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口若悬河

口若悬河

  • 字数: 19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吴礼权
  • 出版日期: 2014-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680713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2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系有名修辞学家、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历史小说家,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礼权博士所著。2004年由吉林教育出版社作为“中华语言魅力丛书”之一种出版,深受学术界好评与认同,已故有名语言学家、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陈建民先生曾专门撰文评论,高度赞扬。2005年获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一等奖(吉林省政府奖),2006年被评为吉林省首届“新华杯”读书节读者最喜爱的十种吉版图书,2007年被评为吉林省新闻出版奖图书精品奖。
修订版相较于原版,在内容版式上都有了改动。除了相关材料的更新,还有文字上的改动。既保持了原书行文风行水上的风格,又体现了持论严谨扎实的特点,学术性与可读性兼顾。
内容简介
《口若悬河(演讲的技巧修订版)》(作者吴礼权)运用语言学、修辞学的学理,分类分析了原始演讲材料,用接近口语的语言与普通读者亲切交流,实用又有趣。《口若悬河(演讲的技巧修订版)》作者从大量的演讲实例中归纳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用修辞学的理论进行分析阐释,帮助读者掌握语言技巧。
作者简介
吴礼权,字中庸,安徽安庆人,1964年7月25日生。文学博士(中国修辞学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任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复旦大学全国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等。曾任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客员教授、专任教授,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湖北省政府特聘“楚天学者”讲座教授等,上海市语文学会秘书长、副会长。
学术研究方面,迄今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中国笔记小说史》、《中国言情小说史》、《清末民初笔记小说史》、《古典小说篇章结构修辞史》、《中国修辞哲学史》、《中国语言哲学史》、《中国现代修辞学通论》、《表达力》、《修辞心理学》、《现代汉语修辞学》、《委婉修辞研究》等16部。另有《阐释修辞论》、《中国修辞学通史》、《中国修辞史》、《20世纪的中国修辞学》、《中国历代语言学家评传》、《大学修辞学》等合著8种。学术论著曾获重量奖3项,省部级奖7项,专业类全国优选奖1项,国家教育部科学研究一等奖1项。三十多岁即成为复旦大学百年历史记录年轻的文科教授之一,也是专享最年轻的语言学教授与博导。曾多次赴日本等海外高校讲学或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并受邀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等许多国际知名学府作学术演讲。
文学创作方面,著有长篇历史小说《远水孤云:说客苏秦》、《冷月飘风:策士张仪》,2011年11月由台湾商务印书馆与云南人民出版社以繁简体两种版本同步推出,在海峡两岸读书界与学术界产生了强烈反响。《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南方日报》等全国各大媒体均有大量报道,新浪、搜狐、雅虎、香港凤凰网等各大门户网站亦有报道。另有历史类著作《假如我是楚霸王:评点项羽》,2005年由台湾有名出版机构远流出版公司隆重推出,与日本“国民作家”司马辽太郎的《项羽对刘邦》、台湾作家陈文德的《刘邦大传》为系列套书,是当年风靡于台湾读书界的畅销读物。另两部长篇历史小说《镜花水月:游士孔子》、《易水悲风:刺客荆轲》,分别于2013年10月与2014年1月由台湾商务印书馆、暨南大学出版社以繁体与简体两个版本在海峡两岸同步出版发行。
