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古城镇

中国古城镇

  • 字数: 25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 作者: 无
  • 出版日期: 2014-02-01
  • 商品条码: 978754721489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8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2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编者徐潜想通过这本《中国古城镇》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古城镇文化展示出来,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古城镇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今天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中国古代谋士》介绍了神秘的中华地理与发现。
内容简介
在这本以知识点为话题的《中国古城镇筑》中,编者力争做到图文并茂,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让它可读、可赏、可藏、可赠。
《中国古城镇》(作者徐潜)介绍了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等。
目录
一、乌镇
二、周庄
三、同里
四、平遥古城
五、丽江古城
摘要
    乌镇古名乌墩、乌戍。
     “乌墩”之名颇为传神。因为乌镇是由河流冲积而成的平原,河流所带来的淤土非常肥沃,呈深黑色,由此得“乌墩”之名。其实,这类以土质颜色得来的地名在当地不止“乌墩”一处,离乌镇9公里处有一个村,叫红墩,其镇志上说:“红墩在镇西,地脉坟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不远处还有一个村叫“紫墩”,因为所处之地多紫色土石而得名。
     “乌戍”之名则来源于战事。春秋时期,吴越战乱不断,互有讨伐,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乌戍”就由此而来。自唐代以后,因乌镇已不再是国之边境 “乌戍”之名也就随之不复存在。
     秦代时乌镇隶属于会稽郡,以车溪(即今市河)为界,一镇分属于两县,车溪之西为乌墩,属于乌程县,车溪之东为青墩,归拳县管,乌镇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开始。至于“青墩”名称的来由,颇为牵强,王雨舟在《二溪编》中说是“恐与乌接壤故以青为别。”但走在“青墩”和“乌墩”上,估计没有人能用肉眼看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来。 ’
     到了唐代,原分而治之的“青墩”和“乌墩”合并,隶属于苏州府。这一时期的乌镇有两种称呼:“乌青镇”和“乌镇”。在《恍福教寺碑》中,出现了“乌青镇”的称呼,当时镇地置有“镇遏使”一职,乌镇之为镇,自此开始。而在唐成通十三年(872年)的《素靖明王庙碑》(朱洪撰并书,吴晔篆额)中,首次出现了“乌镇”的称呼。
     元丰初年(1078年),又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来因为要避光宗的名讳(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个怪僻字,竖心旁加个“享”,念“敦”,于是天下念“敦”的字全不能用),改称乌镇、青镇,一直延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5月,乌、青两镇合并,称乌镇,属于桐乡县,隶嘉兴,一直延用至今。
     乌镇很好认,当你看到三堵封火墙、白壁黑瓦、高耸矗立时,乌镇就到了。这是乌镇入口标志,造型典雅,古朴秀丽,颇能代表乌镇民居建筑的特色。
     进入乌镇,具有乌镇地方特色的景色和风俗随处可见:
     刻画乌镇人民河埠生活的人物群雕像神态各异,挑水、淘米、洗蚕匾、绞衣服、洗衣提水、河边纳凉等不一而足。
     乌镇地方特色的高竿船充分让人们看到了蚕乡的独特风俗。
     在建筑和工艺文化方面,逢源双桥堪称桥中经典;财神湾则厅堂、廊棚、水阁等一应俱全,颇能代表水乡特色;江南百床馆收藏了众多非常珍贵的江南古床;还有百年老字号的中药店——香山堂、人称“百花厅”的木雕馆、立志书院、革命文学家茅盾祖辈居住的老屋——茅盾故居……它们无一不向人们展示着具有乌镇特色的建筑和工艺文化。
     从古至今,乌镇名人大家辈出。从一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编选者梁昭明太子,到中国最早的镇志编撰者沈平、有名的理学家张杨园、有名藏书家鲍廷博、晚清翰林严辰和夏同善、文学巨匠茅盾、政治活动家沈泽民、新闻学前辈严独鹤、农学家沈骊英、漫画家丰子恺……这些乌镇的天之骄子们,汲得乌镇的灵秀和聪慧,胸怀远大,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也曾有无数文人骚客慕名而来,到乌镇游学,甚至是长期寓居。中国山水诗派开创者谢灵运、齐梁文坛领袖沈约、唐朝宰相书画大家裴休、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等,都在乌镇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正是这些独具特色的景,这些不同凡响的人,给“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做了拥有文化底蕴的诠释。P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