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错字的尖叫
字数: 252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作者: 杨立新
出版日期: 2014-01-01
商品条码: 9787511523624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
¥3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在我国众多的名胜古迹中,遍布着流传久远的楹联匾额、摩崖碑刻,其中不乏古人题字,我们习惯于按照当前的文字系统进行辨识和解读,若有不符,便妄加揣测,或者武断地认为古人写错字,或者以为这样写大有深意。有些导游还信口雌黄,误导游客,以讹传讹,积非成是。鉴于此,《错字的尖叫(细数那些被误解的错字)》从文字学和书法的角度探根求源,以期还历史以真相,还古人以公道。
《错字的尖叫(细数那些被误解的错字)》由杨立新编著。
作者简介
杨立新,男,安徽宿州人,博士。现为人民日报社总编室一读室主任,主任编辑。先后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学位和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博士学位,分别师从方汉奇先生、欧阳中石和刘守安先生,主要从事中国文化、中国书法和新闻学的研究以及书画创作、书画文物鉴定等。
目录
错字辩诬篇
不识庐山真面目
戏说孔府楹联斯文何在?
乱解“苏堤春晓”令人喷饭
磐陀石下文字辩
聪明泉咋把人整糊涂?
孔子墓前闹文字笑话
云居寺“怪字”难倒专家
山海关人为啥字争论不休?
书院怎成了没文化的地方?
怪哉!两名校学生不识校名校训
康熙为何写三点水的“焦”?
蒋介石:“烈”字少一点,烈士少一点?
李敖少见多怪纠“错字”
错字平反篇
玉字澄清万里埃
武夷山的文字冤案
真娘为何成了“假娘”?
欧阳修:“文章太守”咋成“风流太守”?
“峰”字暗藏康熙寻父秘密?
“碑”字少一撇是林则徐自寓丢“乌纱”?
郭沫若50年后的文字公案
为“出现最多的错字”平反
“天下第一错字”原是谬说
扬州个园里的怪字
西递“错字联”本无错误
被误读的平遥古县衙
宜昌要给大书法家米芾改“错字”?
错字解谜篇
乱花渐欲迷人眼
趵突泉的500年难解之谜
试解“碧山吟社”之谜
再探颐和园“复殿留景”背后秘密
神秘大佛的神秘文字
聚讼纷纭的比干墓碑
“徐园”中藏有一只虎?
绍兴沈园“井”中探秘
济南名士轩上的“三点”谜团
长寿石让人过一年小一岁?
白马寺解“文字禅”
登华山想起了孔乙己
曹操专享传世书法竟有错字?
错字辨惑篇
山重水复疑无路
栖霞寺的文字之争
李白遍地被“壮观”
乾隆去“巫”为哪般?
李鸿章:错字暗藏“中国梦”?
张謇为何写三条腿的“焉”?
风雨沧桑话“国”字
辨“善”
古人为何爱“缺德”?
古人为何喜“少慧”?
想说“第一”不容易
“琅琊”变身几不识
从“厦”字看古今人的不同心理
后记
摘要
在陕西西安东郊的泸河、灞河之间,有我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是我国黄河流域比较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的村落遗址,1957年半坡博物馆在半坡遗址上建成,1958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
沿着青石台阶拾级而上,只见遗址大门的门头上有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半坡遗趾”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不知什么缘故,郭老却将“遗址”写成了“遗趾”。
按照“半坡遗址导游词”的说法,“半坡遗趾”的“趾”为错字,并给出了两种解释:“有人认为这是郭老一时喝多了手下之误;但更多的人则认为郭老之所以这样写是有其用意的,它意味着我们的祖先从远古一步步地走向了现代。”
另据半坡遗址博物馆副馆长何周德介绍,“半坡遗趾”是郭老1957年11月在建馆期间参观时所题。“1958年开馆时,展示大厅就用郭老的‘半坡遗趾’的题字,一直用到现在。”何周德称,当时郭老的题字经放大后做成水泥质地装在了大厅的门头上(见下图)。2003年展厅翻修时,又被整块切割下来,并于2006年新大厅建好后原样镶嵌上去。
作为有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泰斗的郭沫若何以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50多年过去了,尽管人们猜测质疑不断,但这个题字还是从开馆一直使用至今。
2011年7月30日,《华商报》一篇题为《半坡遗趾?半坡遗址?哪个对?》的文章打破了半个世纪的沉寂,将已故多年的郭沫若重新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文章最后向读者提出:“请你说说看,是郭沫若先生题字写错了,还是别有用意?”从而掀起了长达数月之久的一场全民大讨论。
在“郭老为啥用‘趾’至今还是谜”的小标题下,《华商报》的文章称:“无论是查阅《新华字典》,还是查《辞海》,都只有‘遗址’之说,并没有‘遗趾’的词条。为什么郭老用‘趾’而不是‘址’?是不是郭老一时的笔误?甚至有人认为这是郭老喝多了手下之误。”
对此,半坡遗址博物馆副馆长何周德辩称,郭老用“趾”应该是有他的用意的,至于用意何在,现在还没有相关的史料说明。何周德同时提供了郭沫若在1959年7月6日给半坡遗址博物馆写的另外一幅字,其中就有“今来半坡观先民遗趾”之句,依然用的是“趾”而非“址”,故断言:“时隔两年还是用同一个字,说明这就不是郭老一时的笔误了。”
另据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陈汉民老师的观点,郭老用“趾”并没有错。他所以用“趾”而不用“址”,其一是有踪迹之意,认为遗址是遗存下来的一鳞半爪而不是全貌。其二是“趾”通“址”,《文选》中潘岳的《西征赋》有“擢百寻之层观,今数仞之余趾”之句。
对此,网友“雪拥蓝关”在《别再为尊者讳了》这篇措辞激烈的博文中,反驳何周德副馆长的观点,认为“这结论不但不能服人,而相反恰恰说明是他(郭沫若)写了错别字,只能说明他写这个错别字已经成了习惯,无人提醒他,再过10年他还会这么写!”同时还批评陈汉民的辩护过于臆测。
应该说,何周德副馆长提供的证据还是有说服力的,但认为郭老用“趾”有其用意,则又失之于主观臆测。而“雪拥蓝关”认为郭老写“遗趾”已成习惯,也就是说他根本不知道“遗址”的正确写法,则又过于绝对。右图是郭沫若在五十年代题写的“周口店遗址”,就没有用“遗趾”,显然郭老是很清楚“遗址”的写法的。
P88-90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