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成德之道

成德之道

  • 字数: 30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作者: 管斌
  • 出版日期: 2013-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532139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7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成德之道》由管斌著,用一条条或明或暗、或实或虚的线索,编织成铺展在宇宙空间的包罗万象的成德之道宝网;用一个个或大或小、或中或外的事例,构建起穿越在古今时光的成德之道高山;用一片片或深或浅、或繁或简的哲思,打造出闪耀在灵魂深处的成德之道明珠!
烦恼可除,沉郁可解,凡俗可雅,快乐可得,美梦可及,其有道乎?答日:“然!”雷锋已证。其道远乎?答日:“否!”道在心中,路在脚下,刘成德已证,古今中外功成者已证。道以德而就,德以道而成。《成德之道》循循善诱:积善成德,由凡人圣,“仁道在迩”,“真实不虚”!何必“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道可道”,德可德,“而天下平”!
作者简介
管斌,山东平邑人,经济日报高级记者。出版有文学作品《黑色的魅力》、《沂蒙山》,书法论著《古代山东书法论》。曾在教育、企业、机关工作。后调入经济日报,长期从事经济报道。经济日报曾连续两年为其个人开设专栏,第一年每周一篇,撰写《家政谋略》;第二年连载《古人与养生》,推出52篇。近年来,在搞好经济报道之余,关注道德建设,弘扬雷锋精神,为企业、机关、学校等作过很多场学雷锋报告。
目录
序言 天地长久道德永恒
引言 九九归一天下归德
第一章 如燕衔泥积善成德
第二章 如蛛结网尽织尽责
第三章 如剥竹笋损之又损
第四章 如饮水故当思其源
第五章 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第六章 如春普惠天人同泰
第七章 如学尧舜人皆可成
第八章 如传薪火光亮后辈
第九章 如深树根积植德本
后记 “走转改”中乾坤大“三贴近”里天地宽
编辑余话 道行天下德泽中华
摘要
    泰山挺起民族的脊梁,是中华精神写在天空的诗。
     每年,燕子抢着时效,为春发布着通稿。
     匆匆,
     燕子用随身携带的剪刀,
     裁朝霞,出彩报,
     春的消息上了头条。
     灵燕还管着发行,
     忙着为东岳发了特快专递。
     那一年,十八盘上,一位青年,一会儿帮扶吃力的老人,一会儿帮人抱抱小孩,一会儿替泰山挑夫担上一阵……在盘道的分行上,他踏着向善向上的脚步,凝炼出道德的诗句。
     泰山顶上,济济有众,咸待日出。他,置心高处,超然物外,把浮云万里一眼看开。极顶的早上,寒气袭人,他脱下外套,给一位冻得发抖的游客穿上。他坚忍着寒冷,脸上却洋溢着快乐。他不是雷锋,却有着《雷锋日记》中所写的相同的感受――北风刺骨,雷锋取下自己的手套,送给那位老太太:“一路上,我的手虽冻得像针扎一样,心中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太阳露出了笑脸,他犹如泰山顶上一青松,挺拔着一身慈爱的朝霞。
     ――这是年轻的刘成德。
     泰山上,偶有不注意的游客随手扔下矿泉水瓶或盛食物的塑料袋,他便捡拾起来,做得那么泰然自若。一个粗心的游客,把钱包丢了,没有钱买下山的缆车票,急得团团转。他掏出200元,济人之困。太阳走向西边的山头,晚霞照亮了他的脸庞。路边的纪念品小摊上,摆着刻有“好人平安”、“泰山石敢当”等字样的石头。他走得有些累了,坐下歇息,霞光为他镀了“金身”,远远望去,俨然一尊“泰山石”。燕子绕着他盈盈地飞着,轻轻地叫着,像是在示意:能给您帮点忙吗?他拜托:燕子,您受受累,飞到雷锋的肩头,捎个信――俺想他了,忒想他!
