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鸟衔花落碧岩前:

鸟衔花落碧岩前:"碧岩录"十五则讲记

  • 字数: 3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 作者: 冯学成 讲述
  • 出版日期: 2013-11-01
  • 商品条码: 978754910744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1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鸟衔花落碧岩前(碧岩录十五则讲记)》收入冯学成在云门佛学院讲授《碧岩录》的系列讲座,以流畅明白语言阐述禅门的秘要,《鸟衔花落碧岩前(碧岩录十五则讲记)》对于今人研究《碧延录》百则公案有很好指引,更能深悟禅宗与人生的智慧。
作者简介
冯学成居士,1949年出生于成都。1969年在四川江油当知青期间,认识了有名的海灯法师。经其举荐,往参本光法师,后来更历参贾题韬老居士、离欲老和尚、遍能老和尚,并于2001年得到当代禅宗尊宿佛源老和尚的传承。近四十年来,冯学成居士于众多高明中殷勤参叩,饱览经史,深入禅观,从此意气风发,自在出入于儒学之正大、佛学之精微和道学之幽玄间。1992年起,先后在四川省佛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云门佛学院、河或匕省佛学院任教,往来于四川、广东、河北和湖北等地讲学。近几年在其开办的“龙江书院”开讲了大学、中庸、论语、易经、老子、庄子等讲座,旨在以国学为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曾出版禅宗等方面的著作十余部。
目录
序言/1
篇首语/4
第一讲 《碧岩录》题解
因缘永远是现成的/l
禅是滴滴归宗之法/2
德山吹烛与马祖磨镜/4
怎样与老和尚的接机相应/6
谁是这一切的总导演/7
教你时空大挪移/9
云门象王回顾/11
如何是触目菩提/13
第二讲 第一则“圣谛第一义”(上)
现量境与比量境/15
要过截断众流这一关/17
看他有没有道人气象/19
万世系驴橛/20
菩萨皇帝后悔了/22
遥观震旦有大乘气象/23
禅宗里无是非可讲/25
第三讲 第一则“圣谛第一义”(中)
般若放光,功德何在/28
汉传佛教也有辩经传统/30
天下衲僧跳不出/32
达摩也多事/33
表演这个无听无说/34
禅宗祖庭不能没有禅/36
一棒打杀,免见糊涂/38
公案本身的精神所在/39
第四讲 第一则“圣谛第一义”(下)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42
自有一种禅悦涌起/44
谁能动虚空一根毫毛/45
看祖师绕路说禅/47
你能捕捉到闪电吗/49
雪窦老婆心切/50
这几天的月亮多好啊/52
千古万古也是空/54
第五讲 第二则“赵州至道无难”(上)
将无量乾坤归之于寂/58
禅者的用心处/60
念头一动就是拣择/62
老僧不在明白里/64
命运来自于你的取舍/65
请问这一喝重多少/67
可惜当面错过/69
煮熟的鸭子飞了/70
第六讲 第二则“赵州至道无难”(下)
只以本分事接人/72
赵州家风与五家宗派/74
至道无难,言端语端/76
恁么不恁么总不得/77
灵魂深处闹革命/79
雪窦禅师的舞台布景/81
你能听见古木里的龙吟吗/82
坐在法身慧命上/83
好戏请你自己去看/84
第七讲 第三则“马祖日面佛月面佛”
这里就是人道之门/86
两边三际断/88
把不切实际的迷信去掉/89
老和尚没有那个雅兴/91
无上大圆满的意味/94
原来这么近啊/96
五帝三皇是何物/98
远录公代传曹洞法脉/99
金翅鸟王当宇宙/101
阎王老子是不认这个的/102
第八讲 第四则“德山挟□问答”(上)
卷舒自在是菩萨作略/105
祖师在反复点你啊/106
当大法师遇到老太婆/108
心是一个魔术师/110
不疑天下老和尚的舌头/111
一念与千念万念/114
德山这个莽撞鬼/115
静夜钟声能把月亮敲亏吗/116
到底是谁勘破了谁/118
谁敢跟老和尚法战一场/120
德山玩的是什么把戏/121
沩山给德山授记吗/123
第九讲 第四则“德山挟桓问答”(下)
颂古是后辈与前辈的对话/125
龙蛇易辨,衲子难瞒/126
飞将军李广的故事/127
捉我们内心的烦恼虫/128
要在第七识上破参/131
