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黄埔教父孙中山
字数: 344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作者: 曹群
出版日期: 2014-01-01
商品条码: 9787506055468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86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
¥42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曹群编著的《黄埔教父孙中山/黄埔风云榜》以海内外比较丰富的文献资料为依据,站在开放、客观的史学立场,用通俗流畅的史传文笔,从“黄埔教父”这一界定来回顾、探讨辛亥革命的元勋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实践活动,《黄埔教父孙中山/黄埔风云榜》重点阐述了从1918年到孙中山先生逝世这一个时间段内孙中山是如何为了创建革命者的黄埔军校而努力奋斗的,是如何把国共两党聚集在一起而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精诚合作的。作者的阐述与分析结构严密,有理有据,条分缕析,最后,作者大胆地提出假设:如果孙中山先生多活十年,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必定会大大提前,中国必定可以直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日本侵略者必定不可能给中国造成如此巨大的伤痛和损失,或许日本人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可以早早地被扼杀在摇篮之中。诚然,历史不容假设。但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回顾历史,假设历史,就是为了我们今日能够更好地创造我们的未来,从这一角度来说,合理的假设能够让人们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古为镜。
目录
绪论 从“教父”到“国父”。
黄埔军校创建的历史背景。
蒋介石、周恩来与黄埔军校。
特殊的黄埔师生群体
黄埔军校与中国革命。
黄埔精神。
“教父”亦“国父”
第―章 黄埔开学忆当年
第一节 “很容易但接近失败的革命”
一次里程碑式的演讲
从军,从政,还是从医?
艰难的民主革命之路
短命的青山军校
中国同盟会
辛亥革命的发生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国民党成立与宋教仁遇刺
军阀混战与护法讨逆
第二节 铁与血的教训
军阀叛变的教训
改组国民党,宣誓“服从一人”
“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第三节 “革命军能以一敌百”
培养真正的革命军
庄严的宣誓
“国建于党,无党即无国”
第二章 “以俄为师”
第一节 与苏俄的早期接触
与苏俄革命者的同志友谊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提议
国共合作的首倡者
第二节 《孙文越飞宣言》
:第一位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
与越飞的全面接触
孙中山说,列宁是“中国优选的朋友”
第三节 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考察
组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
莫斯科之行
蒋介石论“党代表制”
红色政权下的灰色
蒋介石的《游俄报告书》
第四节 “联俄联共”与国民党改组
改组国民党
改组进行曲的分歧
国民党一大的核心理念:“把党放在国上”
建立“党军”的思想
新三民主义
第五节 莫斯科与黄埔军校的创建
从建“党军”到建“军校”
确定组建黄埔军校
第三章 黄埔军校:国共两党合作的泰诈
第一节 蒋介石辞职离粤和廖仲恺艰苦创校
黄埔军校的选址问题
黄埔校长的人选之争
军校筹备委员会
廖仲恺说:没有蒋介石,军校照样要办
谁当考官?谁当教官?谁当学员?
“黄埔的慈母”廖仲恺
第二节 黄埔军校的苏联因素
苏联人的无私援助
苏联军事教育体制的建立
“扶助农工”思想的形成
第三节 两驾马车:政治与军事并重
开军队政治教育的先河
开政党办军校的先河
军校政治部
“知行合一”的军事教学
“叶挺独立团”的前身
第四节 军校机构和两党组织
励精图治的“蒋校长”
黄埔军校机构改组
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区党部
共产党黄埔特别支部
黄埔的第一位中共党人
第四章 黄埔日规训练
第一节 目规训练
黄埔规训学生的法门
黄埔日常规训
第二节 空间、时间与军纪权力
与外界隔绝的空间规训
军校内部的空间规训
内部空间规训无处不在
严密的时间规训
、鲁迅在黄埔演讲
时间的细化管理
第三节 纪律、惩罚与规训的强化
从军纪到惩罚措施
严格的监督执行
严’之必要”
第四节 “军纪是军队的命脉”
蒋介石在黄埔日规训练中的作用
“感化”式训话的作用
“细节 决定成败”
领袖的榜样作用
第五章 性命与战功:黄埔学生的毕业典礼
第一节 平定商团叛乱
广州商团
“哈佛”轮被扣事件
平定商团叛乱
黄埔学生军的实战演习
第二节 第一次东征
军阀混战
东征陈炯明
蒋介石枪决孙良
棉湖大捷
新军队新风貌
第三节 剿灭杨刘叛军
杨、刘、唐之间的秘密协议
讨伐杨、刘
第四节 第二次东征
廖仲恺遇刺
陈炯明再起事端
惠州大捷
第六章 出师北伐
第一节 未竟的北伐事业
军阀割据与北伐先锋
誓师北伐
北伐中的共产党人
北伐战果
第二节 北伐第一阶段
“铁军”之号
三打南昌
会攻南京
第三节 北伐第二阶段
宁、汉双方各自北伐
