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字数: 124.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无
  • 出版日期: 2013-05-01
  • 商品条码: 978756055223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49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古文观止》在原版的基础上选取48篇精彩文章,精中取精,加以注释、翻译,全面地诠释了作品的思想内容,使读者能够轻松闲逸地品味中国数千年的文学经典。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古文观止》收录的文章上起周代下迄明末,分为12卷,共222篇。所选文章注意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它坚持文质并重的文学主张,选取了思想和艺术性都比较高的文章;体裁也丰富多彩,百花齐放,既有儒家经典、历史散文,也有传记、书信、论辩乃至游记、寓言小说。由此赢得它在古文选本中的独尊地位而广为流传。《古文观止》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刊行以来,已三百余年,它似一条长流水,汩汩流淌,虽然蜿蜒曲折,但不曾枯竭,对一代一代读者,始终具有新鲜感,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作为一本普及型的文学读本,《古文观止》折射出我泱泱华夏文化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目录
郑伯克段于鄢/1
石碚谏宠州吁/5
曹刿论战/7
宫之奇谏假道/9
子鱼论战/12
介之推不言禄/14
烛之武退秦师/16
蹇叔哭师/19
吕相绝秦/21
季札观周乐/25
祭公谏征犬戎/29
召公谏厉王止谤/33
苏秦以连横说秦/35
邹忌讽齐王纳谏/40
冯谖客孟尝君/43
触龙说赵太后/48
乐毅报燕王书/52
谏逐客书/58
宋玉对楚王问/63
五帝本纪赞/65
项羽本纪赞/66
孔子世家赞/67
论贵粟疏/68
前出师表/73
后出师表/77
陈情表/81
兰亭集序/84
归去来辞/86
五柳先生传/89
滕王阁序/91
春夜宴桃李园序/96
杂说四/97
师说/99
送李愿归盘谷序/102
柳子厚墓志铭/105
种树郭橐驼传/110
岳阳楼记/114
纵囚论/117
秋声赋/120
留侯论/123
凌虚台记/127
前赤壁赋/130
黄州快哉亭记/134
司马季主论卜/137
卖柑者言/139
沧浪亭记/141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143
五人墓碑记/146
摘要
    祭公谏征犬戎
    《国语》周语上
    【原文】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①,载素弓矢②。我求懿德③,肆于时夏④。允王保之。’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⑤,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⑥。
    【译文】
    周穆王准备去征伐犬戎。祭公谋父劝阻说:“不行。先王宣扬德治,而不轻易炫耀武力。平时聚集兵力,时机成熟才行动,一动就要显出威势。炫耀就是滥用,滥用就没有威慑力。所以周文公的《颂》诗说:‘收好干戈,藏好弓箭;我王讲求美德,施行到全*国,相信我王能永保天命。’先王对于百姓,鼓励他们端正自己的德行,使他们性情淳厚,充分满足他们的财富要求,使他们有称心的器物用具,让他们懂得利和害的所在,用礼法陶冶人民,使他们专心从事有利的事情而避免有害的事情,感恩戴德而又惧怕刑威。因此,先王创建的事业就能世代相承,并能发展壮大。
    【原文】
    “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我先王不密用失其官①,而自窜于戎、翟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②,守以悖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③。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④,以致戎于商牧⑤。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⑥。
    【译文】
    “从前我们的祖先姬弃和不宦相继做农官,服事虞、夏两朝。到夏朝衰败时,废掉了农官这个官职,不再注意农事。我们先王不窋因失去了农官的职务,只好自己逃避到戎、狄之间。他对农业仍不敢懈怠,经常宣扬祖先的美德,继续他的事业,改进他的教化法度,早晚谨慎勤恳,用淳朴笃实的态度加以保持,用忠诚信实的态度加以奉行。自后世世代代相传,继承了这优良的品德,没有玷污前人。到了武王,他发扬前人光明磊落的德行,再加上慈爱和善的性格,事奉神明,抚育人民,百姓没有不感到欢欣鼓舞的。那时商纣王对百姓太凶恶,百姓不堪忍受,都乐于拥护武王,这样才出兵在商郊牧野打败了商纣王。这并不是先王非要从事武力,而是忧虑体恤人民的痛苦,为他们除掉祸害啊。
    【原文】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①,邦外侯服②,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③,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辟④,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⑤。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译文】
    “先王的制度是:天子都城郊外四周五百里以内的地区,叫甸服;甸服以外的五百里地区,叫侯服;侯服至卫服总称宾服;宾服以外五百里的蛮夷之地是要服:要服以外五百里的戎、狄所居之地是荒服。甸服地区要给天子供献祭祀祖父、父亲的祭品:侯服地区要给天子供献祭祀高祖、曾祖的祭品:宾服地区要给天子供献祭远祖的祭品;要服地区要给天子供献祭神的祭品;荒服地区的诸侯要进来朝见天子。祭祀祖父、父亲是每天一次,祭祀高、曾祖是每月一次,祭祀始祖是每季一次,祭祀远祖、天地之神是每年一次,入朝天子则是在天子去世嗣任者即位的时候,这是先王的遗训。如果有不来供日祭的、天子就检查自己的思想:有不来供月祭的,就检查自己的言论;有不按季献祭品的;就检查自己的法令;有不来进岁贡的,就检查自己规定的尊卑名号;有不来朝见的,就检查自己的德行;依次检查完了,如果还有不来供献朝见的,就检查刑法。因此,有依法惩治不祭的;派军队去讨伐不祀的;命令诸侯去征剿不享的;派使者责备不贡的;用文辞晓谕不朝见天子的措施。因此,有惩罚的法律,有攻打的军队,有征剿的武备,有严厉谴责的命令,有晓谕的文辞。如果已经宣布法令、发出文告后,还有不来供献朝见的,那就再检查自己的德行,断不可使百姓劳苦,到远方进行战争。这样,近处没有人不听从的,远方没有人不归服的。
    P29-3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