目录
引言:演讲无处不在,演讲需要技巧
一、政治家的说服力:孙中山认为“日本妓女地位高”
二、外交家的幽默感:陈毅“从此不怕帝国主义”
三、军事家的攻心术:张治中有“夫人可以作证”
四、做官者的理由:团委书记“推动我的事业”
五、生意人的说辞:市长要“雨婆婆做媒”
六、作家的生花妙语:公刘祝酒说“钢轨”
七、老师的三寸之舌:教官致词“三不祝”
八、证婚语的韵味:钱钟书解说“真善美”
九、公祭词的境界:邹韬奋一句话语祭鲁迅
十、找饭碗的陈说辞:司机求职两句话
第一章 演讲的基本原则:技巧的技巧
一、用词平易:章太炎放言“我是神经病”
二、造句简约:梁启超痛快淋漓说“人权”
三、结篇短悍:胡适之言简意赅述“自由”
第二章 演讲起首的技巧
一、引言入题:胡适的“三个畜生”
二、引事入题:金庸“兰亭挥毫,北大讲学”
三、仿拟悬疑:梁思成是“无齿之徒”
四、易色换义:郁达夫“真我的丰采”
五、别出一解:陶行知原是“种田汉”
七、造事入话:老舍“你还是杀了我吧”
八、设歧造势:美妇上场“脱裙子”
九、设问引思:蔡畅“一个女人能干什么”
第三章 演讲结尾的技巧
一、引言收煞:胡适“辩冤白谤为第一天理”
二、引诗作结:印度姑娘的“寸草心”
三、引事说理:胡适“争真理不穿好裤子”
四、铺排壮势:秋瑾的“五个希望”
五、设疑激问:梁启超为听众“解苦闷”
六、析字引申:陶行知“春字三人日”
七、求同存异:老师送给学生“六种心”
八、陡跌结尾:老舍宣布“散会”
九、口号收括:朱德的深情呼唤
第四章 有力感人的技巧
一、引语征信:孙中山申说“天下为公”
二、援事明理:鲁迅证论“天才与民众”
三、咄咄叩问:章太炎质疑“督抚革命”
四、反复其辞:天之骄子的深切忧虑
五、列举分承:村官艰难的心路历程
六、排比强势:董建华五个“但是”说使命
七、对比明义:景克宁的“五十年代回忆”
八、数据说话:河流水体保卫战
九、直面呼告:冯玉祥的真情互动
十、承转见义:厂长的“党票”、“文凭”和“阅历”
第五章 新颖生动的技巧
一、取譬相成:徐志摩“新鲜人道的种子”
二、创意造言:启功“我哪儿乖啊?”
三、析词衍义:陈毅“将日本鬼子的军”
四、示现复真:一百多年前的圆明园火焰
五、析字述情:梁启超为泰戈尔取名
六、说典寓义:贾平凹回忆梁武帝
七、即事类比:鲁迅的“汽车与文学”
八、回环反衬:丑星自嘲悦观众
第六章 幽默风趣的技巧
一、错位联姻:胡适“替将来捏造掌故”
二、设疑引岐:的“肚先生”
三、先抑后扬:高信谭“女人四十才发芽”
四、仿造规拟:周恩来祝福“女朋友”
五、别创新解:陈毅劝人别当“空军司令”
六、旁枝逸出:鲁迅“白眼我却装不好”
七、时空交错:钦定周瑜为“青年团员”
八、奸里撒混:雷祯孝的“五个海”
九、谐音关合:周恩来的“导弹”与“捣蛋”
十、变换语序:司仪妙语说“二美”
第七章 借景生情:即兴演讲的技巧
一、就地取材:周恩来与喜马拉雅山
二、即景起兴:闻一多的“月亮”与“乌云”
三、就名衍义:鲁迅顾名思义说“民国”
四、借题发挥:闻一多“扭转历史的手”
五、以人为本:马寅初的婚礼讲辞
六、由姓说人:吴稚晖“为姓吴而自豪”
七、引经据典:闻一多的“天洗兵”
八、睹人生情:郭沫若“女人的打扮”
九、与时俱进: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十、即境作喻:省长“山水如男女”
十一、见物起意:爱情与鲜花
十二、闻鸡起舞:人事制度改革的春雷
十三、见风使舵:张帝抚慰国人心头难言的痛
参考文献
附录:吴礼权主要学术论著目录
后记
修订版后记
摘要
    这可表示古代人对于自由的意义,就是“自由作主”的意思。
     二千多年有记载的历史,与三千多年所记载的历史,对于自由这种权力,自由这种意义,也可说明中国人对于自由的崇拜,与这种意义的推动。世界的自由主义运动也是爱自由,争取自由,崇拜自由。世界的历史中,对这一运动的努力与贡献,有早有晚,有多有少,但对此运动都有所贡献。中国对于言论自由、宗教自由、批评政府的自由,在历史上都有记载。
