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三十六计精读

三十六计精读

  • 字数: 15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岳麓书社
  • 作者: 夏明星
  • 出版日期: 2013-10-01
  • 商品条码: 978755380135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0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夏明星编著的这本《三十六计精读》以通畅明白的语言诠释《三十六计》的“解语”和“按语”大意,并花费了大量的篇幅,下了较大的功夫,对每一计逐一评说,许多解读大殊于他书,每每标新立异、独出创见。为加深读者对各计的理解,作者还搜罗古今中外有名战例予以佐证,因而具有较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内容简介
《三十六计精读》对“三十六计”各计都附有言简意赅的“解语”,“解语重数不重理” ―― 重在阐述运用该计谋应该把握的客观规律(即“数”),而不是空讲如何运用该计谋的大道理。同时,为帮助人们理解“术之为术”、“术中有数” ―― 运用该计谋的具体方法(即“术”)及具体方法中蕴含的客观规律,各计又都附有明白晓畅的“按语”。它既是对“解语”的进一步展开,又列举经典战(事)例予以佐证,可谓与“解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十六计精读》由夏明星编著。
作者简介
夏明星,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研究生毕业,现为武警广州指挥学院教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军事理论、军事历史研究。曾在《党史纵横(月刊)》、《军事史林(月刊)》等杂志发表如《刘邓军事谋略大观》、《的用兵之道》、《元帅的用兵之道》、《陈赓大将的军事谋略》等文章数十篇。 
目录
总说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度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一○计 笑里藏刀
第一一计 李代桃僵
第一二计 顺手牵羊
攻战计
第一三计 打草惊蛇
第一四计 借尸还魂
第一五计 调虎离山
第一六计 欲擒故纵
第一七计 抛砖引玉
第一八计 擒贼擒王
混战计
第一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计 浑水摸鱼
第二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四计 假道伐虢
并战计
第二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计 反客为主
败战计
第三一计 美人计
第三二计 空城计
第三三计 反问计
第三四计 苦肉计
第三五计 连环计
第三六计 走为上
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章
附录 《孙子兵法》释注
摘要
    话说刘备(字玄德)自与孙权之妹结亲后,终日贪恋女色,一点也没有速回荆州的意思。随身护卫的大将赵云很好着急,遂拆开诸葛亮临行前赠送的锦囊,向刘备诈报军情紧急:“曹操要报赤壁鏖兵之恨,起精兵五十万,杀奔荆州,甚是危急,请主公便回。”听说曹操“来犯”,刘备顿时从温柔乡中惊醒,恨不得插翅飞回荆州,但他心知肚明:吴侯孙权用妹妹做饵,正是要把他困在东吴,岂肯放虎归山?孙夫人嫁夫随夫,推心置腹:“妾已事君,任君所之,妾当相随。”刘备既很好高兴,又顾虑重重:“夫人之心,虽则如此,争奈国太与吴侯安肯容夫人去?”说到难处,刘备“泪如雨下”。这番表演打动了孙夫人,她忙劝慰说:“丈夫休得烦恼。妾当苦告母亲,必放妾与君同去。”刘备说:“纵然国太肯时,吴侯必然阻挡。”孙夫人不愧女中豪杰,稍一沉吟便打定主意:“妾与君正旦拜贺时,推称江边祭祖,不告而去,若何?”这个好主意,正是刘备不方便说出口的,当然欣喜若狂,“跪而谢日:‘若如此,生死难忘!――切勿漏泄。”’
    公元210年春,时值正月元旦拜贺、祭祖之时,孙权大会文武于堂上。一大早,刘备与孙夫人人拜吴国太,孙夫人说:“夫主想父母宗祖坟墓,俱在涿郡,昼夜伤感不已。今日欲往江边,望北遥祭,须告母亲得知。”吴国太当然支持,教导女儿说:“此孝道也,岂有不从?汝虽不识舅姑,可同汝夫前去祭拜,亦见为妇之礼。”得到吴国太支持,刘备夫妇名正言顺地出了石头城(今南京),与先行出城的赵云会合,随即兼程赶路。当日,孙权大醉不醒,直到第二天才得知消息。由于刘备争得了宝贵的时间,东吴虽然派人火速追赶,他还是侥幸逃出生天。