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132
第十讲 第五则“雪峰粟粒”(上)
参禅要敢于刺刀见红/134
截断心中的葛藤/136
野狐精与漆桶子/137
祖师们杀人不眨眼/138
雪峰鳌山成道/139
只有禅宗不说道理/142
第十一讲 第五则“雪峰粟粒”(下)
忽然跳一只老虎出来/145
相见时难,不见亦难/146
透过金刚圈,解开捆仙索/148
牛头不对马嘴/149
但看花落知多少/151
天天都有诸佛说法/153
第十二讲 第六则“云门日日是好日”(上)
这个转语如何下/154
最不讲 理的老和尚/155
云门祖师的大悟因缘/157
迎接五百人的善知识上山/158
在灵树大师的神通关注下/160
云门天子气的来历/162
云门三字禅/165
一字禅与云门三句/166
这个铁馒头你能嚼动吗/168
第十三讲 第六则“云门日日是好日”(下)
回归到念头功夫上/170
当下见到自己的主人公/171
把飞鸟的痕迹画出来/173
识取一念未萌时/175
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177
这里就是点眼的地方/178
在当下一念中玩游戏三昧/180
祖师们的旨趣是什么/182
白日里的春秋大梦/184
第十四讲 第七则“慧超问佛”
醒梦之间的那条界线/185
怎样养道气/187
如何是无佛处独称尊/188
让你看见石火电光/190
参禅要功夫落堂/192
把生死交给老和尚/193
法眼宗的独门武功/195
祖师不会辜负你/197
诗境与禅境/198
鹧鸪、斑鸠在树丛里/200
鲤鱼跃龙门的感觉/201
我们要有对机的能耐/203
第十五讲 第八则“翠岩眉毛”
龙归大海与羝羊触藩/205
坐断天下人舌头/206
大用现前,不存轨则/209
翠岩和尚的眉毛在哪里/210
祖师禅的向上提持/212
丹霞烧木佛,院主掉眉毛/214
看他一窝子师兄道友/215
一字之中须具三句/217
凭什么千古无对/219
雪窦如穿珍珠串一样/221
第十六讲 第九则“赵州四门”
不要遮蔽了明镜台/224
觉照力就是金刚王宝剑/226
领略赵州样机/227
影子跟影子的对话/228
此语可以上碑/229
千七百则公案都是一个事/231
关在生死的牢房里/232
指驴为马无事禅/234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235
尧舜时节太平歌/236
禅宗也讲 情识计较/238
大地什么时候平沉过/240
当面把别人眼珠换掉/242
何处是赵州风光/244
第十七讲 第十则“睦州掠虚汉”
参禅要立在活般若处/246
像陀螺一样善转/247
圣贤位上才能向下转/249
看小孩子游戏/250
睦州是玩闪电的人/252
这个老僧惹不起/253
犹如狮子戏牛一样/254
谁敢把老和尚的棒子接住/256
禅师一喝通五教/258
我们怎么理解这一喝/259
让第七识慢慢低下头来/261
破后不容有所立/262
第十八讲 第十一则“黄檗嘻酒糟汉”(上)
禅师的本钱是什么/265
大唐国里无禅师/267
每一个人都天性会禅/268
心心相印不需要太多语言/270
马祖一喝,耳聋三日/272
许弟子有超师之作/274
历代祖师的无上心法/275
裴休与黄檗/276
真正大宗师风范/278
原来黄檗佛法无多子/280
第十九讲 第十一则“黄檗疃酒糟汉”(下)
骂人骂出来的威风/283
问大地上有几人摸着鼻孔/285
自己不夸谁来夸/287
学会做减法/289
一个大唐皇帝的身世/290
他连皇帝都敢打/29l
第二十讲 第十二则“洞山麻三斤”
禅是一枝常青藤/294
要明白祖师的言外之意/295
一念最初从哪里来/297
大道透长安/299
垂钩四海,只钓狞龙/300
轻轻触动我们的心弦/302
祖师给你下套子/304
洞山直透禅机/306
阿爷与阿爹有什么区别/308
到底该哭还是该笑/310
第二十一讲 第十三则“巴陵银碗盛雪”
如何是佛魔不到之处/312
是祖师还是外道/313
中国和印度习惯不一样/315
云门宗截断众流的手段/317
把脚跟下事料理清楚/319
第二十二讲 第十四则“云门一代时教”
怎样面对无孔铁锤/321
云门祖庭就卖这一味药/322
天台判一代时教/324
谁看过十殿阎王史/325
云门祖师的独到家风/326
一句之下现证菩提/328
三字绝唱,光前绝后/330
折断骊龙一只角/332
第二十三讲 第十五则“云门倒一说”
