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核动力道路上的垦荒牛

核动力道路上的垦荒牛

  • 字数: 20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吕娜
  • 出版日期: 2013-12-01
  • 商品条码: 978731310616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4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把反映老科学家求学历程、师承关系、科研活动、学术成就等学术成长中关键节点和重要事件的口述资料、实物资料和音像资料完整系统地保存下来,对于充实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文献,理清我国科技界学术传承脉络,探索我国科技发展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弘扬我国科技工作者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全社会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内容简介
这本《核动力道路上的垦荒牛(彭士禄传)》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其中一册。
《核动力道路上的垦荒牛(彭士禄传)》(作者吕娜)收录了《主泵、船体的研究与设计》;《拍板决策,数据说话,错了就改》;《核动力道路上的悲情和动力》;《向周总理汇报核潜艇研制工作》;《集体力量的一次大胜利》;《熔盐堆和压水堆之争》;《争论的后续》;《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垦荒牛》等内容。
目录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
总序一
总序二
总序三

导言
第一章 生于革命家庭自幼颠沛流离
革命世家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
“小政治犯”的铁窗生活
香港初尝学习滋味,东江纵队的小游击战士
第二章 赤子之心闪耀延安
见到周恩来,找到组织
延安的优秀学生、模范护士
炼焦厂的技术员
第三章 国内大学短暂停留奔赴苏联学习
国内大学的学习经历
赴苏联攻读化工机械专业
结缘核动力
莫斯科之恋
归国
第四章 潜心研究随时待命
前人之石――原子能研究所
核潜艇项目下马,潜心研究核动力装置
中国科技大学的兼职教授
第五章 研制成功核潜艇启航
项目重启,筹建实验基地
核动力装置设计方案中的争论
陆上模式堆之争
陆上模式堆启动
主泵、船体的研究与设计
拍板决策,数据说话,错了就改
核动力道路上的悲情和动力
向周总理汇报核潜艇研制工作
集体力量的一次大胜利
第六章 关注能源发展立足核电站事业
熔盐堆和压水堆之争
争论的后续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垦荒牛
关注核安全和民生
筹建秦山二期一
核动力领域的经济学家
天书与事业
第七章 进人新时代推动核科技进步
纪念《核动力工程》创刊十周年发文
学会工作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我国能源发展的展望
第八章 多角色的人生
庆祝80寿辰
实地考察,身体力行
工作中的三张牌
正直、简单的人
多角色的人生
结语
附录一 彭士禄年表
附录二 彭士禄主要论著目录
附录三 重要采集成果列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这期间,彭家人居住的得趣书室和白色洋楼被一把火焚毁。新中国成立后,于1958年重建这两座建筑。“”中再次被毁。现存的得趣书室和白色洋楼,是1977年第二次重建的。1986年按原貌恢复。
     父亲彭湃牺牲后,彭士禄被国民政府列入搜捕范同,敌人到处搜捕他,成为通缉犯。
     1930年,七婶杨华①把彭士禄从海丰悄悄接到澳门,和祖母周凤三人靠糊火柴盒、黏胶鞋、绣花艰难度日。1931年又到香港的五叔家呆了一段时间。半年后,1931年夏,党组织让彭士禄的七叔彭述将其送到潮安一带,待有机会再送往中央苏区瑞金。然而这条路却并没有那么好走,自此彭士禄便与亲人失散,彭士禄不知住过多少家,过起了“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姓百家姓”的生活。
     与家人失散的经过,彭士禄在自述《难忘的少年时千勘②一文里是这样描述的:
     那时,大概是1931年秋天,我六七岁了,跟祖母住在香港。有一天,我七叔来带我出门,我不知道要往哪里,结果是坐船到了汕头。我没带行李,手里拿着把雨伞,跟着七叔上了岸,步行到庵埠附近一个小村。那时有铁路,这个村距铁路很近。我们进村后来到一个大房间里,里面聚集着二三十人,有带驳壳枪的,有人躺在床铺上。不久,七叔对我说,他要去“出恭”③,但一去就没再回来。我不见七叔,便哭起来。叔叔们哄我,带我住到一户人家里去。住了一个礼拜,又转到另外一家去。因为当时要查户口,我便一家转一家。
     到了后期,我记得比较清楚的,就到了山顶阿妈那里。那个山上就是她一家人,她就一个人,我叫她叔婆,现在的话叫婶子。她的名字我不知道,就她一个人,在一个山上的半山腰里面,孤孤单单一个房子,没有别的人,那我们两个在一起。我老是跟她去种菜,种地,去捡蘑菇,爬树,抓鸟蛋,乌的蛋,来吃。我估计在这个地方呆了将近有几个月的时间,所以印象比较深刻,我叫她叔婆,名字、姓什么我都不知道。那么有一次正好她经常带我下山去,回来的时候在一个爬山的斜坡路上死了一个人,是个男的,她看了之后挺害怕的,怎么搞的,马上就把我就带走了,不要看了,不要看了,就给我带回去了。所以我在那地方有个好处就是学会爬树,去抓鸟蛋,还捡磨菇,帮她种地,这样两个人过得很不错,平安无事的。自从看到死人之后,估计她就不太安心,就感到我不能久呆,这样就把我弄到山下。山下一个村子,比较大,这家人我也不知道姓什么,他是打鱼的。我们那里有,潮州不是有很多池塘嘛,都养鱼,这家人就是养鱼的。那么我就跟着这个爸爸经常出来打鱼,因我别的干不了,可能也就是不到七岁嘛,就跟他来打鱼这样情况。打鱼我也淘气,那旁边种着潮州柑,很大,我看了真好吃,但也不能偷。他一看我这个样子的话,挺馋的,他就把他的鱼拿了一部分到了老太太家里,他说我跟你换几个柑吃吧,你看我这个小孩子,看了你这个广柑非常甜,非常好吃,挺馋的,老是用鱼跟她换几个柑来吃。我这个爸爸不错,老带着我去打鱼,这样我在这家里住了一段时间。但这个人呢我不好意思问他姓什么,到那里就叫爸爸妈妈完了,哥哥、弟弟,就这么个情况,不好意思问他叫什么名字,什么都不知道,但他们对我都非常的好。
     彭士禄当时还不知道,七叔彭述离开后不久就被逮捕,期间遭受敌人的酷刑和虐待,1933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并秘密掩埋,直到后来尸体也没有找到,牺牲时年仅30岁。
     在潮安和金砂乡,贫苦百姓冒着杀头的危险把他从一家转移到另一家。无论到哪一家,彭士禄都认家里人作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在彭士禄的记忆里,有“山顶阿妈”、“船夫父亲”、潘姑妈等20多位“爸爸”、“妈妈”。其中有两件事彭士禄记忆比较深刻:一是去苏区路上经历;二是潘姑妈待自己胜亲儿。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