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南方地域文化

中国南方地域文化

  • 字数: 25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 作者: 无
  • 出版日期: 2014-02-01
  • 商品条码: 978754721550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4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2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这本以知识点为话题的《中国南方地域文化》中,编者力争做到图文并茂,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让它可读、可赏、可藏、可赠。
《中国南方地域文化》(作者徐潜)分为了吴越文化、百越文化等数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
徐潜:1957年1月生于北京,1976年高中毕业,在新疆兵团农一师五团六连屯垦戍边。197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研究生班。从事出版20年,现为吉林文史出版社社长。
目录
一、吴越文化
二、岭南文化
三、荆楚文化
四、湘西文化
五、徽州文化
六、百越文化
摘要
    吴越文化是长江下游的区域文化。中国古代一般以淮河为南北方的分界线。淮河以南的长江下游地区,从新石器时代以来,文化面貌相对比较一致。春秋战国时期,在这片土地上先后崛起吴、越二霸,因此我们称这一带为吴越文化区。
     (一)吴越方化的来源
     自商末周初起,吴和越两个国家分别在今天的江、浙地区逐渐形成,有关吴越文化的详细记载是从春秋始,确切讲是从句吴王寿梦(公元前585年称王)开始。当时的旬吴在寿梦的领导下开始强盛起来,他通过“朝周,适梦,观诸侯礼乐”等一系列的外交活动,让中原人认识自己的国家。也就是从此时起,吴越两国成了晋楚相斗的国家,也因此开始逐鹿中原。这一地区在公元前11世纪“泰伯奔吴”之前,已经达到较高的文明程度。这从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马家浜文化时期和良渚文化时期的考古发现中可以得到佐证。但在中国文化目前,六朝时期以前产生并存续于江浙地区的吴越文化,尚未形成一种真正具有核心价值理念、具有鲜明的统一性和系统性的文化形态。直到六朝前期,吴越民众仍以尚武逞勇为风气。相比中原地区,吴越文化的落后是明显的。
     七千年间,吴越文化经历了几次沧桑巨变。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大败越”到汉武帝时期,经过两百多年的种族大换班,吴越地区由夷越文化变为汉族文化,这是吴越文化的第一次转型。这次转型属民族属性的转型。吴越文化由春秋战国时期的尚武型变为汉代以后的崇文型,政治色彩由浓转淡。从东吴到南宋,吴越地区出现三次发展机遇。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是中华文明的三次劫难,幸亏长江以南土地辽阔,使中华文明有足够的退身之地。这三次劫难,有两次迫使朝廷搬家,即永嘉之乱与靖康之难。朝廷两次搬家,都搬到吴越地区,第一次搬到南京,第二次搬到杭州。三次移民潮带来中原优选文化,经长期融合,明清时期的吴越文化才呈现纯正、成熟、鼎盛状态。三次移民改变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地位。从南宋开始,吴越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文化的重心所在地,吴越文化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区域文化。鸦片战争以后,吴越文化又经历第二次转型。这次转型是全国性的,不限于吴越地区。吴越地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文化精英聚集上海,使上海成为中国文化转型的枢纽,吴越地区成为文化转型的最优选地区。经过这次转型,吴越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率先与世界接轨,从古代型变为近代型,这是文化时代属性的转型。
     就总体性状而言,粗犷中蕴涵精雅,是当时吴越文化的显著特征。文化的地域特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自然环境,二是生产方式,三是人文环境。长江下游温湿多水,河网纵横,使人性柔;长江下游种植水稻,养蚕缫丝,生产方式精致细密,使人心细;六朝至隋唐的晋室南渡,士族文化的阴柔特质及其对温婉、清秀、恬静的追求,改变了吴越文化的审美取向,逐步给其注入了“土族精神、书生气质”。长江下游自古多艺术,南宋以后有“江南人文薮”之称,使人气质文雅。柔、细、雅,似乎可以称得上是七千年吴越文化的个性特征。
     七千年前的中国各地史前文化,哪一个地方的艺术品,能像河姆渡出土的象牙雕刻“鸟日同体”图那么精致、柔雅、富于想象力?四五千年前的中国各地史前文化,哪个地方的艺术品像良渚文化玉雕那么精致高雅?春秋晚期,吴越争霸,尚武精神发挥到很好,但是即使在这一非常特殊的时间段里,吴越兵器仍然是全国兵器中最精致的艺术品。当时好看的文字是鸟篆书,鸟篆书以越国最发达。夫差与勾践都有卧薪尝胆精神,卧薪尝胆是以柔克刚。越剧可以看做是吴越文化的样品,其柔、细雅的文化气质表露得淋漓尽致。以女小生为特色,这就决定了越剧的风格是柔美、细腻、文雅。从剧目、唱腔到服装都充满着柔、细、雅的特点。P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