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以色列史

以色列史

  • 字数: 63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张倩红
  • 出版日期: 2014-01-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27927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542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7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以色列史》是我社“国别史”系列之一种。本书用简明的语言叙述以色列从史前至当下的历史,是一部既有故事性又有学术性的通史。
此次修订,更正了原书个别错漏,补写了第九章“迎接新挑战”。
以色列是一个流而不散、创造奇迹的民族,是西方宗教文明的发源地。在这里,宗教与世俗、战争与和平共存,鹰派与鸽派共舞。其独树一帜的沙漠经济、色彩斑斓的多元社会,其历史轨迹如同现代神话,叫人百思凝神。
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本书很后附有译名对照和索引、大事年表、参考书名。
作者简介
张倩红,女,汉族,1964年9月生,河南灵宝市人。1984年毕业于系河南大学历史,后留校任教。后获得辽宁大学获史学硕士学位、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史学博士学位。1999年进入南京大学和以色列巴伊兰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后历任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此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犹太研究所所长,兼任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理事,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兼职教授、山东大学教育部基地—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王国浮沉与异族统治(约公元前2000年公元135年)
第一节  族长时期
第二节  散居埃及
第三节  “士师”时代与希伯来王国
一、“士师”时代(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030年)
二、扫罗王(约公元前1030年-公元前l009年在位)
三、大卫王(约公元前l009年-公元前973年在位)
四、所罗门王(公元前973年-公元前930年在位)
五、王国的分裂与衰亡(公元前930年-公元前586年)
第四节  先知运动
一、先知的出现
二、先知思想
三、先知运动的影响
第五节  异族统治
一、波斯时期(公元前538年一公元前332年)
二、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2年公元前63年)
三、罗马统治与犹太战争(公元前63年公元135年)
第二章  流散时期的犹太人(公元135年19世纪末)
第一节  犹太教与基督教
第二节  巴比伦犹太社团
第三节  伊斯兰世界的犹太人
一、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早期交往
二、犹太教对伊斯兰教的影响
三、穆斯林统治下的犹太人
四、西班牙犹太社团
第四节  中世纪的欧洲犹太人
一、犹太人的分布及其经济地位
二、基督教会对犹太人的迫害
三、驱逐与外迁
四、隔都
五、意第绪文化
第五节  启蒙运动与解放时代
一、摩西·门德尔松
二、“哈斯卡拉”
三、法国大革命与犹太人
四、解放历程
第六节  走出“血汗工厂”的美国犹太人
第三章  通向建国之路(1897年一1939年)
第一节  复国先驱
一、犹太民族主义
二、复国先驱
第二节  赫茨尔与复国潮的兴起
一、赫茨尔与《犹太国》
二、巴塞尔大会
三、关于建国地点的争议
四、沃尔夫佐恩
第三节  “阿里亚”与《贝尔福宣言》
一、“阿里亚”
二、新伊休夫的发展
三、世界大战中的巴勒斯坦
四、魏茨曼与《贝尔福宣言》
第四节  英国委任统治下的伊休夫
一、犹太复国主义委员会
二、委任统治的确立
三、“阿里亚”再拟高潮
四、犹太代办处
五、优选规模的“阿里亚”
第五节  阿拉伯人起义与英国政策的调整
一、“西墙事件”
二、阿拉伯人起义
三、《英国政府白皮书》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以色列国的诞生
(1939年1948年)
第一节  大屠杀
一、希特勒与犹太人
二、从反犹立法到“最后解决”
三、幸存者
第二节  灾难过后的犹太世界
一、犹太意识的强化
二、美国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第三节  世界大战中的巴勒斯坦
一、伊休夫参战与帕尔马赫的建立
二、移民问题
三、伊休夫的经济状况
……
第九章  迎接新挑战
(2006年2012年)
第一节  风雨飘摇的奥尔默特政府
一、沙鹰折翼
二、内外交困
三、“铸铅行动”
第二节  内塔尼亚胡再度执政
一、艰难组阁
二、聚焦伊朗核危机
三、经济回升
四、前途未卜的和平
第三节  社会整合与精神困顿
附录  谱写中以两国关系的新篇章
译名对照及索引
以色列历任总统
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摘要
    第二章
    流散时期的犹太人
    (公元135年19世纪末)
    公元135年,犹太人反抗罗马的起义接近失败后,大批犹太人被迫逃离巴勒斯坦向各地迁移,一部分移居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两河流域及北非地区,也有不少人流向欧洲各国,犹太历史进入了长达1800年的“大流散”(Diaspclrd)时期。英语中的Diaspora特指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散居于世界各地,它来自于希腊语,意思为“离散”、“分散”。在希伯来圣经中,很早就有galut(或go―lah)一词,相当于英语中的exile,是指犹太人因为偶像崇拜、不守安息日或行不义等原因而被放逐到圣地之外居住。在犹太历目前,有两种不同的流散,一种情况是自愿居住他乡,这在圣经时代极其普遍,所罗门时代有些犹太人为了商业利润,主动定居他乡,以色列与犹大王国灭亡之后,一些犹太人移居叙利亚、埃及、巴比伦、希腊等,但耶路撒冷一直是他们的精神中心以及故土与圣地的象征。另一种情况是迫于外部势力的压力被强制流放他乡,如亚述、巴比伦与罗马帝国对犹太人的俘虏与驱逐就属于后一种情况。犹太人的散居史是一部充满被歧视与被迫害的血泪斑斑的苦难史;是犹太人为了维护个体的生存权、信仰权以及民族群体的凝聚力而创造的可歌可泣的抗争史;是犹太文化走向世界舞台、融人现代化大潮的色彩斑斓的发展史。靠前节犹太教与基督教
    在罗马征服巴勒斯坦的很初?百多年间,犹大内部的局势很好混乱,傀儡王争权夺利,再加上外部势力的介入,暗杀与冲突不断发生,许多人死于非命。人们从现实世界中看不到出路,便把热情与希望寄托于宗教关怀,“救世主的降临”、“光明之子的出现”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耶稣出现了。耶稣大约于公元前4年出生于加利利的拿撒勒,母亲是马利亚,父亲是木匠约瑟,Jesus也是一个很好普遍的犹太名字。关于耶稣的早期生活后人知之甚少,据推测,他应该是在一个很有修养的家庭中长大,并受过一定的犹太教教育。耶稣是一个法利赛教派的犹太人,他生活在加利利的农民之中,并成为他们的代言人。耶稣继承先知们的传统,维护犹太律法,“跟当时的拉比们一样,耶稣在会堂里演讲,与文士们辩论,与其他拉比不同的是他也在街道上、山坡上、加利利海边作演讲。不仅如此,他广泛地与各个阶层的人士交往,包括妇女、儿童、收税官、罪犯以及对律法一无所知的穷人”。由于他很好关心下层人的疾苦,并为百姓医病,所以在加利利地区得到了一些人的拥护,有些人是被他的言论所吸引,也有人是被他的人格所感化。
    耶稣所宣传的思想在很多方面继承了法利赛教派的主张,反对犹太教的陈规陋习,宣扬死后复生、精神在来世的延续、天国的幸福、天使与恶魔的存在、救世主降临与“上帝之国”的出现等,“尽管这些信条体现出耶稣只是一个守教的犹太人,但他和法利赛教派在遵守律法的要求上不同,他的教义强调……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