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菊坛大道
字数: 230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 魏子晨
出版日期: 2014-01-01
商品条码: 9787532571161
版次: 1
开本: 18开
页数: 190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
¥42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李少春,有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1919—1975),河北霸州人,出身梨园世家,工武生、老生,京剧李派艺术的创始人。诞辰:1919年11月4日,农历己未年九月十二日;逝世:1975年9月21日,农历乙卯年八月十六日。父李桂春(艺名小达子),多才多艺,善于创新,是有名的南派演员。幼年在“永胜和”梆子班坐科,23岁起改学京剧。曾在天津挑班演出。魏子晨编著的《菊坛大道(李少春评传)》记录了李少春跌宕人生及其艺术经历。
内容简介
本书以十首词曲为线索,记录了李少春跌宕人生及其艺术经历,并深入、体统地分析了他的艺术创作和艺术风格。书后并附李少春大事年表、源流谱系、研究资料索引等。
作者简介
魏子晨 中国戏剧文学家。著有论文集《卫调独弹》、《厉慧良传》(合作)、“李少春书系”(四卷)等。总监之“李少春纪念馆”列入文化部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策划电视晚会一百余台,曾获第2l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大奖等。2012年起,转入研究“中国真性情文化史”,兴建“哪吒文化城”,主创“中国杏花村国际文化旅游节”,创作剧诗《大堰河》等。《中国京剧百科全书》称其“立论独特”、“文风率真”。
目录
总序(谢柏梁)
代序一 我的祝贺(刘厚生)
代序二 20世纪“十全奇才”(尚长荣)
大引子 中国京剧三代武生概说
定场诗严父“活包公”
一、[正宫]小梁州.师训
二、[仙吕]一半儿.高山流水
三、[南吕]金字经.守正出新
四、[中吕]普天乐.美猴王
五、[双调]得胜令.赤壁风流
六、[越调]柳营曲.满江红
七、[商调]金络索挂梧桐.耐欣赏
八、[大石调]初升月儿.丰碑
另册京剧干牌子[扑灯蛾]临终请罪书
九、[黄钟]红锦袍.兰陵王
十、[正宫]小梁州.中国旗帜
蹲底戏诗与画相结合:中国演剧体系的核心价值观
附录一 李少春艺术思想探索(高文澜)
附录二 李少春旗帜与2l世纪(魏子晨)
附录三 李少春大事年表
附录四 李少春源流谱系
附录五 李少春研究资料索引
后记(魏子晨)
摘要
1919年(民国八年)11月4日,农历九月十二日,李少春生于天津。但没过多久,李桂春便携全家移居上海了。所以后来连李少春也说自己是上海生人。少春原名宝磷,乳名二田,曾用名李海。原来霸州老家曾有个“李海童伶班”,班主李海自制戏箱,延聘教师。在坐科学戏的李桂春眼里是一位偶像。等他有了李少春,便以“李海”做名字了。
根据祖母的教导“好好念书,不学戏”,五岁的时候,李少春进了上海齐鲁公学(山东会馆)。因为身体赢弱,外号“二菜瓜”。“二菜瓜”念书非常用功。虽则如此,仍时不时地听到父亲的警告:“好好念书!不好好念,回家种地去!”李少春没有回家种地,念了不到一年,却病倒了。
七岁,父亲为李少春请来武功教师沈延臣、武净演员朱宝康(“大师哥”),作游戏式练功,名日“运动治疗”。每天早7点起练一个小时的基本功,然后上学去,这样走了几个月后,身体渐见好转。于是,父亲又在当地请了陈福寿、产保福教老生戏,贾德宝教武生戏。他自己也随时监督并指导。
李少春从十岁开始正式练功,上午拿顶、下腰、虎跳、飞脚,下午补习文化。父亲请杨瑞亭教他《石秀探庄》,并陆续聘霍春祥教《林冲夜奔》、胡月山教《蜈蚣岭》;又从北京请来朱佩芝教老生戏。那年,父亲在上海舞台(后改天蟾舞台)演出《岳母刺字》,缺一个娃娃生岳云。李少春临时被“架”上去,这是他第一次登台。事后,叔叔大爷们都说:“这孩子有谱。”
“咳,有什么谱哇!小票友。”父亲心底里却打定主意培养李少春了。
李少春呢,还是愿意读书,不愿意“唱戏”。
十二岁,父亲从上海舞台请辞,此时上海舞台已改称“天蟾舞台”,全家特邀沈延臣一起返回天津,住进杨玉芳为他筹建的“达子楼”。这一年是1931年,民国二十年。一个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挣的银元用簸箕收,李桂春衣锦还乡了。岂止是衣锦还乡,他要把二小子培养成“角儿”:只会文的没什么,只会武的也不算能耐,要做文武全才、样样“拔尖”的“角儿”!因此,回到天津,李桂春立即请来号称“小(谭)鑫培”的陈秀华,又从北平请来“杨(小楼)派”总教习丁永利,对李少春开始正统的启蒙教学。其时,高盛麟进“富连成”,宋德珠进“中华戏校”……少春哪儿也不进,就在这小小的“达子楼”里,“谁好学谁”,把天下的好老统统请进来,建立“李氏家学”。
李少春在父亲“先打把子后调嗓子”“反着走”的理念指导下,接受系统训练:
上午:8点到10点练基本功。10点早餐,餐后再练到12点。主要是耗腿、踢腿、站腿、旋子等,最后打把子。
下午:1点半至5点,丁永利教课。先说一出《八大锤》,后练起霸、走边等,最末排新戏。
晚上:6点半至8点半,陈秀华教课。吊嗓子,说《击鼓骂曹》等,并排新戏。9点至10点,文化学习,念书,写字。
就这样,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陈秀华教《大探二》、《击鼓骂曹》、《四郎探母》、《打渔杀家》、《失空斩》,丁永利教《八大锤》、《霸王庄》、《夜奔》、《两将军》、《挑华车》、《长坂坡》、《安天会》……又请李兰亭教《夜奔》、《乾元山》、《金钱豹》、《铁公鸡》。也就两年的功夫,少春练就文武功底俱备的本事了。即便“富连成”又怎样,“中华戏校”又如何?