这个问话人大有手段/334
呈解问与藏锋问/335
以彼之力,还施彼身/337
在云门寺参禅应知的落处/338
后记/340
摘要
    《碧岩录》是谁著的?是我的一位四川老乡,也是我们的一位老祖宗,四川的圆悟克勤禅师。那一年大和尚到成都去,我陪大和尚到昭觉寺去拜了圆悟祖师的墓。圆悟祖师的《碧岩录》在什么地方讲的呢?在湖南。所以四川跟湖南有因缘。碧岩在明禅大和尚住持的夹山,那个方丈的寮房就叫碧岩。圆悟祖师在他的方丈寮里面跟他的学生,跟一些老参一起练禅、演禅,就用的咱们云门宗的祖师――雪窦重显祖师的“颂古百则”――一百则公案,一百个赞子、赞颂。圆悟祖师是以这个为蓝本,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非常丰富、非常生动、非常精彩的禅机演示。
     在日本的禅宗里,有两部最受推崇的“圣经”,一部是《六祖坛经》,另一部就是《碧岩录》。
     我们平常在学修参问、行住坐卧之中,在佛学院里上课,在常住里服务,在禅堂里打坐,都离不开我们这个心。我们这个心如何用?当置之何处?这是修行非常要命的问题。禅宗说“念头功夫,心地法门”,那么,什么是念头功夫?什么是心地法门?心地法门和念头功夫表现在什么地方?
     我们要看到,我们禅宗,它的确是强调念头上的功夫。为什么呢?干经万论,一千七百则公案,相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在心里串起来的。如何把这些来来去去的念头变成我们的法身慧命?要找到我们的出生之处,摸着自己的鼻孔,站稳自己的脚跟才行。要想踏着转身向上之路,学习《碧岩录》就非常必要。我们学经、学论,经论是一个子一个字连续运行组合出来的。我们诵经,一声、二声、三声,一念、二念、三念,念念相续,声声相续,一部经典就诵出来了。但是,这个声、这个念,它怎么出来的?它在什么地方表现出来的?我们都会说是我们的心,是从我们的心里流出来的。但是这个心,涵盖乾坤,包裹宇宙,过去未来,无不具足,你又怎么去把握“这个”呢?何况在我们前念后念、念念不息的时候。
     《大藏经》里面一万多卷,我们怎样能够滴滴归宗?这是非常要命的问题。我经常说,佛教的经论、祖师的语录、善知识的开示是精神食粮,多多益善。但是有个问题,消化不良怎么办?拉了肚子怎么办?就跟吃饭一样,我们要把佛祖的言教,当作精神食粮,自己要消化,要吸收,要变成自己的东西,那么在学修里,绝对是有窍门的。禅宗讲究“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顿悟成佛”。那么“直指人心”和“顿悟成佛”到底有没有依据?依据在什么地方?我们看干经万论,很多人看来看去,自己都迷失方向了。经论太多,经论与经论之间有些还扯皮、有矛盾,就像唐代裴休在给圭峰大师《禅源诸诠集都序》写的《序》里面所说的,各宗各派之间“以秉承为户牖,各自开张;以经论为干戈,互相攻击。情随函矢而迁变,法逐人我而高低,是非纷孥,莫能辨析”。我们想一想现在学净土的,学密宗的,学禅宗的,学天台的,学唯识的,汉地的,藏地的,南传的,相互之间都有一些隔阂,都是觉得自己的好,别人的好像都不够味儿。这个是从古到今都存在的。因为人有分别心,我们自己没有破参,没有见道,就会以分别心来对待佛祖的经论,各取所需,各为己用,难免出现这个状态。
     如何使浩如烟海的八万四千法门,能够滴滴归宗?那么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针对当下一念。
     本光法师当年对我说过:“多得不如少得。”我们饱阅藏经,不如深入一经。我们今天看这部经,明天看那部经,行不行?那天愿炯法师跟我谈,奉化菩提寺有个青年,今天学这样,明天学那样,结果一样都没有学好,一点功夫都没有上手。所以能得一,万事毕啊!“一”是什么?一切学问,一切理路,不论是中观的,唯识的,天台的,华严的,显教的,密宗的,都离不开我们当下一念的作用。离开了当下一念的作用,一切法全部坍塌,都不成立。因为所有的法必须在“当下一念”之中才能活,否则它就是死的,就是过去的或者未来的。只有在现在这么一个活的觉照之中,法才是活的。 所以我们在看公案的时候,在看经典的时候,一定不能离开这个平台,不能离开这么一个根基。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说是事半功倍。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