     ――这是年过七旬的刘成德。他数十年如一日,不计名利,不问收获,日行善事,集小善终成大善。
     他是哪里的人呢?
     泰山脚下有个长清区,长清区有个归德镇,归德镇有个刘成德。
     他是怎样的人呢?
     他是雷锋的战友,雷锋曾亲笔赠言刘成德一“是我永远学习的好榜样”。
     刘成德从部队转业到工厂,从工厂回归农村,变化的是岁月,变化的是舞台,变化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一心一意一辈子学习雷锋,薪火相传五十载。他引吭高歌,续唱出响亮的“雷锋之歌”;他信受奉行,延展着不尽的“雷锋之路”。
     达?芬奇说:“谁播种道德,谁就收获荣誉。”20n年,他被济南市评为道德模范。‘
     我去泰山脚下的万德镇写刘成德的故事。峰回路转,车进了山套。这里叫灵岩,位于泰山西北麓。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游后赞叹:“游泰山而不至灵岩,不成游也。”车过通灵桥,转上一个陡坡,就到檀园,清清静静,我个人开了个房间,静悄悄地写着稿子。
     两棵400多年的丁香开了,一棵粉红,一棵洁白,浓香盈园。千年的青檀萌动出满树卯形绿叶,红的、紫的、白的牡丹花开富贵,花儿正盛的连翘满枝金黄,榆树上满挂着串串榆钱,声声乌语,婉转动听。
     灵岩所在地叫万德。大地具足万德,所以“土能生万物,地能发千祥”!花开得不增不减,乌叫得不生不灭,泉流得不垢不净,万德具足的大地,很满意春天的工作。
     远取诸物法蛛网,近取诸身织文章。我要在这里“网”出雷锋的战友刘成德,“网”出雷锋,还“网”什么呢?古往今来多少事,一只网虫网春秋。到底“网”什么呢?网那生天生地之前的本然,一切本然了,一切也就自自然然!
     每个人心中都有张网,关键看网什么。网了一腔自私,心灵都变得幽暗;网了一片阳光,灵魂都变得亮丽。
     刘成德心中没有那么多网,他的过去、现在、未来只有一张网――雷锋网。这张网能放无量光,而光源就是道德。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
     雷锋网网络天下。我在采访雷锋的战友乔安山时,他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有一次,他在武汉做报告过了点,气喘吁吁地跑上飞机时,恼怒的眼神纷纷向他投来。“这是乔安山同志,雷锋战友。”机长解释说,“耽误大家的行程了,老人家给武汉大学做雷锋事迹报告误了机。”立时,乘客全体起立,向他致意,热烈的掌声在客舱口向起。这是鼓给雷锋的掌声!乔安山讲到这里,掉下了眼泪。
     刘成德与雷锋有深厚的情谊,他常说雷锋长了个娃娃脸,他活泼可爱的样子总在眼前。
     1962年2月,东北依然是天寒地冻,而沈阳军区首届团代会却洋溢着融融的春意。开会之余,大家三五成群到雷锋住处与他交流。雷锋总是很客气、很谦和地与代表交谈。从入住的军区招待所到开会的地方有三四里路,千余名代表每天步行到会场。路上,总有代表利用这个机会与雷锋交谈。年轻人火热的心,温暖了这条10多天走来走去的青春之路。
     这是沈阳军区的“群英会”,雷锋利用开会的一切间隙,博采众长。刘成德说“雷锋是一个很善于学习的人。雷凯与雷锋的故事,就是团代会上的佳话。”
     雷凯也是团代会的代表,他是神枪手,百发百中,是沈阳军区军事训练的标兵,两人在会上相识。雷锋常找他学习射击技术。雷凯也很喜欢雷锋,很乐意教他。枪把如何依托,如何瞄准,如何勾机,雷凯讲得很细。中午休息、晚饭后,他俩常在一块切磋。雷锋说:“我要学成神枪手,到前线杀敌,保卫祖国!”代表们就说他们是亲哥俩,两人乐呵呵地听着,不作分辩。
     P008-01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