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聪明的管理者

聪明的管理者

  • 字数: 23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 作者: 孙科炎
  • 出版日期: 2014-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235190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3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聪明的管理者:从理念到行为的嬗变》编辑推荐:管理者究竟要修炼哪些品质,要具备怎样的心智和情操?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策划了这本书。《聪明的管理者:从理念到行为的嬗变》传达了这样的意图:“管理者”这样的身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格的内涵,它具有“岗位人格化”的特性。唯有了解这一岗位所需要的那种人格和行为特质,才能把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简介
孙科炎,实战管理培训顾问,拥有10多年企业管理经验。在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组织管理、流程管理等领域拥有深厚的理论洞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曾对近100家企业进行管理素质和职业素质培训,整合和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能迅速解决团队作业中的诸多问题。已出版管理学畅销书多部,深受业界人士欢迎。
目录

前言
01/领导与仆从
管理者身份的背后
为什么你必须获得团队的认同
给你的不是领导权力,而是服务的责任和义务
02/克己与正业
谈谈看待失败的方式
克制自己的两重性
管理者应从管理好自己开始
03/糊涂与精明
你是个精明人吗
自利与道德之间的平衡规则
你既需要精明,也需要糊涂
04/柔和与强硬
柔和的管理更有灵性
规则需要得到强制性执行
如何让柔和与强硬融合
05/权威与谦卑
如何看待员工的顺从
为什么管理者不能百般
纵然表现谦卑,也要注意约束条件
06/从善与偏执
偏执的产生过程
如果没有质疑声,你的风险会更大
管理者要接受质疑,并鼓励员工质疑
07/宽容与严苛
严苛管理未必有利
压力必须在员工承受范围之内
为员工减压,需要你的宽容之心
08/理想与务实
为什么要设计那些遥不可及的理想
在理想与务实之间取得平衡
理想的设计和实现都是你需要关注的
09/内安与外稳
你的团队需要稳定的运行状态
管理一旦过于安稳,便会失于僵化
有时候,你有必要特意制造一点儿危机感
10/优势与劣势
为什么人们喜欢弥补不足
不要奢望每位员工都是完美的
你要关注能力差异,实现优劣势互补
11/定位与错位
管理成效取决于内部定位
为什么内部定位如此重要
你必须确保员工契合岗位需要
12/竞争与合作
内耗分割了组织的力量
各自为政的背后是什么
我们更需要构建一套合理的竞合机制
13/伙伴与敌人
如何看待你的“敌人”
无人分享将是人生的悲剧
你应该尝试与“敌人”在一起
14/预期与现实
关于预期的实现
人们习惯于证明预期的可实现性
你必须确保预期实现,必要时调整预期
15/计划与变化
面对变化,你不能无动于衷
一切应围绕真正的目的而存在
16/坚持与放弃
坚持或放弃,都需掌握时机。
抉择是每个人必然面对的难题
你如何看待沉没成本
无论坚持还是放弃,你都必须恰当地选择
17/枝节与全局
忽视细节所带来的问题
你是不是容易沉迷于细节
你必须善于抽离,发现有代表性的细节
18/行为与态度
如何看待态度的影响力
为什么要用行为来重塑态度
你必须确保员工的态度与行为一致
19/直觉与分析
你依靠直觉来决策吗
小心,你的直觉很可能是错觉
你不能简单地相信直觉或依赖技术分析
20/强迫与引导
能更好地管理。
每个人都有服从领导的本能
你应该强化,而非强迫
你需要找到最适合的引导方式
21/批评与表扬
任何回应都比无动于衷更有益
最积极的回应方式就是肯定他们
你更需要让员工乐于接受批评
22/错误与反思
每个人都有“事后聪明”的倾向
即便机会再来,事后聪明者仍难以成功
你必须学会反思错误或全力避免错误的发生
23/公平与公正
是什么让员工追随管理者
不仅要结果公平,还要程序公正
员工的感觉比什么都重要
24/客观与偏好
难以避免的决策偏好问题
客观与偏好总是并存的
如何避免个人的片面决策
25/承诺与要求
为什么要循序渐进地要求他们
你的循序渐进要指向一个信服点
解除对方的防御机制是你必须完成的任务
26/常规与创新
思维定式总是存在局限性
为什么存在常规与创新的差别
你有足够的时间去酝酿最终的创新
27/保守与冒险
你是保守的还是冒险的
你不能让保守或冒险成为习惯
管理者还应避免群体决策陷入特别状态
28/惰性与责任
关于群体效率与个人效率的问题
“人人都是旁观者”现象的背后
你的任务是打破群体惰性状态
29/少数与多数
为什么人们总是更相信多数人的判断
少数派总是处于无奈与挣扎之中
有时候,我们需要集中发挥少数人的影响力
30/回避与面对
谈谈“员工的挫折感”
不能任由员工因挫折而气馁
不能让员工回避成功
31/倦怠与激情
普遍存在的工作倦怠
倦怠可能是因为不值得
管理者应努力让员工保持激情
32/忠诚与叛离
忠诚的员工也可能发生叛离
是什么导致他们的叛离
保证团体的内部忠诚是管理者的任务
后记
参考文献
摘要
    为什么你必须获得团队的认同
    一个管理者如果具备了所有的领导特质,并且处在领导岗位上,是不是就可以接近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推动管理活动?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当下一些管理者在处事上确实存在诸多偏颇之处。