“分共”与宁汉合流
第七章 武汉分校与黄埔女生队
第一节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武汉分校的诞生
黄埔女生队
第二节 革命军人的洪炉
两湖书院
巾帼不让须眉
“反蒋”运动
第三节 保卫武汉
中央独立师西征
黄埔女兵西征
女生队解散过程
第四节 巾帼不让须眉
黄埔女将
红军女将军
第八章 两种思想的分歧
第一节 隐藏的裂痕
“不和谐的裂痕”
公开的“反共”
弹劾共产党人案
国共矛盾逐步升级
第二节 “两会”之明争暗斗
宣侠父事件
青年军人联合会
孙文主义学会
左派与右派之争
“不但能打仗,而且能打架”
“党争之调解”
第三节 黄埔同学会
只为操控黄埔人
黄埔同学会的成立
唯蒋介石之命是从
第四节 蒋记黄埔系
“服从校长,尽忠党国”
“十三太保”
第五节 红色黄埔系
一期生中的有名共产党人
二、三、四期生中有名的共产党人
五、六期生中有名的共产党人
第六节 “第三党”
《莫斯科宣言》
“第三党”的成立及其政治主张
“福建事变”
第九章 教父的陨落
第一节 应请北上
首都革命
永别黄埔
旅途演讲
第二节 生命之最后
“入京宣言”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第三节 不尽的殊荣
少见的“国民安葬礼”
奉安中山陵
众人评说孙中山
第四节 假如孙中山晚死十年
群龙无首的国民党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国共内战之发轫
“围剿”与反“围剿”
第五节 再忆黄埔
同仇敌忾抗日
内战硝烟再起
“亲爱精诚”精神永在
孙中山年表
黄埔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假如教父晚死十年
摘要
孙中山在讲话之初便一针见血地指出:“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像这样看来中国革命十三年,一直到今天,只得到一个空名,所以中国十三年的革命,接近是失败,就是到今天,也还是失败。”
接着,孙中山又将“接近失败”的辛亥革命与“成功”的俄国革命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一个看似“荒谬”的结论――中国的革命来得太容易。他从对内和对外两方面进行了比较性的总结:“就对内一方面来说。中国从前革命,是对外来的满洲人。满清皇帝的权威,到我们革命的时候,已经很薄弱,政治也很腐败。当那个时候,满洲的国家势力,是世界上最衰微的国家,比较俄国对他们皇帝革命的时候是怎么样呢?俄皇是本国人,又是俄国的教主,在国内的威权是第一,当没有革命的时候,俄罗斯的国势,是世界上不错盛的国家。像这样比较,可以说中国是对权势很薄弱的皇帝来革命,俄国是对权势很强盛的皇帝来革命,所以就对内这一方面讲,中国革命是很容易的,俄国革命是很艰难的。就对外一方面说,俄国革命之后,所遇到的障碍是很大的,中国革命之后,亳没有人干涉。在革命之前,外国人虽有瓜分中国言论,我们也怕到革命的时候,受列强的干涉,但是发生了革命之后,列强亳没有理会,俄国发生了革命之后,遇到外国人的障碍,不只是言论,并且实受兵力的干涉,各国军队侵进俄国境内的,有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和意大利,以及其他各小国的军队,外国人集合全世界的力量来干涉俄国。”
孙中山在演说中将辛亥革命说成“接近失败”以及“太容易”,主要是为了激励大家不要惧怕反革命的表面强势,应当学习俄国革命先烈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诚然,与俄国革命相比,中国的革命确实没有俄国革命成功,但也有其推翻两千年帝制的历史功绩,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孙中山的早年革命生涯,便会知道辛亥革命的成功并不是那么“太容易”。下面我们简略回顾一下孙中山先生曲折奋斗和辉煌壮丽的人生轨迹,这样令我们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孙中山这位“黄埔教父”的革命生涯,由此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他此时此际创建黄埔军校的“良苦用心”。
从军,从政,还是从医?
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五年农历十月初六),孙中山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普通农民之家,在家中排行第三,按照族谱,其父孙达成给他取名“德明”。另外,据说孙中山出生后,其祖母请算卦先生为他算命,竟算出他是“天子命”,所以便为他取了一个“帝象”的名字。待他年纪稍大之后,自己又取名“文”,字“载之”,取“文以载道”之义。18岁在香港受教会洗礼时,他又取“曰新又新”之义,署名日新,其业师区凤墀根据粤语“目新”的发音给他改号为“逸仙”,自此以后,“孙逸仙”(sun Yat―sen)的称号渐渐在海外中西友人之间流传开来。1897年,孙中山在日本投宿旅店的时候,因为当时他是清政府通缉的要犯,不想以真名示人,所以日籍友人平山周为他代署“中山”,而他在下面续写了一个“樵”字(意为“中国的山樵”),此后也常常在信函署名时自署“中山”。此后,尤其是辛亥革命之后,虽然公文、函电多自署“孙文”,日本人也仍习惯称他为“孙文”,但“孙中山”的名字却渐渐在外界被叫响起来。
孙中山从7岁开始进入私塾,接受了七年的传统教育。1879年,孙中山随同母亲赴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探访长兄孙眉,也正是在此次旅行中,孙中山自述自己“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到了檀香山不久,孙母便…… P14-1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