李少春的身体好了起来,这也坚定了他弃学从艺的决心。
怎么样呢?父亲还叫他“小票友”。
于是,李少春开始“跑码头”,“赔钱赚经验”。济南、南京、汉口、南昌、杭州、宁波、无锡、青岛、大连、安东……其问,在上海甚至由梅兰芳提携合演了《四郎探母》,留下一段“扶上椅子的杨四郎”(因年小坐椅不便,不得不由检场师傅扶上去)的“梨园佳话”。随后充任梅兰芳剧团的武生演员。
但是,父亲仍然警告李少春:“这期唱对了,往下唱;唱砸了,回家种地去!”
在上海,父亲让李少春向李吉来学“老爷戏”《古城会》、《水淹七军》,向筱九霄学“猴戏”《闹地府》、《水帘洞》,向金丝猴学《金刀阵》,又由自己补教了“黄派”戏《独木关》、《□蜡庙》一类。
最后,在上海经历“八一三”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天蟾舞台成了难民营。
李桂春因为在上海黄金荣荣记大舞台演出《二十八宿上天台》(即全部《打金砖》),摔“僵尸”摔出“脑震荡”而决定告别舞台。1938年初,全家重返津门。
回到天津“达子楼”,人们都叫李桂春“老大王”了。“老大王”当即把各位老师请来,为李少春排戏,并特别厚礼拜谒了北平梨园界人称“万事亨通”的万子和先生。 万子和经办华乐戏院,卓有声望,前年又做了新新大戏院经理,是一个开明的经励科。他热心公益,且有慧眼识人。
经过一番筹划,“老大王”见了天津中国大戏院经理孟少臣。最后委托经励科李华亭代为组班,这才有了1938年6月25日开始的“四天五场戏”。“艺不惊人不挑帘”,现在,真到时候了。
但是,“老大王”明确表示:“唱一期。不要钱!”达子楼底的地窨子里,李少春练功照常进行――“先打把子,后调嗓子”的反常规:身穿蓝棉袍,腰扎鸾带,头戴紫金冠、翎子、狐尾,足蹬厚底靴,手舞双枪,练《八大锤》的“打锤将”,身段优美,了了分明。练完了,饮口水,胡琴响了,吊《洪羊洞》、《珠帘寨》、《四郎探母》,最后《断臂说书》。刚柔相济,充满了余派韵味。
袁世海在这个地窨子里与李少春一见如故,决定“傍”他,从此成为中国京剧目前一对“黄金搭档”。
中国大戏院的戏码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天:《两将军》、《击鼓骂曹》。
第二天:《水帘洞》带《闹地府》。
第三天:《打渔杀家》、《恶虎村》。
第四天:日场《八大锤》,夜场《打金砖》。
上座与日俱增,最后爆满。
天津正乐育化会正副会长李吉瑞、尚和玉交口称誉:“是京派大猴,也有海派化学把子。”“有出息,李家门儿有后了!”
特邀前来看戏的万子和一直没有表态,直到第四天夜戏散了以后,在登瀛楼夜宵,这才发了言:“杨宗师驾鹤西去,余老板辍演多年,梅先生蓄须明志……北平如果真有好角儿谁都欢迎。少春的戏我看了一遍。台上的能耐……可以考虑到北平‘挂’个‘号’啦!”万子和没有细说李少春《闹地府》里使“撑竿跳”跃上三张高桌给他的惊喜,也没有深讲少春的《打金砖》把他父亲的“江阳辙”偷改成“余派”最常用的“人辰辙”给他的舒服……P17-20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