的测试结果显示,这些废水中含有汞、铅及许多其他能够导致生殖系统紊乱、造成肝脏、大脑和肾脏损伤的化学物质。人们每天就毫无防备地生活在这些沟渠旁边――我看着赤脚的孩子在上面跑来跑去,穿着鲜艳纱丽服装的女人就蹲在旁边煮饭。我继续沿着这些水沟走,一直走到了它们的尽头――一个巨大的蓄水池边。一个负责池泵的年轻人从工棚中走了出来,骄傲地向我们这些好奇的外国人解释他的工作。
     我们得知,事实上他就不分昼夜地待在这里,和水泵生活在一起。他要时刻盯着蓄水池里的液体高度,一旦快要溢出来就打开水泵,排掉一些废弃溶液。这些废水通过一些更加宽阔的沟渠流人了当地的河流中,然后又进入了神圣的讷尔默达河,最后流人了肯帕德湾――当地渔民钓鱼的地方。每一件东西――水泵操作者的T恤、他薄薄的棉床垫以及他和那台震耳欲聋的水泵共用的、空间不足2平方米的小屋墙壁上面,全都溅满了黏糊糊的污垢。墙上一道深深的水渍印记证明这里至少被齐膝的废水淹过一次。
     然后就在我的眼皮底下,他开动了水泵,却发现它运转得不是很顺畅,于是他漫不经心地将自己裸露的胳膊伸人了水管中,从毒液中拉出了一大把树枝,还有其他一些湿漉漉的垃圾。水泵发出了“噼噼啪啪”的响声,又开始工作了。他笑了起来,对自己成功的修理工作感到十分满意。我和朋友则恍然大悟,意识到了这早已超越了有毒废料和污染问题,转而是令人作呕的现实:这是对人权的违背和对健康的威胁,它还是贫穷造成的悲剧和粗暴的不公。这是任何一个消费者在数千里外的沃尔玛或塔吉特货架上取下一款产品时,绝对不会想到的场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