     中国从古代以来都有信仰、思想、宗教等自由,但是坐监牢而牺牲生命以争取这些自由的人,也不知有多少。在中国古代有一种很奇怪的制度,就是谏官制度,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院。这种谏官制度,成立在中国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之前。这种谏官为的是要监督政府,批评政府,都是冒了很大的危险,甚至坐监,牺牲生命。古时还有人借宗教批评君主。在《孝经》中就有一章《谏诤章》,要人为“诤臣”、“诤子”。《孝经》本是教人以服从孝顺,但是君王父亲有错时,作臣子的不得不力争。古代这种谏官制度,可以说是自由主义的一种传统,就是批评政治的自由。此外,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史官,就是记载君王的行动,记载君王所作所为以留给千千万万年后的人知道。古代齐国有一个史官,为了记载事实写下“崔杼弑其君”,连父母均被君主所杀,但到了晋国,事实真相依然为史官写出,留传后世。所以古代的史官,正如现在的记者,批评政治,使为政者有所畏惧,这却充分表示言论自由。
     以上所说的一种谏官御史,与史官制度,都可以说明在中国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尚未成立时,就非常尊重批评自由与思想自由。
     中国思想的先锋老子与孔子,也可以说是自由主义者。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老子所代表的“无为政治”,有人说这就是无政府主义,反对政府干涉人民,让人民自然发展,这与孔子所代表的思想都是自由主义者。孔子所说的中庸之道,实在是一个中间偏左的态度,这可从孔子批评当时为政的人的态度而知道。孔子当时提出“有教无类”,可解释为“有了教育就没有阶级,没有界限”。这与后来的科举制度,都能说明“教育的平等”。这种意见,都可以说是一种自由主义者的思想。
     孟子说:“民为贵,君为轻。”在二三千年前,这种思想能被提出,实在是一个重要的自由主义者的传统。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孟子给读书人一种宝贵的自由主义的精神。
     在春秋时代,因为国家多,“自由”的思想与精神比较发达。秦朝统一以后,思想一尊,因为自由受到,追求自由的人,处于这“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环境中,要想自由实在困难,而依然有人在万难中不断追求。在东汉时,王充著过一部《论衡》,共八十篇,主要的用意可以一句说明“疾虚妄”。全书都以说老实话的态度,对当时儒教“灾异”迷信,予以严格的批评,对孔子与孟子都有所批评,可说是从帝国时代中开辟了自由批评的传统。再举一个例:在东汉到南北朝佛教极盛的时候,其中的一位君王梁武帝也迷信佛教。当时有个范缜,他著述几篇重要文章,其中一篇《神灭论》,就是驳斥当时盛行的灵魂不灭,认为“身体”与“灵魂”,有如“刀”之与“利”。假如刀不存在,则无所谓利不利。当时君王命七十位大学士反驳,君王自己也有反驳,他都不屈服,可说是思想自由的一个表现。再如唐朝的韩愈,他反抗当时疯狂的迷信。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痛骂当时举国为佛骨而疯狂的事,而被充军到东南边区。后又作《原道》,依然是反对佛教。在当时佛教如此极盛,他依然敢反对,这正是自由主义的精神。再以后如王阳明的批评《朱熹》,批评政治,而受到很多苦痛。清朝有“颜李学派”,反对当时皇帝提倡的“朱子学派”,都可以说明在一种极不自由的时代,而争取思想自由的例子。
     在中国这二千多年的政治思想史、哲学思想史、宗教思想史中,都可以说明_中国自由思想的传统。
     今天已经到了一个危险的时代,已经到了“自由”与“不自由”的斗争。“容忍”与“不容忍”的斗争。今天我就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我们老祖宗为了争政治自由、思想自由、宗教自由、批评自由的传统,介绍给诸位。今后我们该如何地为这自由传统而努力。现在竞还有人说风凉话,说‘自由’是有产阶级的奢侈品,人民并不需要自由。假如有一天我们都失去了“自由”,到那时候每个人才真正会觉得自由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胡适《中国文化里的自由传统》)P47-4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