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书法.文化.哲学

书法.文化.哲学

  • 字数: 32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黄君
  • 出版日期: 2014-02-01
  • 商品条码: 978730018489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1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黄君先生是一位长期关注社会人文的知识分子,曾主编《当代书画家随笔丛书》,写有大量文化随笔和艺术类短论,这些文字大多没有公开发表。《书法文化哲学(黄君随笔短论)》收入随笔短论140余篇,分为随笔、日记、信札、序跋等四卷,总计约30万字,内容广涉及文化、哲学反思,人事追记以及当代文化现状的剖析与评述,尤其对当代人文建设,文人操守与职志等,多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语言真率而活泼,可读性很强
内容简介
《书法文化哲学(黄君随笔短论)》收入随笔短论140余篇,分为随笔、日记、信札、序跋四卷,内容涉及文化、哲学反思、人事追记以及当代文化现状的剖析与评述,尤其对当代人文建设、文人操守与职志等,多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语言真率而活泼,可读性很强,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的深刻思考。
黄君专著的《书法文化哲学(黄君随笔短论)》中用真率活泼的文字,吸引着读者的眼球,用看似闲庭信步的文字,记录着当代人文值得关怀的诸多人物与事件。启迪幽思,传播正能量。
作者简介
黄君,字君平,号鉴斋,当代有名书法家,学者、诗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北京文博学院教授,是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得主,中国拍卖历史记录高价拍品《砥柱铭卷》鉴定专家。2005、2012年两度被评为“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人民文学》推介“诗书12家”之一。书法作品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多种大型展览,并在北京、上海、南宁、常德等地举办个展,为诸多风景名胜和文博单位刻石和收藏。著有《书法创作引论》《东方思维与中国书法》《王羲之<十七帖>研究》等多种学术专著,出版字帖和专集二十余种,主编系列出版物《当代书法理论家著作丛书》《诗词丛刊》《当代名家诗词集》和五卷本《黄庭坚书法全集》等 。
黄君先生是一位长期关注社会人文的知识分子,曾主编《当代书画家随笔丛书》,写有大量文化随笔和艺
术短论。《书法.文化.哲学》收录随笔短论
140余篇,分为随笔、日记.序跋,书信四卷,内容涉及文化、哲学反思,人事追记以及当代文化现状的剖析与评述。尤其对当代人文建设、文人操守与职志等,多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语言率真而活泼,可读性很强,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的深刻思考。书中用诚挚活泼的文字,吸引着读者的眼球,用看似闲庭信歩的文字,记录着当代人文值得关怀的诸多人物与事件
目录
卷一随笔
话说姓、名、字、号
文峰塔小记
一个文化型的爱国家族[江西修水竹圾陈氏家族史略]
修水文化第一人:公子庆忌
话说修水文化
山谷研究与中国文人斋室名号
不可妄论宋人诗文书法
凌左义的黄庭坚研究
关于《山谷禅喜集》
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评选问题
评王安石与朱熹的学风
宋人书法的独立性格
后现代主义与西方文化霸权
东方文化与民族希望
东方的逻辑与哲学
真解艺术的宋人
浏览《新书目录》
论治史之难
遗感不见陶博吾
语言的局限与学术研究
人类的归趋
八大山人的简约之美
“鉴斋”小记
论书法之难
略说学者之宽容
学者之兼通
宋代禅与儒的合流
文化结构·思维模式·时代书风
殷荪《中国书法史图录》阅后记
社会科学的本土化
混乱的书法出版物
读山谷语跋(二则)
撰述的苦衷
书法、书法学与流派意识
中国文化之阐释传统
京华十一人展观后
关于邱振中对草书的分期
成都参加《世纪之门》当代美术邀请展
追问“新文人书法”
山谷《松风阁诗》和威风锣鼓
文化的积淀与释放
记手机短信一则
《志林》自说
论用笔浅深[自跋临右军书卷]
“《书法报》报上展”感言
“写什么”和“怎么写”[再论“我手写我口”创作理念]
达津亭记
怀素《小草干字文》有瑕疵