    一种较突出的现象是,当某些人拥有了“管理者”的身份和相应的“领导权力”之后,他们极易陷入“独断专行”、“恃才傲物”或者“张扬跋扈”的行为状态中,从而破坏了他们作为管理者理应具有的影响力。
    实际情况是,尽管管理者需要具有某些与员工不同的特质,但是,并非具有这些特质的人就一定能够成为管理者,更不能保证其领导活动一定成功。
    心理学家斯托格迪尔研究发现,管理者与非管理者在特质方面的差异,在各种场合并非固定不变。一个具备管理者特质的人,在某种场合可能成为管理者,在另一种场合中却未必如此。比如,有的人在战争中会成为领导,而在和平时期却不行;内行人未必都是成功的管理者,外行人也有可能成功管理内行人。
    这是因为不同的情境下,群体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比如,在企业刚成立时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之后,其团队成员在能力、状态、满意度等各方面的情况肯定会不一样。所以,要成功统领群体,领导者的特质必须与群体特征有效结合。
    社会心理学家塔杰菲尔和特纳等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塔杰菲尔和特纳等人看来,尽管处于领导地位的人可能需要具备某些个性特质,但这并不意味着领导者是天生的。他们认为,绝大多数人之所以获得管理身份或者领导地位,都是“社会认同”的结果。只有*能够被群体成员认同的人,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能力,成为统领群体的那个人。
    社会认同在任何团队中都存在,它是制约团队成员的一种隐性规范。比如,在一个企业中,当纸质化审批程序已经建立起来,各部门已经习惯了这种审批程序时,如果要推行电子化审批,很多部门都会排斥或者不愿意做。因为纸质化审批程序己在无形中成为该企业的群体规范,众人形成了这种认同感之后,会不自觉地服从这个规范而不愿违背。这时,就会出现“各部门都在观望其他部门是否作出改变”的现象。
    在这种现象中,“纸质化审批程序”就是成员之间存在的一种“社会认同”,而“电子化审批”则是一种新的、有待形成的“社会认同”。尽管没有任何法律性、制度性的文件,去告诉每个人“应该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但是,“社会认同”仍然操纵着每一位企业成员,当然也包括管理者。一旦社会认同出现,大多数人的意见就会保持一致性,而那些违背“社会认同”的人或行为则会被群体抵触。
    从社会认同的观点来看,群体的存在源于人们心理的认同,群体中的人们依据某种特征而分享着一种关于自我的观念。也就是说,群体规定着自我。因此,某一群体的社会价值或身份,就成为自我的社会价值或身份。
    当群体成员对所在群体产生认同感之后,他们会产生一种排外心理,即对不属于本群体成员或与群体大多数成员持相反意见的人,予以排斥或挤压。这种心理的影响是相当直接的――若一个人不被群体所接受,不能得到群体成员的认同,那么他就很难发挥自身的影响力。
    比如,很多大学生村官上任之后,在技术性工作或程序性工作上的处理还算妥当;但是,一旦涉及决策问题,如村民的认知调节、矛盾纠纷的调节等问题,便往往力不从心,得不到广大村民的呼应与支持。这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自身的能力与经验有待加强,同时也反映了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缺乏社会认同。
    在农村,村民的乡土和家族观念通常比较强――他们会把大学生村官当外人看,再加上大学生村官的生活习惯、行事作风等一系列特征与村民存在着巨大差异,所以,村民们很难对这些大学生村官产生认同感。如此一来,大学生村官就很难让村民听从他的决策指挥,他的权力也会因此被架空,*终导致其工作无法展开。
    其实,很多大学生村官到地方之后,学说当地的方言或者培养当地的生活习惯,也是基于这个原因,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得到村民的认同。
    同理,在企业中,不管一个管理者多么有能力,如果没有员工的认同与支持,那么他的能力也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
    王先生原来供职于一家大型建材公司,是一名很好的营销管理者。后来,他被山西一家颇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挖走,担任该企业的营销,总经理。上任的一个月里,王先生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产品再定位、销售团体构建、营销思路整合等一系列工作,并打算利用当年的市场契机进行销量冲击。但是,他遇到了很多问题。
    首先是老板不信任,作为营销总经理,连决定一个促销活动的权力都没有;其次是员工不配合,老员工还是原来的工作习惯,要求员工上报的数据要三四天以后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此外,计划执行不力,虽然员工都不提出反对意见,执行时却不见动静或行动缓慢……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王先生无法施展自己的能力,企业的销售业绩自然也无从提升。王先生对此感到**无奈,*后主动提出了辞职。
    这是企业中典型的“空降兵”阵亡事件。所谓“企业空降兵”,就是企业从外面招聘进来或从其他公司挖来的高级管理者,这些人本身很有能力,但由于自身的气质、素质、经历等与企业环境不适应,得不到企业员工的认同,所以不能发挥自身的影响力。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