    刘备能够走出石头城,是利用东吴“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的心理,以江边祭祖为名,名正言顺、大摇大摆地离开了虎穴,夺得了逃跑的先机,真正是“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演绎的正是“瞒天过海”之计。
    在人民军队历目前,有“红军之父”美誉,他也深谙奇正合一之妙。
    1928年1月5日,率领南昌起义余部转战到广东乳源县(今属乐昌县)的杨家寨子。很快,湘南特委所属宜章县委书记胡世俭就赶到了杨家寨子,他向介绍了湘南特委制定的《湘南暴动计划》,并详细地向汇报了宜章的敌情:城内没有正规部队,只驻有500名民团,同外界没有通信联系,这是有利条件;不过,宜章是座石头城,易守难攻。如何拿下宜章,打好湘南暴动的靠前仗?动员大家献计献策,充分发扬军事民主。
    讨论时,有的人认为民团不堪一击,主张强攻;有的人建议引蛇出洞,把敌人诱出城来歼灭;有的人提出组织一支小分队,装扮成赶圩场的群众,混进城去来个里应外合;还有的主张兵临城下,把宜章围个水泄不通,限期令对方投降。耐心地听完大家的意见后,提出了智取宜章的方案:我军北上消息传开,湘南土豪劣绅惶恐不安,急盼国民党正规军“救驾”;前不久,我军与国民党军范石生部建立过统战关系,取得了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46师140团(团长,化名王楷)的番号,也算是“国军”嘛;再者,出身宜章豪门的胡少海同志(兄弟六人,他排行老五,宜章父老都称他为“五少爷”),没有公开地参加过本乡本土的阶级斗争,党员身份尚未暴露,可以让他用140团团副的名义,率领一支先遣队进驻宜章,并堂而皇之地布告全城:本军奉范军长之命移防宜章,保护乡里。待稳住宜章的上层统治者后,大部队随即跟进。
    很快,一封盖有靠前40团关防的公函,送进了宜章县衙门。在县议会大厅里,县长杨孝斌和县参议长、团防局头头、警察局长、商会会长及各界“名流士绅”,喜不自禁地齐集一堂,商讨如何迎接即将入城的“国军”。
    1928年1月11日,天气格外晴朗。宜章城城门大开,迎接胡少海“荣归故里”。县里的头面人物都到南门外迎接。先遣队入城后,立即布哨,换下了团防局的哨兵,把宜章城的交通要道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然后,胡少海向发出一封密信,报告一切都很顺利,可以按原计划进行。1月12日正午,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开进宜章城。
    早在胡少海入城前,为了不让反动头目逃脱,就要胡少海以“宴请桑梓父老”为名,对准备捉拿的反动分子都送去请柬,并在宴前设下埋伏,以便一网打尽。大部队人城后,忙问胡少海:宴请各界的事,安排得怎样了?胡少海笑着说,他已向县长杨孝斌提出,杨说那样使不得,不能反主为宾,待王楷团座一到,就为各位接风洗尘。不禁莞尔:“那我们就借水行船吧!”
    宴会在县参议会的明伦堂里举行。酒过三巡,大厅里进来一个跑堂的,一声长叫:“鱼,来啦!”这是约定的信号,说明一切都已准备停当。站起来,把杯子掷在地上,门外立刻冲进十个战士,把枪口对着那些官员和士绅。这时,大声宣布:“我们是中国工农革命军。你们这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作威作福,糟蹋乡里,反对革命,屠杀工农,十恶不赦,是劳苦大众的罪人。现在把你们统统抓起来,听候公审!”
    几乎在同一时间,、王尔琢指挥部分起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驻在东山养正书院的团防局和警察局,俘虏了400多人,缴枪300多支。智取宜章的胜利,揭开了湘南暴动的序幕!
    利用敌人“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的心理,让南昌起义部队冒充“国军”,大摇大摆地智取了宜章城,并以出席宴会联欢名义,把反动骨干分子一网打尽,真正是“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演绎的还是“瞒天过海”之计。
    P12-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