评于右任标准草书《干字文》
2005年度《书法》杂志十大人物评选获选感言
嵩山少林寺的黄庭坚石刻
林岫诗词有佳作
《兰亭》论辩中启功之难
沈鹏先生两首诗作
谢云先生论“忠恕”
刘墨“文化发展周期说”
记谢云先生草篆“人弃我取”
谢云论艺术家成功三品格
贺监草书帖
《绛帖》卷五《驰期帖》应系王献之书
跋《澄清堂帖》
书法创作感言
祭黄龙文
略论备课的功夫
卷二日记
宜宾访山谷遗踪记
杭州访黄龙洞
少林寺谒达摩洞
日记
与刘经富换书记
日记
日记
日记
日记
访韩玉涛先生
日记
访传印法师
访苏晋仁先生
日记
黄华、祁淑云夫妇晚年生活一瞥
日记
日记
日记
日记
中秋诗信
日记
日记
游南京栖霞寺记
日记
记与沈鹏先生的一次交谈
参加“快哉雅集”记
卷三序跋
自跋《南宋书学思想流变》
《赵立文画集》序
《双井黄氏续修宗谱》序
《葛鸿桢书论文集》校后记
……
卷四书信
摘要
    话说修水文化:公子庆忌
     旧时的中国人,尤其是文人和官僚士大夫,有一种非常普遍的人生观念,叫作“达则兼善天下,不达则独善其身”。意思是说,一个人活在世间,要有高尚美好的人格精神,当人生得意、事业顺利的时候,要努力为众人服务,以天下兴隆富足为己任;如果身处逆境,虽不能施展才华天赋,也要洁身自好,做一个自身完善的人。由此,中国有了隐逸文化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神仙、道士、僧人和隐逸之士组成了这一文化现象的主体,以此为媒介,中国的思想哲学、文化艺术乃至生活方式,都建立起对隐逸文化的亲近、暧昧心理,以平淡自然为尚趣的文化性格显得非常突出,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对此一现象加以梳理、反思无疑可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这样一个问题,当然不可能在一篇短文内解决,在这里,我们所要谈到的公子庆忌,正是这样一位隐逸之士。他因是周朝王室宗亲,吴王僚的儿子,故历史上都称他公子庆忌。公子庆忌约于公元前514年到前475年隐居修水县境内今渣津镇司前乡一带达40余年,成为修水有史以来第一位有事迹可考的文化名人。
     据《左传》和东汉赵晔《吴越春秋》等史书记载,公子庆忌是一位勇猛异常的奇士,他奔跑如飞,日行数百里,可以追赶野兽,用手能抓住飞鸟。公元前514年,吴国(建都于今江苏苏州)发生内乱。国王僚的堂弟公子光乘吴国出兵伐楚不能回师的机会,指使刺客专诸(人名)杀死僚,自称为王(即吴王阖闾)。当时,庆忌正出使在卫国(卫国国都在今河南省滑县),阖闾认为是一个祸根,派刺客要离(人名)刺杀庆忌。要离使出了恶毒的苦肉计先让阖闾砍掉自己的左臂,又让人杀死自己的老婆孩子,假装成吴国的“罪人”逃亡来到卫国,并在卫国见到公子庆忌,诉说与吴国的“深仇大恨”,怂恿庆忌与他一起回吴国报仇。庆忌不知其计,便与要离一起自卫国经楚南还,准备经长江而下,潜回吴国。
     就在乘船南下的时候,要离以短剑行刺庆忌。这时庆忌才知中了要离诡计。大抵他中剑后并未接近丧失自卫能力,凭着勇猛和毅力,他反擒住身形矮小的要离,威逼要离供出了充当阖闾杀手的真相。令要离意想不到的是,庆忌并没有由此而杀掉他,相反,放他回吴国去,为阖闾尽忠。要离刺杀庆忌不成,又为庆忌凛然大义所感动,羞愧自杀身亡。
     庆忌遭刺后,没有直接回到吴国,而是来到当时属于吴国近楚边境之地修水当时的艾侯国,作了一位逸民。
     这便是公子庆忌隐居修水的时代背景,它为我县古代文明翻开了光辉的一页。艾侯国是庆忌祖先的封侯之地,今渣津镇司前乡龙岗坪的古艾邑遗址,便是当年庆忌居住过的地方。公子庆忌到底在修水居住多久?居住有些什么事迹?他是否报了阖闾的杀父之仇?年代久远,世事沧桑,详情已无从查考。但是,《左传?哀公二十年》的一则记载,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吴公子庆忌骤谏吴子曰:“不改,必亡。”弗听,出居于艾。遂适
     楚,闻越将伐吴。冬,请归平越。遂归。欲除不忠者以说于越,吴人
     杀之。
     按,哀公二十年即公元前475年,即在僚王被杀,庆忌遇刺的四十年后,这时阖间早已死去,吴国的罔王是阖闾之子夫差。按照这个记载,似乎庆忌是因“骤谏”夫差不被采纳而隐居艾邑的,这很明显与如前述史事不合。不过,我们从庆忌向吴王夫差请求回国平定越同侵略(请归平越)可以看出,庆忌在对待家仇与国恨的时候,还是做到了先国后家,与放走要离一样,都体现了他的凛然大义和亮节高风。令人痛心的是,骄横不可一世的吴王夫差,却硬要以“不忠”的罪名斩除庆忌。显然,夫差一方面唯恐庆忌作乱,故子承父志,完成阖间追杀庆忌的未竞之业;另一方面,他又以献媚于大敌当前的越国(以说于越)而不惜兄弟相戮,只可惜大义忠烈的庆忌,只能够抱恨终身,而吴国也没有能挽救自己的末运:两年之后(公元前473年)吴国即被越同所灭,印证了庆忌“不改,必亡”……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